,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
跟歷史上不太一樣。
原本相當之多的一部分齊黨,浙黨,楚黨是投靠魏忠賢然后形成了勢力龐大的閹黨。
但是,因為張好古的橫空出世。
這些人卻是有了全新的選擇。
誰都看得出來。
現在天子重用張好古,現在又要搞新法,顯然就是以張好古為主實施變法,那么投靠張好古,顯然是比起投靠魏忠賢要好得多。
張好古起碼是讀書人,是自己人。
而魏忠賢只是一個死太監。
投靠張好古,天天琢磨著給張好古送銀子的官吏也不是一個小數目,不過,基本上,張好古是一兩銀子都沒拿。
拿銀子容易授人以柄。
再者說了,自己家里也不缺地,這不是有錢沒錢的問題,而是自己的家非常有錢。
犯不著。
對于想要投靠自己的人,張好古也有自己的判斷。
有沒有才干,能不能用,之前貪了多少先不說,日后,朝廷給了你養廉銀,能不能做到不貪,背后有沒有什么利益輸送。
大明朝發展到了現在已經是盤根錯節。
現在只是耗羨歸公和養廉銀。
等到后面的攤丁入畝,他們是不是還會繼續支持自己?
畢竟,這損壞的可是自己的利益。
所以,想要成為自己的黨羽,就必須要精挑細選,張瑞圖這種就很不錯,家里雖然也有地,但是,也不是特別的富有。
還有就是崔呈秀。
沒臉沒皮沒關系,只要他們能做事兒,就是值得自己去重用。
處理完政務,張好古又去了一趟永定縣。
主要是準備征兵的問題。
雖然說狗皇帝還是沒有答應把自己的田給分了。
但是,準備工作還是要做起來的。
最起碼,自己還是要拿出一個合理的方案出來。
一共是八萬人口,狗皇帝的地至少也是八十萬畝。
平均一人十畝。
不過,按照現在這個生產力,一個人能耕種五畝地就算是了不起了。
張好古又拿出來一副周邊地圖,盤算著朱由校在京畿地區的土地,狗皇帝侵吞的土地肯定不是荒地都是良田。
但是,只是分田肯定還是不夠的。
一個是耕牛,一個是鐵犁,還有就是水利。
把土地分配下去,其他的生產資料暫時公有,建立農社,讓農社進行遞交使用費用。
其次就是稅收。
大明初期,基本沿用唐宋以來的兩稅法。夏季所征稱夏稅,限當年八月納完;秋季所征稱秋糧,限第二年二月交清。一般納稅以實物為主,除了米麥等之外,還可以錢鈔金銀等折納。
后來張居正開始推行“一條鞭法”,其主要內容在于將部分丁役攤入田畝,各種田賦徭役雜稅合并為一條,一律折銀繳納,差役由政府用銀雇人充當。
那就要建立農社,讓農社來進行統一交稅。
但是,這個稅收不能太高,太高了就會損壞農民的積極性。
其實嚴格來說,大明的農業稅還真是不太高。
兩漢時期,農業稅為三十稅一至十五稅一;唐代大約到10%;宋代9%;明代4%;清代7%,民國15%,至于建國之后,必須要靠農業補貼工業,更高,一直到全面取消農業稅。
但是,這是正稅。
大明還有一個痼疾,就是攤牌,也就是說雜稅。
這才是最為缺德的地方,大明是把“攤派”給發揮到了極致。
攤派自古就有,但大明卻是硬生生的給你玩出了一朵花來。
什么叫攤派呢?就是在正稅之外,征收一部分因臨時性項目而花費的資金。
可能是軍事行動,可能是治河,可能是修什么工程,可能是什么大的國家慶典,總之得加稅。
加派,理論上都是臨時性的,最著名的攤派就是崇禎的三餉,再苦一苦百姓,最后把大明給加沒了。
這種加派是臨時性。
理論上,如果今年國家平安無事,那么財政就會剛剛好夠用,甚至是略有結余。
但是國家不可能的每年都是平安無事,所以,攤牌是必然的,問題就在于,你怎么知道要解決這個問題得花多少錢呢?
所以,大明創造性地采取了“寅吃卯糧”的方式。
以崇禎為例,今年三餉花了不少錢,年底核算,然后分配到各省府州縣都司衛所,明年加派。
這么一來,一群聰明的小機靈鬼就會發現,今年的虧空明年就可以補回來了。
但是,如果遼東沒解決掉,農民起義沒有解決掉,練兵也沒練出來,反倒是出了更多的亂子,那怎么辦呢?
又或者說明年的加派沒收到位,朝廷仍然虧空怎么辦?
一群大聰明表示,這個問題也好辦今年沒解決,明年繼續欠著先,后年繼續提高加派。
要是后年還是解決不了虧空,這不是還有大后年么?
要是大后年也解決不了怎么辦?
沒關系,大明的稅收繼續加派。
稅可以可以繼續添加,甚至于,可以收到幾百年之后,也就是他媽的西歷2022年。
如果,土地兼并的在稍微的嚴重一點點,如果這群官僚在稍微的貪婪那么一點點,給朝廷繳納賦稅的同時,順道往自己的口袋里面多拿一點點。
那么,對于大明的百姓來,那畫面簡直不要太美。
看起來每次增加的不多。
但是,時代的一粒沙落在每個人的頭上就是一座山。
然后,農民們就發現,艸,活不下去了。
按照這個收法,地里的莊家還沒有收起來呢,官府就要收走。
相當之多的一部分農民為了躲避朝廷的賦稅,甚至主動把自己的土地交給士紳。
因為黃老爺雖然剝削你,但是,比起攤派的稅收,你就會發現,黃四郎雖然要拿走自己的大頭,但是,最起碼自己好像能吃的上飯了。
正稅不能太高,但是,也不能太低。
張好古略微的沉吟了一下。
稅額定在百分之十五,廢掉所有的雜稅,停止攤牌,此外,徭役要給錢。
想了想,張好古又把徭役要給錢給劃掉。
國家大型工程,大型徭役要給錢,培養專業工人。
地方興修水利,銀子不夠,要免費,要學會動員群眾,讓他們明白,興修水利是讓自己的田地更好的種植。
此外,永不加賦
張好古暫時定下了一個規矩。
這個數字,也是參考大清的數字。
大清的正稅是百分之七,但是,后續還有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當差,實際上的稅收跟自己制定的也是差不多的。
其實,最騷的是,大清還收遼餉。
收了遼餉去打李定國。
大清的正稅收入要比大明甚至比歷史上任何朝代的收入都要多的多,所以才有了對邊疆源源不斷的擴展支持。
康熙有底氣說永不加賦,那是因為正稅本來就很高。
這個正稅稅收要是真的跟大萌一樣低,你看它能不能給你搞永不加賦。
可以說大清是盡可能的把大明能避開的雷全都給你避開了。
張好古雖然不喜歡大清,但是,對于大清一些優秀的政治制度,他也是毫不介意的拿過來。
“師傅!”
張好古剛剛停下了手中的筆,朱由校就鉆了進來。
張好古笑道:“皇上,怎么過來了?”
“朕在皇宮呆的有些悶,閑來無事,也就過來了!!”
朱由校有些心事,顯然還是在猶豫要不要把自己的皇莊分出去,見了張好古詢問,反倒是有些拘謹。
一邊是不想分,另一邊也明白,不分根本養活不了越來越多的百姓。
張好古笑了笑,也不提分地的事情,只是微笑道:“皇上,我們出去走走?”
朱由校點點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