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吧君子也防  二百七十九、一舉辭官天下知

類別: 輕松 | 不是吧君子也防 | 陽小戎   作者:陽小戎  書名:不是吧君子也防  更新時間:2023-08-29
 
這一日,上午。

紫微宮,鳳閣正廳。

一場政事堂的會議,按時如常召開。

政事堂乃是風閣、鸞臺、文昌臺三高官官共同參與的行政會議。

這三省的最高長官,皆是實打實的宰相職權,也就是天下士民們津津樂道的相公。

不過,若單單只是這三省最高長官參會,那也就寥寥四、五人而已。

且它們位尊權重,不一定全置,也不輕易授人。

于是,其后大周女皇又以他官參加政事堂會議,名義上稱之為,同平章事、參知政事等,也可稱宰相。

但這等相職頗含水分,是由皇帝指定入政事堂議事,算是另類的分攤宰相之權。

今日政事堂內的與會者,便是以上兩類皆有,十來人規模。

狄夫子作為風閣最高長官,又兼鸞臺職務,乃是朝堂公認的首輔。

由他“執政事堂筆”,召集并主持今日的政事堂會議。

正廳內,狄夫子端坐上首,執筆記錄。

朝堂諸公座序分明。

一份份議題,有條不紊的呈上,諸公論政正酣。

不多時,日上三竿,某位胖老頭擱筆,議政暫停。

一群額眉模仿起梅花妝的彩衣宮人,進入正廳,蓮步整齊劃一,呈上女皇賞賜慰問的宮廷糕點,低頭退卻。

諸公稍歇,喝茶嘗糕,聊起一些閑事。

沈希聲忽覺他官帽戴的緊了點,稍微有點勒下巴肉。

此前稍微有點緊張倒也沒注意,眼下,跟隨大廳內的相公們休息,才后知后覺。

不過,這種場合,當然不能抬手拉一下、撓一撓。

御史監察百官,本就要以身作則。

他乃御史中丞,御史臺副長官,言行衣著需要比普通御史更加嚴謹講究。

每次出門上朝,光是穿戴衣飾,就要消耗大半時辰。

沈希聲今日出門的衣著打扮,更是端楷,因為有重要之事要做。

此刻,政事堂最末首的座位上,沈希聲頭戴高冠,一身正五品的淺緋官服端坐。

送來恩賜糕點的彩衣宮人言笑晏晏,從面前經過,他目不斜視。

今日,他是以“參知政事”的名義,參與這場帝國中樞的最高決策會議。

此前,沈希聲作為江南監察使,巡查歸來,因撫慰災民、調查江州米案有功,被女皇陛下賞賜了這個機會。

雖然是個最末位的小透明。

沈希聲正襟危坐,手掌悄伸入袖中,摸了摸某疊奏折。

聽見周圍前輩們談笑風生的聲音,他微微側目,看了眼政事堂前排座位上的夫子與諸公。

談話氣氛,其樂融融。

但沈希聲絲毫沒有放松警惕,入耳的每一個字都會咀嚼數次。

真的以為這些樂呵呵好說話的相公們人畜無害?

這政事堂內的十來人里,有堅定保離的乾朝舊臣,有魏王、梁王安插的狗腿子;

有德高望重、獨善其身的老臣,也有暗通衛氏的騎墻派;

甚至還有長樂公主在陛下面前美言提拔的“參知政事”。

另外,魏王衛續嗣、梁王衛思行,這兩位女皇陛下的侄子,不僅封王食邑一千石,同時也有“同平章事”的官職,能參與這場政事堂會議。

只不過,魏王衛續嗣近期聲稱染小疾,今日沒來參會,只有梁王衛思行來了。

沈希聲瞥了眼對面不遠處座位上的衛思行,后者正捧杯抿茶,微笑看著狄夫子那邊。

這位梁王,衣冠楚楚,笑容溫和,一副與人為善的模樣。

不過眼下,營州之亂的事情,令衛氏諸王手忙腳亂,暫時倒是安息了點,沒見太大折騰。

沈希聲收回目光,靜等了一會兒。

等到前方某個座位很高的蒼發老臣講了個前幾日發生的小軼事,大伙都發自內心的樂呵笑語之后。

沈希聲忽而起身,自袖中取出一疊奏折考狀,兩手呈上:

“諸公前輩,下官前幾日,復審天官吏部司上半年的地方官考課情況,發現了一份頗為有趣的政績考狀。

“陛下近期多次強調朝堂的新鮮血液少,需不拘一格降人才。

“下官隱隱覺得這位地方主官的政績有些亮眼,但經驗淺薄,不知對否,眼下閑暇,望諸公前輩閱覽一二,給些建議。”

沈希聲迎著大廳眾人側目的視線,走上前來。

紫衣相公們反應各異。

有人驚訝,有人不動聲色,也有人第一時間瞥了眼最上首處、正垂目執筆記錄的胖老頭。

這些神態反應很快收斂,御史中丞官職不小,京官五品,皇帝任免,算是大員,面子沒必要拂。

諸公頗為好奇的接過考狀,一一傳閱了起來,僅僅才過一小會兒,大廳內逐漸有嘆賞亮眼聲四起……

接近正午,政事堂散會。

決定某位年輕縣令官場命運的安排,似乎只是這場會議休息間隔的一個小插曲。

可一份嶄新擬定的六品清貴京官任免敕書,已通過了政事堂決議,正飛速發往鳳閣。

隨后它會與一眾軍國大事的敕書一起,呈送到某位女皇陛下案頭,被女皇或者秉筆女官畫個朱圈或提一個敕字。

鳳閣大殿門口,散去的諸公之中。

有一位此前看完考狀后、力主舉薦的蒼發老臣停步,想了想,轉頭朝攙扶他的同僚感慨一聲:

“此子好像才弱冠啊,這么年輕的侍御史,應該是本朝乃至乾朝最年輕的吧……歐陽良翰,等他入京,老夫倒要好好見見,是如何才俊。”

同僚笑語稱是:

“閣老您去年養病,不在京城,這歐陽良翰可是闖了不小禍的,惹怒了陛下貶為縣令,沒想到又升回來了,還是閣老愛才惜才啊。”

頓了頓,調笑:“不過這歐陽良翰確實是一表人才,俊若謫仙,還未婚娶,呵,我聽聞閣老好像有位嫡幼孫女剛剛出閣啊……”

后方人去茶涼的大廳內,狄夫子平靜整理好上午議會的筆錄,如常起身,送去給女皇陛下閱覽。

不久前,令沈希聲舉薦的某位年輕縣令一步登天的議程中,他全程都未發言,低頭喝茶,或者執筆記錄。

直到眾人統一意見、轉頭上報了建議的官職后,胖老頭才回過神來,僅吐一字:

“可”。

八月,尚未過三伏天。

盛夏的火焰不僅烤灼著江南道江州某座正在破土興建的佛寺。

洛陽亦是被烈日照顧,一大早就熱氣騰騰。

夏日晝長夜短,天光才剛剛放亮。

修文坊,某座御史中丞的宅邸門口,一輛馬車緩緩駛離里坊,朝遠處巍峨壯觀的大周皇宮駛去。

送官員上朝的馬車內,沈希聲衣冠整潔,才剛出門上車不久,他鬢角就有汗滴滑落。

白綢巾捂了捂頭汗,沈希聲喝了口冰飲,轉頭打開車簾,長吐一口氣。

從前日起,他的眉頭便時不時輕皺一下,眼下也是,小聲嘀咕:

“良翰賢侄到底何意,竟辭拒了敕書,難道不滿意?怎么可能……”

距離那場中場歇息、舉薦人才的政事堂會議,過去了一個多月。

沈希聲本來以為馬上就能在京城見到歐陽戎,幾乎確認無疑了,還挺期待的。

侍御史,屬于他的直屬手下,僅有四個寶貴名額。

在御史臺,除了主官御史大夫與副官御史中丞,就只有侍御史最大了,下面還能管理一批普通監察御史。

在京城,不知多少比歐陽戎官職高的人,擠破頭想上,都沒有門路。

但是前面幾日,吏部司派出的宋敕使回京,同時還帶回了一份原封不動的敕書。

辭拒京官。

傳回來的理由,也比較離譜:

想繼續在江南治水,為老鄉們多盡些綿薄之力。

這位治水治上癮的年輕縣令,還托了敕使宋浩,從龍城縣帶過來一份奏折,遞上了天廷。

《奏江南治水十疏》,還附帶一份《閱視江南諸水系圖》。

這就……挺抽象的。

好好好玩硬核的對吧?

吏部司那邊的官員也有些懵逼。

不過還是把這十疏與水圖,呈遞上了圣案。

現在過了兩日,女皇陛下那邊,還沒有任何回應,宛若石沉大海。

也不知道是不是看得頭大,丟進了紙簍里……

歐陽戎的這番操作,舉薦人沈希聲也萬萬沒有想到。

前日,他第一時間去找了狄夫子,一臉擔憂的匯報了此事。

本來都準備替好友的愛徒求情的他,卻沒想到,夫子聞言后絲毫沒有不快。

甚至,此前布置歐陽良翰侍御史官職時、全程面色平靜的他,出奇的呵笑了下,背手走到窗邊,看了會兒風景,心情不錯的回頭問:“希聲,你怎么看?”

“……”沈希聲。

他怎么看?他還能怎么看!

歐陽戎拒絕侍御史官職,讓沈希聲都有些被拂了面子。

畢竟本來歐陽戎是要做他直屬手下的,眼下拒絕了侍御史官職,就顯得有些好心當作驢肝肺不領情了,難道是對這官職還不滿意?

馬車內,沈希聲輕輕搖頭,應該不是。

沉思了會兒,又想起了夫子的笑聲。

這位御史中丞面色若有所思。

“夫子早就知道了嗎,良翰賢侄難道是早與夫子有聯系了,還是說單純默契……”

他看了眼窗外,馬車正經過洛水畔一條徹夜喧囂享樂的繁華大街。

“不管如何,你小子現在倒是名氣更盛了。”

沈希聲失笑搖頭。

剛剛他準備出門早朝,一向相夫教子不怎么出門的賢惠妻子,在給他穿戴衣服時,都轉頭問詢,某位弱冠縣令辭拒京官的事情,問夫君認不認識,婦人眼神好奇。

一個七品芝麻縣令忽升六品清貴侍御史,本來并不太能掀起廣泛話題,

頂多體制內的官員們羨慕嘆息幾句,再惹得一些升官無望的官員念念不忘的眼紅嫉妒幾句。

但是一個七品芝麻縣令辭了平步青云的官職,放棄了本朝最年輕侍御史的破記錄,還他娘的跑去偏僻江南給鄉巴佬們治水,不回來了。

這,這放在整個辭官界都是有點炸裂的。

吃瓜群眾們,再仔細一打探,這二愣…不,這圣人是誰?等等,歐陽…良翰?去年那個備好棺材、犯顏勸諫后被貶江南的進士探花郎,名滿天下的正人君子?

名字正確,滿意離開。

本來這道辭官軼事,前日還只是在天官六部等朝廷體制里小范圍熱議。

可自昨日起,不知為何,嗯可能是一些官員回家后,作為飯后的八卦談資,說給了妻兒奴仆們聽,眼下歐陽良翰辭拒京官的事情逐漸傳到了洛陽坊間。

及至今日,歐陽良翰四字名,已經是洛陽城眾多娛樂趣聞中的“熱搜榜一”了,在街頭巷尾、茶余飯后廣泛傳遞,力壓下了不久前某位大周文壇的頂流詩人帶好友勾欄聽曲、豪點頭牌卻不給銀子的八卦。

若是某位正在與禿驢打交道、監督浮屠塔修建的當事人,眼下在洛陽,

且得知了他自己千里屠榜,高低得感慨一句:洛陽的父老鄉親們還是飯吃的太飽,撐的,褲襠里撒鹽,閑的蛋疼。

不管怎樣,歐陽戎這回算是名揚洛都了。

埋首治水無人問,一舉辭官天下知。

但人紅是非多。

在此時的神都,朝野上下、市井青樓,有自命清高者頗為紅眼,低罵歐陽戎欺世飾偽、沽名養望;

也有酒肆文士、市井屠夫笑贊良翰真君子,誠不欺也。

甚至在紅墻黃瓦的高墻深宅內,某一場對門楣家望與閨識審美要求極高的仕女小圈私人聚會上,

有才華馥比仙的宮裙小娘子翹起下巴,手中青皮書卷拋投紅墻,醉熏揚言要會一會歐陽良翰、繡口一吐就能讓他拜倒石榴裙下。

心氣傲比天的言語,驀然惹得周圍一小圈高綰發髻、暈染眉目的未出閣仕女們捂嘴埋胸,笑歪云鬢。

但其中卻有一位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的俏美小女郎未笑,懷捧黑貓,啟唇冷聲維護心目中那位素未蒙面的守正君子,略譏女伴……隨后,便又是一番嬌嗔嬉鬧。

洛陽城里,有人嫉妒,也有人心慕結識。

這種名氣,屬實難料。

沈希聲懷揣心思,去往紫微宮上早朝。

自從營州之亂后,這位女皇陛下還算勤政,都不怎么前往上陽宮沉靡管弦男色、與陰陽家練氣士們獻上的奇丹異獸。

百官齊聚的宏偉宮殿內,站位靠前的沈希聲微微抬眼,

他瞟了下正前方黃金龍椅上那道高高在上的老婦人身影,

還有站在百官最前方,腰桿挺直、一絲不茍的夫子背影。

營州之亂前,在衛氏兩王慫恿下,陛下本來還有遠征拓疆的計劃,不過卻被夫子竭力勸阻。

夫子陳述應當把主要精力全放在整頓內政、增強國力上,而不是勞命傷財的折騰拓疆,又列舉了太宗的前例榜樣。

陛下自然不忿,然自從發生營州之亂,暴露出衛氏子弟百般丑樣后……眼下叛亂已逐漸平定,可陛下好像好久沒提那些開疆擴土的議程了。

沈希聲忽然嗅到了某種端倪。不禁看了眼前方夫子的沉穩背影。

整個早朝,并沒有發生什么意外事件。

其實大多數時候早朝都是很枯燥的,所謂的博弈斗爭、刀光劍影,大多是發生在臺面之下。

若是連在早朝上都撕破臉面,那便已經是到了最后關頭,一方狗急跳墻,拋棄最后的體面。

不過沈希聲倒是背上捂了一背的汗,但他早有準備,特意穿了一層輕薄里衫,西市裁衣昂貴的西域胡商拍胸脯表示,布料絕對掩汗。

實用效果也確實不錯,這樣就不會讓汗漬透在外面,畫地圖給身后同僚們看了。

又是一個御史的體面小技巧。

沈希聲嘆氣,本來準備傳給良翰賢侄的,送他一件新里衫,當做升官的慶祝禮的。

畢竟,不能就他一個人挨罪。

只可惜良翰賢侄沒中……沒事,先給賢侄留著吧。

沈希聲面上保持不茍言笑,與散朝的百官一起退出了大殿。

這兩日的朝會,沒一人提關于歐陽戎辭官之事,還有治水十疏,女皇陛下好像不知此事,朝野上下無聲無息,像是被遺忘了一樣。

這番風平浪靜,卻讓他心弦警惕提起。

沈希聲與幾位保離派同僚聚在一起,走下了殿前臺階后,目光尋找了一圈,看見了夫子的身影,默契走向那邊。

可這時,一位梅妝宮人快步走來,在某位胖老頭面前停步,彎腰攤掌,示意些什么。

狄夫子頷首,跟隨宮人離去。

有耳尖的官員聽見些談話,一道小消息頓時傳遍廣場。

女皇陛下邀請夫子一同游玩上陽宮。

百官皆側目。

or2(早睡早起第一天!)

(本章完)

請:wap.ishuquge.la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