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的炮艦哪里是“火龍號”的對手?海面上頓時火光沖天,炮聲隆隆。一艘艘倭寇戰船被轟成了篩子,殘骸散落一地。
“快跑啊!這哪里是人的炮火?分明就是地獄之火!”倭寇們哀嚎著,四散奔逃。
可楚澤豈容他們逃脫?只見他站在“火龍號”的船頭,大喝一聲:“列陣,給我圍住他們,一個也不許放走!”
水手們訓練有素,立刻把倭寇的殘部圍在中間,形成一個包圍圈。數十門火炮轟鳴,瞬間將海面化作一片火海。
“看來這次是在劫難逃了!”“天哪,我們招惹了不該招惹的人啊!”“完了完了,都怪老大貪得無厭,非要來明朝撈一筆,這下全軍覆沒,誰來收尸啊?”倭寇們哭天搶地,后悔莫及。
可恨不能恨已,只能乖乖就擒。“火龍號”一路高歌猛進,很快就將倭寇的老巢圍得水泄不通。
“走,上岸!殺進去,把他們的頭子給我揪出來!”楚澤下令道。
水手們一擁而上,舉著火銃長刀,沖進倭寇的巢穴。海島上一時間刀光劍影,尸橫遍野。
不消半個時辰,倭寇頭目就被五花大綁,押到楚澤面前。一個個賊眉鼠眼,混身血污,狼狽不堪。
“大人饒命啊!小人再也不敢了!”“對對,我們這就退出大明領海,保證永不侵犯!”“大人仁慈,給我們一條生路吧!”頭目們紛紛跪地求饒。
楚澤卻冷笑一聲:“饒你們?你們燒殺搶掠我大明百姓,罪該萬死!今天就讓你們嘗嘗火龍的滋味!”
說罷,楚澤一揮手,火炮齊鳴。海島上的寨堡、戰船、糧倉瞬間化為一片火海,轟隆作響。
倭寇頭目們目瞪口呆,跪地不起。楚澤卻并不理會,徑自回到船上。
“傳令下去,徹查倭患,不得放過任何一個細作!同時修整戰艦,繼續巡海,嚴防死守!還有,給我把這次戰果上報朝廷,你們都有封賞!”楚澤對部下一一吩咐。
“諾!”眾將領齊聲應是。
消息傳回京城,舉國上下一片歡騰。百姓們夾道歡迎凱旋的將士,朱元璋更是龍顏大悅。
“楚愛卿真乃國之棟梁!區區倭寇,都能覆滅殆盡,這等軍功,朕實在欽佩!”朱元璋拍案叫絕。
當下,朱元璋就下旨,封楚澤為“掃海大將軍”,統領天下水師。從此海疆無虞,萬民安堵。
可就在這時,一個不速之客卻登門拜訪。原來是高句麗國的使臣,自稱奉國王之命,前來修好。
“非也非也,陛下不可不防啊。”廷議之上,有大臣當即提出異議,“高句麗國雖說是前來修好,但誰知他們是何居心?萬一是想探我軍虛實,伺機而動,豈不是引狼入室?”
群臣一片附和,紛紛勸阻。朱元璋聽了,也頗為動搖:“諸卿所言有理。高句麗來意不明,我等須得慎重才是。”
就在群臣七嘴八舌之際,楚澤卻突然站了出來:“陛下,依微臣看,高句麗此舉未必居心叵測。相反,倘若我們能以德服人,或許反而能化敵為友呢。”
此言一出,滿堂嘩然。“楚將軍此言差矣!”“就是,高句麗狼子野心,豈是區區仁德就能感化的?”“將軍不可掉以輕心啊!”
眾臣你一言我一語,顯然對楚澤的提議有諸多顧慮。就連朱元璋,也頗為猶豫。
“愛卿此言,可有把握?”朱元璋問道。
“回陛下,臣雖無十足把握,但臣以為值得一試。”楚澤凜然道,“高句麗雖說不是我藩屬,但畢竟與我山水相連。倘若我等以仁德感化,未必不能化干戈為玉帛。若真誠相待,說不定還能讓他們心悅誠服,成為我大明的堅實屏障呢?”
朱元璋聞言,沉吟良久,終于緩緩點頭:“也罷,就依愛卿所言,朕親自會見高句麗使臣,看看是何居心。若當真誠意可感,朕倒要賞他們個天大的恩典,教他們知道我大明的氣度!”
于是,朱元璋下旨,讓楚澤全權負責接待高句麗使臣。連番筵席,把酒言歡。
高句麗使臣們見了這般盛況,無不感慨萬千。席間,他們頻頻向楚澤敬酒,大呼過癮。
“將軍不愧是一代名將,真乃仁者無敵!”“就是,將軍寬宏大量,大明氣度,果真世間罕見!”“我高句麗上下,對將軍的盛名如雷貫耳。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啊!”使臣們連連逢迎,大有投誠之意。
楚澤卻并不張狂,只是一笑置之:“列位使臣謬贊了。我大明與高句麗山水相連,理應互通有無,休戚與共。將軍我不過桑梓之臣,盡綿薄之力罷了。”
“噢?”為首一個年高望重的使臣突然來了興致,“敢問將軍,何謂桑梓之臣?休戚與共又當如何?”
楚澤放下酒杯,正色道:“尊使有所不知,百姓才是國之根本。一國之君,若能以百姓疾苦為己任,體恤民情,自然贏得人心,國運昌隆。”
“如今我大明四海升平,八方來賀,靠的就是一個'仁'字。仁者愛人,推己及人,視天下蒼生若親骨肉。如此,哪有不心悅誠服之理?”
楚澤滔滔不絕,引經據典。高句麗使臣們聽得如癡如醉,頻頻點頭。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我等受教了!”使臣們紛紛拜倒,“將軍之言,猶如醍醐灌頂,我等茅塞頓開!大明若真有將軍如此仁德,高句麗上下,必然心悅誠服,死心塌地!”
楚澤趕緊將他們扶起,謙遜道:“使臣不必如此。國之興亡,盡在百姓一念。使臣如今有此覺悟,回去若能以仁德治國,何愁高句麗不興?屆時,我大明高句麗比翼齊飛,共創東亞盛世,豈不美哉?”
使臣們聞言,頓時熱淚盈眶。“將軍之言,我等謹記于心!回去必當奏明吾王,讓高句麗朝野上下,共沐大明恩德!從今往后,高句麗永為大明藩屬,再不生二心!”
楚澤與眾使臣一一握手言歡,賓主盡歡。消息傳回京城,朱元璋大喜過望。
“好啊!楚愛卿真乃社稷之臣!區區使臣,竟能感化歸順。這番仁德,當真無人能及啊!”朱元璋贊不絕口。(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