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是如舟船一般的字跡從光幕上滑了過去,信息不少,但反而大部分都在意料之中。
劉備孔明對視一眼:果然!
在光幕的地圖上看的清楚,就在這一年曹劉的兵力都一直在往漢中方向集結。
此時孫權統御十萬,可以說天下之大何處都可去得!此時正應該為基業添磚加瓦!
只是……劉備忽然自己笑出了聲:江東萬世基業,竟為八百人所破?
眾將則俱是非常認真盯著光幕討論。
由不得他們不認真,這可是張遼!后世那個名為唐朝評定的漢時四將!
而且八百勝十萬的戰績也實在太過夢幻!
對將軍們來說,戰爭最穩妥的永遠都是多擊少,強凌弱,因而才顯得那些以弱勝強格外耀眼引人注目。
“聽這意思孫侯打了合肥還不止一次?”糜竺大奇:“怎么就跟合肥死磕上了?”
將軍們都了解,黃忠道:“其實去年就已經打過一次了,當時孫侯攜赤壁之勝余威進取合肥,圍城三月有余,但后來不知道為何放棄了,燒陣撤退。”
“至于合肥的話,因為江東步騎弱,水軍強,且走水路運輸軍需遠勝于陸路。”
言外之意大家都懂:走岸上要被吊起來打。
“而如果從江東進取中原的話,選擇也并不多……”最近黃忠在飛速轉變思維,以前做荊州守將的生涯結束了,之后要著眼于天下了!
而光幕的這個輿圖也實在清晰,以往口口相傳的山川地理此時看的分外明白:
“其一路線就是漢水北上,經襄樊走南郡進軍中原,但如此前提是需要握有襄樊,而且需要和曹軍戰于宛城,此乃下下之選。”
這條路線也是黃忠最為熟悉的。
張飛也比劃著道:“糜先生,還有一條路就是咱們曾經呆過的。”
“江都出發,走中瀆水道往北直走,可出徐州,俺老張覺得這方向應該可以吧?”
“最后就是合肥!”關羽早就有練水軍的想法,因此對這些也稱得上是滾瓜爛熟:
“濡須往北巢湖可作水軍屯兵處離合肥頗近,只要能拿下合肥,可由水軍繼沿肥水北上兵臨壽春!
而壽春若克,便可手握淮水,橫行中原!壽春沿穎水可直逼許都,淮水轉道渦水能進入黃河兵臨鄴城!”
最終關羽做了總結:“如此三路,南郡僅為半條水路,且襄樊往北俱是重兵,實乃下下之選!”
“中瀆水道水位不穩常淤塞,且出徐州之后依然要戰于原野;相比之下均不如合肥,拿下合肥可威逼壽春!”
“壽春在手則可控淮水而圖天下!”
“關將軍所說甚是在理!”孔明撫掌大笑,對于關羽清晰的認知也愈為佩服,光看這份對于水軍的認知便知道必對水軍下了功夫的!
“果然不愧我二哥!”張飛一臉驕傲。
“果然不愧我二弟!”劉備也是滿面自豪。
甚至劉備心里不由得想,若是那孫權有我二弟之才,何至于十萬被八百所破被一千多年后的后輩所恥笑?
那飄動的字雖然看的不太明白,但其中的調侃戲謔之意都力透紙背了,劉備也不是傻子。
甚至此時他心里都轉著不切實際的念頭,若是將周瑜孫權綁來看看這些文字如何?
怕不是周公瑾當場就要箭傷發作吐血而亡,孫權可能要羞憤欲絕,直去陰司求泰山府君將他兄長還陽了。
文字中高鐵再次出現讓劉備很是心癢癢,好想要,怎么辦!
而那個名為李世民的評價,劉備倒也明白,出自左傳,司馬相如上林賦引用而為天下知,是在指責雙方都有過錯。
對此劉備嗤之以鼻:錯就錯在雙方都沒考慮對方的好處,但,開玩笑,他劉備和孫權又不是親兄弟,就連所謂的聯姻都有上眼藥的意思,如何能互相考慮?
八月,孫權率軍親征,沿濡須口水道北上號稱十萬,過巢湖直抵合肥城下!
對于這一仗的參與者,孫吳方因為是敗者,春秋筆法較多記載不詳,只能綜合考證大概擬出來一個名單:
孫吳由孫權親自領軍,帳下有呂蒙、甘寧、賀齊、蔣欽、徐盛、陳武、凌統、潘璋、宋謙、丁奉。
曹魏守合肥,護軍薛悌,守將張遼、樂進、李典,雖無統屬關系,但從史書記載張遼名字放第一位來看,應該是實際上的一把手。
合肥守軍僅七千,曹操特意布守的均為膽識過人先登之將。
而戰略上也不難猜,相較合肥,壽春才是能控淮水的戰略要地,利用前線的合肥給壽春增加戰略縱深和援救時間,如此壽春就更穩,基本盤在北方的曹軍也不用在壽春合肥設重兵節省開支。
而孫權同樣就是看準了曹操主力去漢中跟張魯玩兒欲拒還迎,沒空也沒時間支援壽春合肥。
在布置合肥的守軍之時,曹操給了護軍薛悌一份手令,上面備注:賊至乃發。
面對孫權,薛悌打開了這份錦囊妙計,上面寫著: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
“如此就打了?”抄錄的蔣琬抬起頭一時間想不明白:
“面對十萬大軍,僅七千人不應該據城死守以圖援軍嗎?”
“公琰啊。”張飛親熱道:
“不都說了嘛,曹賊已至漢中,何來援軍?”
“而且江東多為豪族領兵,如何打不得?”
被光幕說了太多次逍遙津戰神,現在眾人對于江東兵也看得明白:
東吳的水軍在江河上據船而戰可為精兵。
但如果上了岸,要面對白刃相搏,那水平就遠遠不行!
關羽同樣贊同:“領兵十萬且兵力混雜軍紀散亂,就如半渡而擊一般,在敵陣還未擺開之時率親兵沖陣廝殺。”
“亂敵軍心,擾敵軍陣,斬落士氣,如此守城方能長久!”
事實上證明關羽張飛的判斷也沒錯:
面對曹老板要求出城戰斗的手令,張樂李三將面面相覷,最終張遼拍板:
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后可守!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疑?
“隨后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
張遼做出了一個擊碎江東北進之心的決定:
八百將士,隨我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