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將士,隨我建功!
張遼選擇了同為老鄉的關羽無比純熟的一套戰術:
猛將踏陣,直斬敵酋!
“文遠果敢!”關羽擊節贊嘆。
對于局勢的分析,很多將領都能夠切中要害,但在分析之后能夠果斷行動并毫不動搖的執行,這反而是不少夸夸其談的將領所缺乏的特質。
就如他關羽斬顏良當時,戰機倏忽即逝,哪怕僅猶豫一瞬,戰爭的走向便可能完全變成另一個樣子。
其他人也是心旌蕩漾,果真就八百人?
隨即想到關羽的沖陣斬顏良更是心旌搖曳:果真是猛將世無雙?
張遼已經募好了敢從之士,那么孫權呢?
孫權并沒有準備好是真的,但當然也沒傳言的說的孫權親自跑到合肥城下去看熱鬧那么夸張。
首先是張遼選了個好時候,“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平旦就是凌晨三到五點,應該天剛擦亮的時候。
潘璋傳也記載“張遼奄至,諸將不備”,所以首先就是時間的上有心算無心。
“白馬解圍也是文遠與我一起沖陣破敵!”關羽說起來滿目緬懷之色:
“當時曹公遣我兩人為先鋒,徐晃作后援,文遠同樣勇沖敵陣,萬夫莫敵!”
“但斬了顏良的還是二哥!”張飛酸溜溜道:
“而且白馬解圍那也是顏良率河北勁卒擺開陣仗,二哥沖陣梟首乃還。”
“他張遼這合肥是偷襲!而且江東私兵如何比得河北勁卒?”
關羽大笑著拍拍張飛胳臂:“都比不得當陽橋一役翼德名傳天下!”
但后面記載就是純粹雙方兵員素質差距太大了!
張遼李典率隊直撲前軍,江表虎臣陳武當場戰死,孫吳前軍陣腳大亂出現潰兵。
面對如此好機會,張遼跟隨潰兵殺到了中軍,直到孫權爬上一個小山坡才發現張遼就這么點人,開始合圍。
但無奈兵員素質差距太大,張遼突圍沒人能攔得住,甚至突圍后聽到還有親兵陷在里面,又殺了回去將親兵一起救出回了合肥城。
張遼傳記載此役是從平旦殺到了日中,一群人在吳軍中來去自如,合肥城中兵將咸服,吳軍大營肝膽俱裂!
“好膽!”關羽大聲贊嘆,隨后一巴掌拍大腿上:“可惜!”
“可惜僅陣斬一個陳武!”
眾將側目:關將軍你別拿自己來比啊,八百沖十萬能斬一江表虎臣而也已經很離譜了!
沖擊百倍之敵還能得功而還,如蚍蜉撼倒樹,螳臂推停車,相當夢幻。
“定是那張遼嗓門不夠大,造成的混亂還不夠!”張飛如此挑剔:
“如果能有俺老張的嗓門,引的前軍倒沖中軍,那孫權可能被亂眾踏死也猶未可知。”
眾人想了一下不由得搖頭,如果堂堂江東之主這么死了那也太憋屈了。
但還是要清醒的認知這不可能。
黃忠道:“孫權平日有一支虎衛隨身保護,同樣也是百戰勁卒江東禁衛,有他們護衛,張遼難圖孫權。”
蔣琬提醒道:“可是黃將軍,這光幕一直說的還有逍遙津呢。”
自此,雖然吳軍還圍著合肥,但是從上到下都沒了戰心,圍了十幾天做做樣子后,孫權潦草撤退。
而隨后的逍遙津追擊戰,張遼傳只是很謙虛的寫了“遼率諸軍追擊,幾復獲權”,這方面要從江東傳記里去看其端倪。
圍合肥數十日吳軍營中出現了疫病,士氣更加低迷,為了避免再被張遼突襲導致炸營,孫權做了個自認為很正確的決定:
大軍先行撤退,孫權身邊帶千余人虎衛以及一批江表老臣斷后。
“這個決定倒是確實沒錯。”眾將議論道:
“如是正常前中后三軍緩退,合肥城中傾巢而出可能會引得吳兵嘯營,后軍倒卷整支人馬都要潰散。”
隨后眾人不由得再次感嘆:江東這將士也太差勁了!
面對強敵不能自守,軍心渙散而不能重振,圍城僅十余日便潦草撤退,這真的是打仗嗎?
張遼的追擊瞬息便至,率軍騎臉當場干碎了孫權的自信心:
合肥城下的突襲孫權還能安慰自己那是被張遼攻其不備,但這次同樣是數千兵馬對沖結果如何?
甘寧蔣欽呂蒙三人迎擊張遼的情況下,凌統為了保護孫權,依然身受重傷,三百親衛皆盡戰死。
江東引以為傲的親衛虎卒悍不畏死才能為孫權爭取一線生機。
關鍵時刻逍遙津的橋斷掉困住孫權,還是靠親隨谷利拼命抽馬才讓孫權坐騎馱著他躍了過去。
最終回到孫權的大船上,一時間主臣抱頭痛哭。
八百突十萬打崩了吳軍士氣,逍遙津對拼打碎了孫吳高層信心。
自此之后孫權至少又來合肥了四次,但都無果而還,至死都未能重新見到合肥后面的壽春城一次。
啊這……眾將啞然。
張飛嘿嘿笑道:“這張遼不就是仗著江東士卒軟弱可欺嗎?”
“倘是我等率十萬大軍,撤退時那張文遠敢追出來,俺老張跟他姓!”
黃忠也不由得臉紅,剛才還說孫權有虎卒禁衛呢,轉眼就證明了這支江東頂級勁卒的水平也不過爾爾。
“黃將軍不必介懷!”關羽心細如發:“文遠悍勇,當世罕有。”
“江表虎臣未經苦戰,僅以山越豪族作伐,自然難當文遠親衛。”
黃忠拱手不言,心下到時想著不能讓自己手下的荊州兵也如江東兵一般。
征伐山越能算戰斗嗎?碰上北方這些……光幕那句話怎么說的來著?養蠱地!
如果僅征伐山越便計功自傲,那碰上與這些人的戰斗必然會輸的如這孫權一般!
當記此戒!
逍遙津至今還有一個景點名為藏舟浦,讀史方輿紀要記載“張遼御孫權,鑿此以藏戰艦處”。
由此可見逍遙津的橋實際上就是張遼拆的,而這支人馬在孫權來之前就已經在這里藏好了。
這是一個名將即使身處困境也依然精準把握了戰局,最終抓住那一絲可能立下萬世之功,而并非單純的孫權運氣不好。
可以說這一戰無論是勇武還是戰略,江東都輸了個徹徹底底。
魏略記載“威震江東,兒啼不肯止,其父母以遼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