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第490章 沒頭腦和不高興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作者:冷泡茶加冰  書名: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更新時間:2024-05-16
 
趙匡向來不給弟弟假半分好顏色。

一句話噎回去之后,眼看著光幕上紛紛揚揚的文字,他倒是跟著念叨了一句:

“可惜宋皇非漢武”。

不過這般感嘆對趙匡來說并不算多惆悵:

“朕當使郭進楊業,滅北漢而揚名,征契丹而頌功,使燕云復歸而不分南北,使萬里車書一混同。”

趙普欲言又止,很想說那楊業現在還是北漢武將呢,官家是不是想的太遠了一點?

不過趙匡絲毫不給他辯駁的機會,嘆完之后便忽然好似想起來了什么有趣的事一般,拽著趙普兜頭就問:

“則平以為,今時武侯,相比曹孫,如何?”

在旁人聽來這話問得無稽,但趙普自是明白其中意思。

諸葛武侯早時贈后世之字帖曾有時間落款,大略也能推算出所處之時間,更有登臨長安圖彰功績,據而推之,恐怕曹操孫權遠非敵手。

當然實際上也不需這么多分析,劉關張俱在,武侯正壯時,又有光幕這千年兵略匠法做參考,炎漢三興恐怕并非難事。

所以趙普也據實所說:

“曹孫即便聯手,亦難擋武侯興漢。”

趙匡點點頭,隨即摸著下巴上的胡須饒有興趣道:

“既如此,那等曹孫知身后事,當作何感想。”

那曹孫若是能得見,多半是被綁起來的,還能有什么感想?趙普腹誹。

而且,怎么感覺官家多少是有點想看那曹孟德和孫仲謀而幸災樂禍。

趙匡倒是沒想那么多,想到就做,干脆上前伸出手指就在石桌上寫寫畫畫。

趙匡:武侯何日縛孫曹?

洛陽的小別院當中,氣氛還算得上融洽。

畢竟取笑歸取笑,早年間這位大舅哥的無論手腕心志都算上上,更有赤壁敗曹之功,因此也多唏噓感嘆幾句。

張飛在為北地百姓遭遇而憤憤不平。

劉備在思考若是自己當怎樣彌合平衡南北之訴求。

魯肅在輕嘆,孔明在低頭寫寫畫畫,完善從光幕的零碎言語中整理出來的千年興亡事。

隨后幾人就看到了光幕上趙匡的發問。

“這宋皇……怎地比我等還要著急。”

張飛搔了搔下巴,滿臉不解。

但隨即就自告奮勇拿了紙筆,然后扭頭看著兄長:

“大哥,俺如何說?“

劉備抬頭看著那宋皇如那唐皇一般也是找孔明問詢,隱隱覺得心中的猜想恐怕是真的。

劉備琢磨了一下:

“就說……”

張飛:比你快。

簡簡單單三個字,但趙匡能從其中讀出來一種硬邦邦的味道。

他有得罪過這位桓侯嗎?趙匡記不起來。

苦思無果之下,也只能將其歸結為桓侯家鄉是涿郡,還在介懷兩宋北地遭受的苦難,以及對北人的蔑視。

“若能平了北漢將涿郡納入宋治,想來桓侯能緩和一些顏色?”

趙匡猜測,但自沒人能回答他的想法。

應天府坤寧宮,馬皇后眼見著這光幕上孤零零飄過的趙匡和張飛兩個名字,眉頭也越皺越緊。

1162年,這一年因為完顏亮的戰敗,主戰之議不絕,當時被宋孝宗特賜進士出身的樞密院編修官陸游很是憂心,于是上了個折子,希望宋孝宗能先整頓吏治,好好經營兩淮,徐圖中原。

在當時,主戰派的訴求是從速出兵,北伐。

主和派的訴求是恢復紹興和議繼續給錢,修好。

陸游的這個建議比較中肯,但屬于是既不贊同北伐,也不贊同修好。

從這一點上就能看出來,陸游跟李白一樣,天賦全點文采。

只不過如果說李白政治天賦是零,那陸游就是負數。

陸游的這個折子宋孝宗當時沒在意,畢竟剛登基,我還不能享受享受了?

但陸游著急啊,托了當時的名臣張燾去問孝宗:陛下你覺得我的意見怎么樣?

宋孝宗覺得不怎樣,并下旨罷了陸游的官職,讓他去鎮江做通判冷靜一下。

而不過一年之后,宋金就正式開片了,這也就是咱們剛才說過的,失敗的隆興北伐。

陸游被貶職的次年,南宋小朝廷的鷹派和鴿派也分出了勝負。

在宋孝宗的支持下,鷹派占據上風,張浚出任樞密使,督江淮軍事。

而在上任之初,宋金雙方就朝著開戰一路狂奔,金國施壓想要南宋繼續履行紹興議和給錢,宋孝宗據理力爭要求重議邊界,平等對話。

金國施壓,作勢欲要南下,而這次張浚和宋孝宗商量之后選擇搶先出手。

隆興北伐比較虎頭蛇尾,前期宋軍一路連捷打的金軍節節敗退,但很快宋軍自己就出了大問題。

北伐的兩個主帥,李顯忠吝嗇,率軍攻克宿州之后,每卒賞錢僅三百。

邵宏淵妒忌心重,覺得自己猛的不行,憑啥是招討副使,還要聽李顯忠這個廢物節制?

簡而言之,一個沒頭腦一個不高興,能打贏才有鬼了。

反應過來的金國調重兵攻宿州,邵宏淵坐視李顯忠苦戰不援,于是李顯忠慘敗,還沒捂熱的宿州又丟了。

隨后金軍追擊,在符離把李顯忠和邵宏淵一鍋端了,隆興北伐就此結束。

此戰之后宋金雙方重新議和,宋割唐、鄧、海、泗、商、秦六州,并與金國叔侄相稱。

唯一能算成果的就是把紹興和議的歲貢改稱歲幣,銀、絹各減了五萬,省了點錢。

此戰唯一比較有意思的就是符離之戰宋軍傷亡人數問題。

金國史料稱此戰金軍殺騎一萬五,殺步兵三萬,后續追殺又斬首四千,宋軍赴水死者不可計數,獲甲三萬,戰果非常夸張。

而同期的南宋史料《中興兩朝編年綱目》和《齊東野語》則非常籠統的描述“死亡莫知其數”“不可勝計”。

看起來像是宋金實力懸殊的一場戰斗。

但根據《寶真齋法書贊》收集的一封《李子至稟議帖》稱“大軍所損,不及二分,喪馬雖多,亦不多半”。

根據李子至的落款稱,他的這封稟議帖是對上官李若水劄子的答復,因此反而可信度是最高的。

而南宋文人夸大戰敗的想法也不難猜。

要么是如李靖批評史官“史官鮮克知兵,不能紀其實跡焉”一般,不知兵。

要么是想要壓制主戰派的話語權,于是配合金國對敗績人為的進行了夸大。

簡單來說,不是蠢,就是壞。

(本章完)

佰度搜索悠久小說網.Хw全集TXT電子書!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