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屋)
林慶松的報告,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從他本人的表現上,都堪稱提氣。
雖然長期以來,陸軍都是解放軍各個軍兵種之中的老大哥,但必須承認,長期以來,地面武器的研發和裝備,反而是脫節和落后最多的。
69式坦克并未裝備,79、80/88式坦克也只裝備了極少的幾個批次。
所以,直到如今的90年代末,華夏陸軍的絕對主力都還是相當于T54A(1953年)技術狀態的59式坦克。
甚至在某些地方還簡配過。
雖說新時期高技術條件下的戰爭中,海空軍的戲份在不斷提高,但華夏作為一個國土面積廣袤、周遭國際環境復雜的大陸國家,陸軍裝備總歸還是不能棄療。
眼前幕布上投影出的型號,就是面向21世紀研發的第三代主戰坦克。
到眼下的1998年,這個項目已經進行了超過15年。
從一開始幾乎完全是T72復刻版,到后來全面推倒重來轉向西方設計習慣,再后來逐漸回歸到自己的設計思路,又發現一開始的指標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達到,因此將項目分成兩步走……
大家當然都想一步到位地造出一輛符合軍隊要求的坦克,但現實就是如此。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9910工程的硬性時間節點無法更改。
國慶閱兵,海軍的主戰艦艇無法旱地行舟,自然不可能出現。
空軍雖然能夠低空編隊通場,但考慮到安全問題,也不能飛的太低。
而且效果也受到天氣影響很大。
因此,裝備方隊中首先亮相的、最重要的當家角色,只能是坦克。
然而,三代坦克的研發進度卻并不樂觀。
為此他們甚至一度認真考慮過,用原型車甚至驗證車上閱兵的可能性……
而底盤,則一直是整個系統里面最為薄弱的一環。
原型車和第一階段量產型號,預計只能承載50噸以下的總重,并且越野速度還受到巨大限制。
未來的第二階段型號更是遙遙無期。
這對于以機動性為第二生命的裝甲單位來說,無異于阿喀琉斯之踵。
而林慶松報告中的這項成果,則意味著,華夏裝甲兵,從此獲得了一雙強力且可靠的“腳底板”。
甚至于,還可以應用于其他裝備的底盤研制。
畢竟,坦克基本上已經是地面裝備重量和沖擊力的上限。
能把坦克底盤搞明白,更輕更小的型號更是不在話下……
在林慶松做完最后一部分陳述之后,毛銘副總師坐直身子,又繼續補充了一部分內容:
“除了壽命更長、速度更快以外,坦克行駛時的垂向振動和俯仰角振動對火炮的高低向瞄準和射擊也有顯著影響,這個新的底盤在行駛過程中,尤其是高速通過崎嶇路面時的穩定性更好,意味著振動激擾更加可控,也有利于我們未來炮控系統的開發。”
“行走部分目前面臨的問題,主要就剩下一個變速箱的可靠性,不過,最近已經有供應商和我們表示,他們給齒輪組和軸承更換了全新的特種鋼材料,目前正在進行測試……”
他作為副總設計師,主要負責行走機構研發,但相比于林慶松這樣的子系統設計人員,還要通盤考慮整個系統的性能。
“那么我們下一階段,就測試一批使用舊炮塔配合新底盤的原型車?”
另外一名副總師微微探過身詢問道。
“可以先把給一階段量產型設計的那套楔形裝甲拿出來,這么好的底盤,裝上一個小炮塔太浪費了,至于炮的問題可以后面再解決。”
直到此時,祝總師總算停下了手中的筆,抬起頭來說道。
作為抓總研發的項目總負責人,他需要思考和記錄的東西本來就更多,加之在戰爭中失去了右臂,寫字速度多少受到一些影響。
他的表態,自然一錘定音,也算是給這場持續了幾個小時的研討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余下的話題,就相對比較輕松了。
“小林啊。”
祝虞聲合上筆記本,叫住了剛剛下臺,正準備回到座位上的林慶松:
“你剛剛講的這部分內容,全都是咱們項目組里的成員自行完成的么?”
這個問題的意思,自然是詢問是否受到了模鍛壓機那邊的幫助。
祝總對于常浩南,以及那邊的項目組當然沒有什么意見。
但他需要評估自己這邊團隊成員的真實水平。
突然被叫住的林慶松一愣,旋即實話實說:
“研究方法和數值計算理論層面,肯定是得到了兄弟單位,尤其是常總本人的很多指導。”
“不過,落實到車輛底盤開發的具體工作,全都是由所里同志自行完成的。”
“常總他們也表示過要提供一些直接的幫助,但是我做主拒絕了。”
“畢竟是我們加入別人的項目,總不好為此耽誤太多事,再說,也總得親自做上一遍,才算是自己學到的東西……”
聽到這樣的回答,祝虞聲方才滿意地點了點頭:
“好啊,好,這樣,等到咱們三代坦克定型之后,你也好去其他型號上展現一下能力……”
這話的意思,顯然是準備下一步讓林慶松“外放”,去擔任一些次要型號的總師或者副總師了。
“祝總……”
林慶松猶豫了一下,但還是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覺得,不用等到三代坦克定型,只要等模鍛壓機那個項目結束,我應該就能騰出手來。”
這個回答把祝虞聲搞得一愣:
“模鍛壓機不是去年才立項么?而且名義上還是個預研。”
“等那邊完事,應該還得幾年吧?”
然而林慶松果斷搖頭:
“根據常總定的時間表,設備應該在1999年9月之前投入試生產。”
聲音不大的一句話,直接讓周遭正在交談的其它人頓時噤了聲,紛紛看向林慶松這邊。
祝虞聲沉默了好一會之后,方才重新開口:
“你覺得這個時間表……沒有夸張?”
林慶松先是點頭,然后又搖頭。
最后干脆直接回答道:
“以他們現在的效率估計,我感覺到不了99年9月……”
“嘶……”
一陣吸氣聲從四面八方響起。
不得不說,有點夸張。
但絕對是個好消息。
模鍛壓機項目早一天完成,就能早一天解放出兵器工業系統大批技術力量。
如果都能像林慶松這樣,把所學所想應用到自己手頭的項目里面……
那基本可以預見,華夏陸軍的主戰裝備,很快就會得到一個質的飛躍。
低頭思索片刻之后,祝虞聲重新看向面前的林慶松:
“這樣的話,后面應該還有一個履帶式傘兵戰車的項目,現在正在預研,你到時候可以去負責一整塊工作。”
“另外,過兩天,你跟我一起去趟科工委,把目前三代坦克的研發進度跟上級領導做一下匯報。”
后者眼前頓時一亮。
“是!我回去一定好好準備!”
(本章完)
小說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