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第647章 這么好的平臺,光拿來對空有點可惜了……

類別: 科幻 | 超級科技   作者:十月廿二  書名: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更新時間:2024-04-06
 
最新網址:bixiashenghua雖然常浩南已經盡可能讓自己的語氣顯得不那么篤定,也并沒有做出什么實質上的保證,但對面幾個參與十一號工程的人一聽到他說“爭取”,臉上就已經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沒辦法,過去的履歷實在太硬。

在花了不到兩年功夫就把渦扇10從圖紙上搬到驗證機上之后,常浩南在項目研發這塊,基本已經奔著鐵口直斷的方向去了。

哪怕他這次根本沒說出一個確切的時間表,真就是純純畫餅,但一樣說服力拉滿。

因此,劉高卓當即接過話茬:

“咱們國家的空軍,至少當前的核心任務還是國土防衛,給地面部隊和海軍爭奪制空權,所以偏向于空優的型號肯定還是目前的重點。”

“但我們之前也跟海空軍航空兵的領導,還有一線飛行員都開過座談會,基本上,大家都一致認為,在保證空戰性能的前提下,也應該考慮賦予殲11平臺執行更復雜任務的能力。”

“所以,如果渦扇10能保證供應量,也不需要太多,每年能保證供給十一號工程這邊40臺以上的話,那我們還可以考慮把計劃中的多用途型號和特種機平臺的研發往前提一些。”

“每年40臺么……恐怕產能還得繼續爬一爬坡,才能滿足劉總的期待啊……”

常浩南笑著看了看旁邊隔著幾個位置的黎明廠副總經理鐘世宏。

后者也是一臉苦笑地點了點頭。

“不過劉總倒也不必過于糾結產能問題。”

在給黎明廠稍微減輕了一點壓力之后,常浩南又話鋒一轉:

“多用途型號還有特種機平臺,如果目前你們有足夠的技術能力和人手,那騰出23架量產型的產能去做研發,從長遠角度上看肯定不會虧。”

“尤其多用途型號,其實就是把雙座教練型后座的駕駛功能給去掉,再把騰出來的空間安裝一套專門的武器控制系統,改動幅度不大,研發周期應該也不會很長。但是有了專職的武器控制員之后,就可以相對輕松地使用像是激光制導、電視制導、圖像匹配制導這些需要人在回路控制,或者發射前設定很復雜的武器,算是個非常明顯的優勢。”

“空優型號雖然也有武器總線,能執行這些任務,但是光靠飛行員操作面板上的一個多功能顯示器,還是有點力不從心。”

“另外,我在設計過程中,特地給減推之后的渦扇10A預留了50kW的發電能力,在雙發都帶發電機的情況下,可以提供總計100kW的供電功率,我可以坦白地說,這就是給戰術特種平臺準備的,也是重型機最無法被取代的優勢。”

“這……”

劉高卓當然理解常浩南的意思,但多少還是有些顧慮。

雙發飛機就是這點不好。

在航發供貨能力有限的情況下,一架飛機用兩臺發動機實在是太吃資源。

盡管戰斗力肯定會比單發中型機更強,但也很難說就能一個頂倆。

更何況,現在還是個急需提升三代機紙面數量的當口。

那單發飛機的優勢就更顯得大了。

所以,也怪不得剛才他和何明幾個人感到緊張——

在如今的1999年,華夏這邊連殲6都還有大幾百架正在服役,殲7則更是“主力”“新型”戰斗機。

別看常浩南最近兩年好像折騰出來不少新玩意,但哪怕是最早出成果的殲8C,到現在也就裝備了不到了50架。

只能算是撒手锏,根本算不上主力。

就這,對于空軍和航空工業來說,都已經是過去二三十年不敢想的“盛況”了。

所以,眼下這會,劉高卓哪怕把腦洞開到天上,也只是覺得解放軍可能會在未來裝備有數的二三百架三代機。

在數量如此有限的情況下,還要兩個型號分。

那自然只能先到先得。

這也是112廠那邊計劃先生產一部分有限改進版本的原因之一。

畢竟裝備這東西是有慣性的。

一支部隊只要用上了重型機,那除非后面沒得選,否則未來更新換代的時候,一般也還是會延續過去的習慣。

現在把坑位占上,怎么都不會虧。

&天才一住言情小說s23usnbsp;看著一臉糾結的劉高卓,常浩南大概也能猜出對方的擔憂。

從他一個重生者的角度而言,這自然算是杞人憂天。

華夏海空軍航空兵未來會把手里的兩千來架戰術飛機全都換成第三代和第四代,換裝空間異常充裕,根本不差這幾年的功夫。

但這種事情畢竟不是做項目,哪怕說出來別人也未必會真信。

所以最簡單的辦法還是直接制造一波危機感。

于是,常浩南清了清嗓子,緩緩開口道:

“其實……十號工程目前也是在照著這個方向去改,你們肯定也聽說了,611那邊正在計劃對飛機的總體設計進行修改,以滿足未來可能的多功能需求。”

“連中型機都在往這個方向努力,那十一號工程在多用途方面的潛力明顯更大,總不能落于人后吧……”

常浩南這一手如今已經玩的非常熟練了。

之前他在蓉城那邊的時候,就是用殲11在發展潛力上的優勢,讓611所接受了那個幅度異常巨大的改進方案。

而現在只不過是反過來了而已。

什么叫一魚兩吃啊.jpg

“十號工程改方案的事情,我倒是確有耳聞……”

激將法雖然老套,但是有用。

劉高卓內心原本還晃晃悠悠的天平頓時就傾斜過去了:

“那……我們爭取年前再跟海空軍確認一下具體需求,然后盡快著手啟動項目。”

“還是要盡可能主動一些。”

常浩南這邊直接開始出主意:

“用戶對需求的理解經常是滯后的,很多時候,都是在需求出現之后很長一段時間才意識到,國防工業的性質又比較特殊,很多時候錯過時間窗口就很難再等到下一個。”

“所以,最好是能夠通過預判,提前把握住機會。”

90年代末這功夫,造飛機的航空工業系統和用飛機的航空兵部隊之間,關系相對比較復雜。

在此之前,華夏基本上是造出什么飛機,軍隊就得用什么飛機。

根本沒得選。

到了常浩南重生之前那會,則已經可以實現軍隊要什么飛機,航空工業就能造出什么飛機。

而如今正好是中間的過渡階段。

屬于是有得選了,但選擇范圍還比較窄。

所以兩邊很多事情都是商量著來。

而客觀上說,海空軍對于多用途空中力量,或者也可以說是空中戰術打擊力量的需求,其實是在千禧年以后,由于局勢重新緊張而被催生出來的。

前世空軍的第二批蘇30MKK,和海軍的那一個團蘇30MK2,都是在這個背景下引進的。

所以,在如今有了條件的情況下,還是早做準備的好。

(本章完)

最新網址:bixiashenghua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