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第1361章 電磁棱鏡

類別: 科幻 | 超級科技   作者:十月廿二  書名: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更新時間:2025-02-11
 
實際上,美國方面的迷惑策略相當成功。

關鍵就在于選擇的火箭。

“再者說,也完全有可能是兩個部分都很重要……這種事情我們也不是沒干過。”

幾天之后的地球另一端,晨霧尚未散盡的戈壁灘上,常浩南蹲下身抓了把砂礫,看著冰冷而細碎的石英顆粒從指縫間簌簌滑落:

王宏讓也跟著樂了出來:

“那倒也是……”

“沒什么不可能的。”

搞就搞吧。

常浩南則搖了搖頭,頗為認真地修正道:

“嚴格來說不是預防,而是迷惑……”

他剛才想具體解釋一下,就聽到旁邊的對講機突然響起;

“報告,R7區反射層鋪設完畢,但氣象臺說午后可能有沙塵暴,是否維持原計劃繼續進行?”

冬天起沙塵暴的情況屬實不算多見,不過在某種程度上,這對于他們來說反而算是好事。

“繼續進行,不過記得把碳纖維網的固定樁加深半米,另外通知三號車組增派另外九組天線,按照三三制的排布方式設置成大小兩組品字形……”

他果斷下達著新的指令。

“是!”

常浩南放下對講機,剛剛準備繼續剛才的話題,吉普車后面的加密電臺卻又發出了滴滴聲。

“怎么都趕到一起了……”

他有些無奈地嘆了口氣,再次轉身拉開后座車門,從里面扯出來了一個形似電話聽筒的有線通訊裝置。

相比用于兩公里內現場溝通的對講機,這部團級指揮電臺實際上是屬于王宏讓的裝備,只不過由于效應靶場的特殊性,以前很少有機會拿出來用到罷了。

如今正好可以用來跟幾百公里外的鼎新方面聯系。

“常院士,雷達信息觀測到,一顆編號為US193的衛星在大約20分鐘前剛剛進行了一次變軌機動,關于衛星本身的信息不全,但推測應該是一顆屬于國家偵察局的合成孔徑雷達衛星……”

常浩南心道一聲果然,然后問道:

“能否通過新軌道的情況判斷他們的觀測重點?”

無線電那頭沉默了一會兒,應該是在核算具體的數據:

“變軌幅度不大,預計會比舊軌道提前三個小時過頂隴原西部地區上空,但仍然是接近傍晚,所以不太像是真的為了偵察,更有可能是一次提前的演練……”

大部分偵察衛星會運行在太陽同步軌道上面,這一軌道允許衛星大致24小時內的周期內遍歷地球上的大部分區域,也因此可以在每天的同一時間經過同一地點上空,特地進行變軌機動通常是為了調整過頂時間以保證充足的光照,對于一顆雷達偵察衛星的意義很小。

“算了,我讓工作人員調整一下今天的安排……盡可能不要暴露太多信息出去。”

就一整片靶場區域而言,他們目前的動作并不算大,但美國人在情報收集領域的能耐還是得尊重一下。

王宏讓并沒有聽到全部的通話內容,只能從一些只言片語中推測出一些信息:

“有新的衛星威脅?”

“啊,沒錯……”

常浩南砰地一聲關上車門,一臉無所謂地回答道:

“不過問題不大……我們很快就不用擔心了。”

剛開始,王宏讓還覺得自己有點沒太聽懂,但旋即就想起了剛才常浩南專門強調的內容:

“所以您才說是要……迷惑偵察衛星?”

常浩南露出一個“算你有點靈性”的表情:

“以后的遙感衛星數量會越來越多,光學衛星還可以靠夜晚、煙霧或者氣象條件進行遮蔽,但雷達衛星幾乎是隨時可以保持通透的……總這么躲躲藏藏的不是辦法,得想辦法把主動權掌握在我們手里。”

對于這個判斷,王宏讓倒是深有感觸。

第二炮兵部隊日常訓練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如何對抗敵方的衛星威脅。

而隨著這些年偵察衛星的密度和性能不斷增加,這項訓練的難度幾乎呈指數級提高。

“所以……”

“所以我計劃在三號靶區周圍30公里內,以1.5km為間隔鋪設環形反射層,再配合品字形布置的十二組相控陣干擾器,可以大致把方圓4550km的范圍內變成雷達衛星的觀測盲區……”

王宏讓摘掉帽子,輕輕撓了撓后脖頸:

“那不就是雷達干擾?”

“當然不是……”

常浩南捂臉:

“干擾,是讓衛星看不清目標,也就是對方會知道自己的行動被發現了,這樣只會讓他們調集更多偵察資源,給我們施加更大的壓力。”

“而迷惑,則是通過假信號,讓對方以為區域內一切正常……雖然不可能欺騙太長時間,但總歸夠你們處理掉落彈區域的主要痕跡了。”

在某個瞬間,王宏讓還以為是自己聽錯了:

“啊?”

干擾衛星偵察的手段當然有很多,他自己也用過其中很大一部分,但絕大多數都是被動手段。

涉及到主動的,那基本就是定向能武器致盲了,在和平時期很難這么操作。

而像是這樣,能直接把一個區域從衛星視野中抹除,再換上去一個假的偵察結果,確實從未有所耳聞。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想起來一個有點接近的概念:

“就像是電影里面……黑進監視器后臺,用預制的視頻替換現場監控,然后再滲透進去的那種操作?”

常浩南點點頭:

“差不多……不過我暫時管它叫‘電磁棱鏡’系統。”

“所以,我們目前就是在準備……預防衛星偵察?”

他身手敏捷地爬上旁邊吉普車的引擎蓋,看著遠處兩個穿著荒漠迷彩、正在三號靶區內忙得熱火朝天的技術人員。

二人正在調試某種傘狀的天線裝置,金屬骨架在冬日的太陽下泛著琳琳寒光。

而要驗證新火箭的話,則最多打一些不太重要的東西,或者干脆就裝個配重。

可米諾陶4的情況比較特殊。

作為一種由成熟彈道導彈改進而來的固體火箭,你說它是新型號那沒錯,算做成熟型號也沒什么問題。

確實不好下判斷。

但常浩南行事原則向來都是防患于未然。

一般情況下,如果是非常重要的載荷,那么肯定會選擇相對穩妥的發射方式。

遠的不談,單說用東風16測試“玄鳥”高超音速驗證平臺這件事,就勉強可以算作“兩個部分都很重要”的典型。

作為整個效應靶場的負責人,王宏讓自然而然地不喜歡別人在自己的負責區域內亂搞。

但眼前這位確實不能不能以常理而論。

“所以您覺得,那顆衛星才是真正重要的部分?”

常浩南從懷中摸出一個黑皮封面的筆記本,在上面快速記下了幾個坐標點:

“既然我們可以通過計算對方衛星的過頂時間來規避天基偵察,那對方也一樣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通過突然變軌或者事后補察來獲取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就比如上個星期,美國人突然用米諾陶4火箭發射了一顆技術試驗衛星,雖然表面上給出的原因是為HTV2項目驗證運載火箭的可靠性,但也難保不是在轉移視線。”

王宏讓跟在旁邊,舉目眺望著遠處連綿不絕的雪山,搓了搓凍得有些發紅的耳根子:

“那顆衛星不主動發出太多信號,只能最多確定不是一顆合成孔徑雷達衛星,但具體是做什么的只能靠猜……”

稍微停頓了一下之后,又忽然笑道:

閱讀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