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第1373章 誰來保衛美國?

類別: 科幻 | 超級科技   作者:十月廿二  書名: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更新時間:2025-02-17
 
與此同時。

位于國會山的會議簡報室內,蘭斯·洛德上將正飛速敲擊著面前的鍵盤,屏幕散發出的藍光照耀在他額前的銀色發絲上,發出晶瑩的反光。

耳機里面,偵察局長約翰·雷蒙德少將的聲音則顯得急促而緊張:

“上將閣下,大約90分鐘前,DSP衛星在湘省西南部捕捉到了一處明顯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工作痕跡,經過研判是一種類似但不同于東風31的型號……”

DSP是一個專用的衛星預警系統,可以通過偵測固體推進劑的燃燒特征在第一時間提供導彈發射和核爆炸的早期檢測。

由它給出的遙測結果幾乎100準確。

不過,洛德此時正處在一場聽證會準備的最后階段,本就是壓力最大且頭疼的時候,聽到這里不由得有些頭疼地擺了擺手:

“這不是跟我們之前判斷的情況差不多么,再說肯頓上校已經把簡報傳過來了,我正在補充報告細節……”

早在幾天之前,航天司令部就已經通過鎖眼衛星注意到了華夏第二炮兵55基地的異常動向,并調集偵察資源對鶴城市周邊的一處山區進行高頻次監控。

最終借助車輛運行軌跡分析系統,推斷出一處看似平常的林間空地很可能是即將啟用的發射陣位,而華夏方面很可能將會試射一枚最新型的東風31甲型彈道導彈。

一方面是用于填補東風31原型射程不足帶來的投送能力空缺,另一方面也是在這個時間節點上發揮威懾作用。

如今推論變為現實,無疑更加印證了上將準備在本次聽證會上拋出的結論——

必須在未來幾年內增加對于導彈預警和攔截系統的研發投入,否則美國將無法維持當前的戰略平衡。

實際上,洛德非常清楚,以華夏洲際彈道導彈的規模和投送能力來說,距離真正達成有效威懾尚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

但正因如此,才是用來恐嚇國會老爺們的絕佳武器。

然而,屏幕另一頭的雷蒙德卻沒有這么樂觀。

他抬頭擦了擦額頭上的虛汗:

“但是閣下,根據后續偵察結果,目標彈道軌跡的中段修正參數異常平滑,末端載荷分離時的熱信號分布更像衛星整流罩而非核彈頭,并且測控部門也確認,在近地軌道上出現了三個新的飛行物,從高度判斷可能無法長期維持,應該是一次應急發射測試。”

洛德的眼角微微抽搐了一下,目光鎖定在另一個窗口上面。

隴原西部靶場的合成孔徑雷達掃描圖上一切正常,沒有新的彈坑,沒有異常電磁活動,甚至連偽裝網的反常熱輻射都消失了。

華夏的戈壁灘平靜得如同從未被導彈驚擾過。

當然,采用高彈道模擬全射程的洲際彈道導彈并不會攜帶真實彈頭,也不涉及精度測試,大可以另劃一片無人區砸下去了事。

所以單純的衛星圖并不能推翻他想要得到的結論。

然而雷蒙德給出的結論,卻如同一根刺扎在了決策鏈上。

如果華夏人只是發射了一枚用于快速補位的固體火箭,那么手邊這份聽證會報告無疑會讓洛德成為整個國會山的笑柄。

上將本人還有半年就要退役倒是不在乎什么臉面,但如果能在任上的最后階段給洛克希德·馬丁帶去除HTV2以外的第二份超大合同,那么無疑會給他晚年的生活品質帶來很大的提升。

一旦涉及到錢的問題,可就沒那么容易看得開了。

因此,在疊加了政治需求和經濟需求的局勢面前,一切細節都是無關緊要的噪聲。

“聽著,喬。”

洛德所用的這條通訊線路經過特殊加密的,只有極個別特殊部門在取得白宮授權之后才可以調取。

所以他在確定周遭沒有人以后,也不在乎把話說的露骨一些:

“國會軍事委員會半小時后召開閉門聽證會,要求我們確認華夏是否在測試射程足夠覆蓋我們本土的洲際彈道導彈……我們有沒有獲取到什么更加直觀一些的證據,比如發射時的影像之類?”

雷蒙德沒聽出自己上級的話外之音,但依然盡職盡責地回答道:

“有的閣下,太陽同步軌道上的地球眼1號衛星碰巧拍攝到了這枚火箭上升過程中的影像,但這顆衛星并不是專門用于偵察,所以受到拍攝角度限制,成像情況并不樂觀。”

說話間,他已經在屏幕上調出了那張只有灰度信息的黑白照片。

果然如他所說,清晰度相當抱歉,只能看出是個東西正在飛行。

要不是提前知道這里有一枚火箭,那恐怕會被判斷為一架高度更低的大型飛機或者飛艇,甚至干脆當成陰影忽略掉。

“呼——”

洛德此時也有些麻爪。

畢竟,雖然他們航天司令部掌控著大部分天基偵察資源,但其它單位比如NASA也一樣有著對地遙感和軌道監視能力。

換句話說,參與聽證會的議員們也可能收到了相似內容的匯報。

如果拿不出更有說服力的證據,難保不會節外生枝。

“把衛星拍攝到的物體放大。”

他忽然開口下令道。

“啊?”

雷蒙德當即就是一驚。

現在這圖像就已經模糊成一坨了,再放大怕不是只能看到一些像素點……

但他還是依照對方的要求放大了圖片。

洛德裝模作樣地在屏幕前端詳了一段時間,然后開口道:

“你看,這里有三個銀色球體從二級火箭脫出,表面還覆蓋著蜂巢狀紋理。”

他一臉篤定地下著判斷:

“我得在報告中加入相關內容……這是‘軌道再入載具’的典型構型,當年蘇聯人SS18的FOBS(部分軌道轟炸系統)就使用過類似設計……”

雷蒙德人聽到這些內容之后人都傻了,支支吾吾了好半天愣是沒憋出一句完整的話來。

他突然感覺自己不像是個服役了二十多年的少將,而是剛從軍校畢業二十天不到的菜鳥少尉。

什么銀色球體?

什么蜂巢狀紋理?

我咋沒看見?

還有那個部分軌道轟炸系統,不是只停留在概念階段,從未投入過使用么?

什么時候裝備到SS18上面了?

雷蒙德腦子里有一萬個問題閃過,但又擔心問出口的話會顯得自己很蠢。

皇帝的新裝了屬于是。

不過,糾結良久之后,他還是試探著開口道:

“可SS18的載荷是熱核彈頭,而這些……”

雷蒙德抓起一份分析報告:

“軌道力學模擬和雷達探測結果都顯示,這枚火箭投送的物體完全符合在軌運行的衛星特征,不可能是武器載荷……就連模擬載荷都不可能。”

洛德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終于把話頭徹底挑明:

“你以為國會每年給我們分配幾百億美元的經費是為了追求所謂‘真相’?”

他敲了敲屏幕上的彈道模擬曲線:

“他們需要的是足夠嚇唬選民的‘可能性’,而不是一份嚴謹的技術報告……一方面,蒙大拿州的兵工廠工人占選民總數的12,而議員們關心的是導彈防御系統能帶來多少就業崗位,不是軌道力學,也不是雷達探測結果……”

他仍然沒有提及自己退休之后的計劃,而是以另一種大局觀的描述搪塞了過去。

“另一方面,約翰,時代已經變了。”

緩和了一下語氣之后,洛德又輕輕敲了敲桌面,語氣平淡地補充道:

“現在保衛美國的不再是發射井里面的導彈,而是華爾街的股指。”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