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第1374章 隴原上空的閃光

類別: 科幻 | 超級科技   作者:十月廿二  書名: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更新時間:2025-02-18
 
當天的稍晚些時候。

隴原西部,質量效應靶場。

戈壁灘上的晨霧還未被破曉驅散,王宏讓的防雷靴就已經碾碎了落彈區封鎖線入口處的最后一片薄霜。

他深吸一口氣,挪動腳步朝著旁邊的電取暖設備靠近了一些,以驅散彌漫在關節縫隙中的冷意——

大西北的自然環境就是如此詭異,即便眼下已經是六月中旬,也仍舊會偶爾出現個位數℃附近的霜凍天氣。

而一旦進入白天,氣溫又會迅速攀升到30℃以上。

對于他們這些可能持續工作幾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人來說,只能選擇暫時承受寒冷。

畢竟中暑是真的會死人。

“主任,剛才彈頭落地那一瞬間您沒親眼看見實在是太可惜了。”

參謀長艾小鋒在旁邊說道:

“我都以為是發生地震了……”

他只有30歲出頭,96年的時候還在二炮工程學院讀書,并沒有參與過華夏進行的最后幾次地下核試驗。

而此前任何常規武器命中目標時的聲光效果,都遠不如這次的“玄鳥”更加華麗。

王宏讓聽罷露出神秘一笑。

在大約三小時前,玄鳥命中目標的時候,他確實正在地下控制室里檢查各個傳感器的工作情況,并沒有跟政委以及其它參試人員一起。

只是面前這些小年輕不知道,那里還有一部十幾年前留下的光學潛望鏡。

不僅不耽誤觀察情況,視野反而還比位于營區機關大樓頂層的平臺更加開闊。

但思索片刻之后,王宏讓還是決定暫時保守這個秘密,不去破壞對方的好心情。

等到合適的時候再揭露真相。

“沒關系,之前我們不是也看見過那枚高超音速驗證彈么……”

他一臉無所謂地回答道:

“再說,全過程的高清視頻資料咱們也都留下了,以后有的是時間慢慢看。”

“嘖嘖……”

艾小峰果然上當:

“跟之前那次可是太不一樣了,通過視頻資料恐怕也很難直觀感受到……”

“確實。”

王宏讓在心中默默想道。

雖然抱著戲弄一下這位小老弟的想法,但他也必須承認對方的說法沒問題。

艾小峰還想再說點什么,但王宏讓卻突然抬起手腕,看了眼軍綠色表盤的北斗授時表。

02:31的字樣在淡青色的背景里泛著冷調熒光。

后者的聲音嚴肅起來:

“十五分鐘后進入靶區!”

出于安全起見,人員需要等到落彈結束后的一個小時才能開始作業。

實際在大綱當中,這個間隔還要更長一些,只是考慮到玄鳥并未安裝戰斗部,以及本次測試特殊的保密需求,才在評估之后壓縮了冷卻時間。

隨著指令下達,艾小峰也收斂起笑容,開始和其余十一個人相互檢查防護服和防護設備的穿戴情況,金屬搭扣的脆響在混凝土防護甬道里蕩出細密的回音。

“老王,振動監測數據出來了,我正在傳送到你那邊。”

政委邱義軍的聲音從頭盔里的骨傳導耳麥傳來,帶著電子濾波器特有的沙沙聲。

面前的軍用加固電腦屏幕上,三維地質模型正以千倍慢速重演著撞擊瞬間。

玄鳥彈體穿透最后三十米混凝土層時,暗紅色熱流在碳化鎢頭錐表面激起的馬赫環。

為了保證命中,首次發射仍然選定地下混凝土工事作為靶標,而那個模擬的核彈發射井則被挪到了后續測試中使用。

王宏讓輕輕拖動鼠標,將模擬出來的彈著點周圍五百米的地質斷層逐層剝開。

錐體前緣在撞擊過程中產生的高溫和讓模擬指揮所的支撐梁像融化的巧克力般扭曲,這讓他想起二十年前,自己第一次見到鎢合金穿甲彈擊穿十層鋼板的慢鏡頭回放。

“好家伙,彈頭侵徹路徑周邊的局部區域出現密集破碎帶,侵入面上呈現徑向裂縫與環向裂縫交錯的破裂現象,并與侵入面的裂縫帶一起構成了米一級尺寸的破碎坑……”

艾小鋒的防護面罩蒙著水汽,聲音卻透著亢奮:

“我還是第一次看見混凝土靶的破裂度能超過50的。”

一般情況下,由于混凝土不具備很強的彈性,因此15左右的破裂度就足夠認為整個靶標被摧毀。

至于50……

就連這個數字具體代表什么概念,都得專門尋思尋思。

他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靶標此時的樣子了。

“乘波體構型在末端俯沖時形成的激波錐,把彈道末端的動能密度提升了47。你看這個——”

王宏讓調出損傷圖譜,可以看出用紫色表示的混凝土層里,猙獰可怖的蛛網狀裂痕幾乎蔓延到了每一個角落。

而在侵徹通路周圍,則直接出現了大量壓剪裂縫帶,仿佛那一片空間中的混凝土從未存在過一般。

“構筑物上表面取樣點的平均振動速度幅值達到75.4m/s,下表面取樣點也有21.9m/s,這還只是侵徹過程,如果再考慮裝藥……”

說到這里時,王宏讓猶豫了一下:

“不對,這個破壞力已經和爆炸過程類似了,即便考慮裝藥,也只是會對構筑物內部造成更大范圍的損傷。”

艾小峰則在旁邊接上了話:

“或者……也可以針對深度更大的目標。”

常規鉆地彈的工作過程大致可以分成侵徹和爆炸兩個步驟,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動能深入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引爆裝藥,可以通過類似“隔山打牛”的原理,對無法直接達到的深度造成破壞。

“更大深度……”

三號靶場這個靶標的30米深度可是實實在在的混凝土,折合普通土層計算的話至少相當于7080米的標準。

比這個規格更高的目標,全世界總共也就有數的那么幾個。

再考慮到2000公里的射程……

王宏讓似乎已經有了一些猜測。

就在說話之間,防護甬道門口上方的紅色警示燈突然變綠,同時喇叭里也開始響起一陣提示音。

這是準許作業的信號。

一行十二人打開防爆門,乘車來到三號靶區內部。

同樣是因為沒有引爆過程,所以地下部分沒有產生大尺寸空腔,地表的安全系數也相對較高。

即便如此,王宏讓邁出的每一步仍然小心翼翼,花了十幾分鐘才終于來到命中點附近,并打開了頭盔側面固定著的戰術手電,俯身向下看去。

“我勒個去……”

位于隊伍最后的一名中尉率先發出感慨。

循著冷白色的光柱,直徑數米的錐形破口映入所有人眼簾,如同被天神之劍刺穿的地殼傷口。

通道內壁的燒蝕痕跡呈現出詭異的螺旋紋路,那是彈體以10馬赫速度發生接觸時,將空氣電離成等離子態留下的烙印。

“不可思議……”

王宏讓蹲身抓起一把巖屑,感受著指尖傳來的微微刺痛感。

一時間他甚至有些難以分辨,到底是因為碎屑鋒利的邊緣,還是侵徹過程產生的余溫尚未消散。

“這是完全穿透了啊……”

“彈坑邊緣的強化混凝土呈現熔融玻璃化特征,說明瞬時溫度遠遠超過1500℃……”

艾小峰一邊按下快門,一邊判斷道。

這種時候誰也不可能拎著個本子慢慢寫,所以都是通過音頻進行記錄,回去之后再慢慢總結。

“滴滴滴——”

防化組的輻射檢測儀突然蜂鳴,所有人下意識后退半步。

本來應該只是打個醬油的三防組組長趕緊抓過肩頭的顯示器,卻看見讀數屏上的數字并沒有變成醒目的紅色。

“不是核沾染,這次任務里也沒有涉及核生化的部分。”

他快速滑動數據頁,平息了眾人的擔憂:

“應該是某種低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信號……具體功能就不是很清楚了,總之肯定安全。”

王宏讓的喉結動了動。這不在他拿到的測試簡報里,但這會兒也已經顧不上這么多了。

地下的情況以后有的是時間研究,如今的當務之急是把命中痕跡偽裝成一枚常規的鉆地彈。

“用最快速度確定周圍地層的穩固程度,然后讓工程機械進入!”

他按下頭盔側面的加密通訊鍵:

“我們有四小時窗口期。”

當遠處的地平線泛起魚肚白時,他終于聽見了履帶式挖掘機的轟鳴。

三輛披著荒漠迷彩的快速工程車正碾過鹽堿地,朝他們慢悠悠地開過來。

艾小鋒看著工程兵開始噴灑硅酸鹽粉末。這些材料會在彈坑周圍形成異常隆起,偽造出普通鉆地彈侵徹并爆炸后產生的痕跡。

更遠處,電磁棱鏡系統的天線正在向大氣電離層注入干擾信號,確保任何合成孔徑雷達看到的都是經過精心計算的假象。

但它們不可能永遠發揮作用。

“有必要做到這種程度嗎?“

艾小峰摩挲著彈坑邊緣的強化混凝土碎塊,那些原本應該能抵御核爆沖擊的六邊形蜂巢結構,此刻像被孩童捏碎的威化餅干。

“上級還是希望讓這種武器的公開亮相能有一定的突然性,用以在明年威懾對我們可能不十分友好的新一任白宮領導……當然還有蠢蠢欲動的其他人”

王宏讓一邊檢查探地雷達的最新工作情況一邊回答道:

“你也知道,隱身戰斗機地面測試的事情,已經通過不少渠道被傳出去了,想在城市周邊維持嚴格保密,總歸還是過于困難。”

履帶式壓路機開始工作時的巨響和震動讓艾小鋒差點一個趔趄。

他扶住旁邊的雷達支架,看見熱成像偽裝網已經覆蓋了半個靶區。

這些嵌有微型熱電偶的智能布料,正在精確復現幾個月前某次常規鉆地彈測試的熱殘余信號。

“也就是說,這種東西有可能參加明年的國慶閱兵?”

第一縷陽光真正灑在了彈坑邊緣,王宏讓也終于摘下防護頭盔。

帶著硝磺味的晨風掠過他耳際的灰白發茬,遠處工程兵正在用激光燒結器偽造彈體殘片。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