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不夜侯  第711章 吾欲拜楊沅為義父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作者:月關  書名:臨安不夜侯  更新時間:2025-01-17
 
臨安,為了由誰坐鎮利中,王相意見不一,難免又要起一番爭執了。

朝廷其實也很為難。

鑒于川峽的特殊局勢,只有張浚或者楊存中這樣的老資格去了,才能鎮得住。

可是現在大宋全國的軍制改革,正由張浚負責推動。

兩淮邊軍和中央禁軍的重組,也要由楊存中來主持。

臨時抽調他們,是會影響大事的。

而其他軍界大佬,如李顯忠、邵宏淵之流,現在還不夠資格去彈壓西軍。

況且,利中文武大員們已經主動上書,保舉楊沅了。

與其說他們是在舉薦,不如說是利中的文武大員們,在一番利弊權衡之后,選出了一個能讓各方都能接受的共同利益代理人。

這時換一個人去,但凡不能叫他們心服口服,只怕就要再出大亂子。

甚至是張浚或楊存中。

楊政所遭遇的這場兵變,不就是前車之鑒么?

因此,沈該和魏良臣雖然不情愿讓楊沅再兼利州中路之主。

可是,他們實也沒有合適的人選可以提出來。

臨安城里就利中之主的人選取舍不定的時候,楊沅一直等候在南鄭。

楊沅是奉旨赴利中調查裘皮兒一案的欽差大臣,但他是被皇帝就近從潼川府調過來的。

做為欽差大臣,他同時還是潼川府路經略安撫使。

因此,他自然沒有千里迢迢押解徐夫人等一干人犯,長途跋涉回臨安的道理。

所以他暫時留在南鄭城,一方面是因為楊太尉之死,他這個剛被認下來的本家兄弟,沒理由不參加自己族兄的葬禮和善后事宜。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邊料理著喪事,正好等候朝廷消息,他也免得折騰。

但他卻不知,時寒等人上了一封聯名薦舉的奏章,卻讓他停駐南鄭的行為有了不一樣的解讀。

這是……一種變相的黃袍加身。

楊政死的突然,又因兵變耽擱了兩日,已經來不及通知各方。

所以,除了利中本地的官紳要員,只有相鄰的利州西路吳家、利州東路的溫家和郭家,急急派了人來,參加楊太尉的葬禮。

吳家派來的是吳璘之子,利州西路前軍同統制吳挺。

吳挺虛歲才剛過二十,就已是一位英氣勃發的少年將軍了。

不過,楊政到底因何而死,吳家顯然也隱約有所猜測了。

楊政既然死了,楊家軍歸并吳家軍就有了無窮變數。

再加上利中的文武大員對吳家頗有戒意,楊政的族弟楊沅又立場不明。

因此,吳挺只是規規矩矩地參加了葬禮,沒和任何一方多打交道。

楊政一入土,他便連夜返回了利西。

利東方面,溫家的溫泫臣派來了他的兒子,少帥溫世雙。

郭家則由現在的家主,開州經略安撫使郭棣親自趕來吊唁。

當初郭玉岫以女子之身參加科考,實則是為了擴大影響然后告御狀,要告的就是這個郭二。

為此,楊沅還特意同他接觸了一下。

但一番接觸下來,楊沅感覺此人談吐謹慎,舉止謙卑,倒不像個跋扈惡毒之人。

不過,人不可貌相,表象這種東西最是靠不住。

反正他已經讓姬香帶著音和小奈去利東布局了,此人的真面目究竟如何,一番明察暗訪后必有答案。

為免打草驚蛇,楊沅便也沒有和他做出過多的接觸。

楊太尉是在停靈五天后出殯的,加上潘泓岳兵變耽誤的兩天,一共是七天。

楊太尉入土時,因為路途遙遠,朝廷對楊政的“追謚”還沒有到。

為此,楊太尉的碑便暫時沒有立。

這等大臣,一旦過世,朝廷必有追贈和謚號,要等朝廷的恩旨到了,刻在碑上,才能立碑。

整個喪葬過程,全是楊沅一手張羅的。

楊福是個不任事兒的,而且他有嚴重的消渴癥,也受不得乏。

再加上利中的軍政大員,大多都和他父親稱兄道弟,是他的長輩,他也應付不來。

楊沅則不然。

欽差大臣、右諫議大夫、潼川路經略安撫使、開國郡公……

這一系列的頭銜,放眼整個川峽,也只有吳璘、楊政和溫泫臣可以和他平起平坐。

這身份足以輾壓利中的文武大員了。

況且論輩份,他是楊政的族弟,這些人想跟他擺老資格也擺不起。

因此,自然是能者多勞,許多事情,楊福都拜托他這小叔了。

如是者忙了七天,楊政入了土,楊沅也似被扒了一層皮,累個半死。

于是,楊沅便吩咐閉府三日,不見外客。

反正楊福父子是要為楊政守孝的,在此期間他們不能見外客。

楊沅又是奉旨差派至此的欽差,該辦的事辦好了,在利中也就沒有他的事了,正好歇歇。

這一日,一行隊伍走進入了南鄭城。

南鄭城此時已經恢復了正常,自然不禁出入。

一輛矮腿馬拉著的輕車,后邊又有六輛長途大貨車,由數十名青袍隨從護衛著。

城守官驗了“過所”,是從吐蕃來此做生意的商人,便揮手放行了。

隊伍入城,先去尋客棧住下。

好在南鄭剛剛出事不久,許多商賈受驚嚇跑了,客棧空了許多。

于是,他們干脆包下了一家客棧。

安頓下來之后,車隊主人便帶了四名隨從,還有那輛輕車,往太尉府而去。

到了太尉府前,只見大門緊閉,門前冷清,無一人來往,騎在馬上的那名騎士不禁微露詫異之色。

此人一襲皂青色的長袍,身量頎長,肩寬背厚、相貌英俊,雖然極有朝氣,卻又透著一種沉穩敦實的氣質。

他抬眼看看太尉府的門楣,確定沒錯,這才一偏腿,從馬上矯健地一躍而下。

抓起門上獸環輕叩了幾下,大門上的小門兒便開了道縫兒。

門子一臉不耐煩地剛探出頭來,一只骨節分明、十指修長的手掌就遞到了面前,掌心赫然是一根金條。

門子兩眼一瞪,施展無影手,刷地一下,那掌心便空了。

門子再抬頭時,已然笑容可掬:“這位公子是?”

“大理楊連高,求見楊太尉。”

“哎喲,公子要求見我們老太爺?”

門子回頭看看,連忙從小門出來,楊連高這才看清他腰間纏著白帶子,不由一愣。

門子收了人家一根金條,態度無比熱情,就小聲地把太尉府上發生的事情告訴了他。

楊連高大吃一驚:“竟然出了這樣的事?”

門子道:“正是,我們老爺和兩位少爺還在為老太爺守孝,現如今當家的是我們叔老太爺子。”

楊連高又是一愣:“叔老太爺?楊太尉……他有兄弟?”

門子道:“有的,當年金兵南下,我們老太爺家族淪陷于北地,也有一些子弟分散難逃,前不久,我們老太爺才認回這個兄弟。”

楊連高欣然道:“那么,可否讓我拜會一下叔老太爺。”

門子為難地道:“叔老太爺為老太爺操辦喪事,著實累了。為老太爺出殯回來,叔老太爺便說要閉門三天,如今正是第三天。

這位公子,您要不是十萬火急的大事,可以明天再來,小人實在是不敢打擾叔老太爺啊。”“哦?明白了。”

楊連高目光微閃,又道:“那么,明日我再來拜會叔老太爺。不知利中如今何人主事,這位叔老太爺,現今是什么身份?”

此時楊政過世,必須由他簽署的文書公函都在積壓著,其余事情,暫由時寒打理著。

但,這門子可是楊家的門子。

楊家了不起,他才紅包收的飛起,安能敗了楊家的威風?

門子便把胸一挺,傲然道:“當然是我家叔老太爺,公子莫要看我們老太爺去世了。我們這位叔老太爺,也是十分了不起的人物。

他是我大宋開國郡公、右諫議大夫、潼川路經略安撫使,現奉旨來到利中公干的。”

門子也是會說話,一番話拎出來,沒有一句錯的。

但,來利中有何公干?

他沒說。

可是和前邊的話連起來一聽,就給人一種利中他當家的感覺。

楊連高驚訝地道:“原來新任潼川經略安撫使楊沅,就是你家叔老太爺?”

請...您....收藏_6191書1吧(六\\\九\\\書\\\吧!)

門子挺胸腆肚,得意洋洋道:“正是!”

楊連高點點頭,微笑道:“我省得了,多謝告知。那么,明日楊某再來拜訪。”

楊連高向門子點點頭,返身走下階去。

門子按了按懷里那根金條,笑瞇瞇地鉆回小門,把門關上了。

楊連高走到馬前,又回首望了一眼太尉府的門楣,便縱身一躍,穩穩地落在了馬背上。

大理,是一個地方大族比高麗還要零碎的地方。

那時代還沒有土司制度,但事實上的大大小小的土司,早已經出現了。

和高麗一樣,他們以世家大族,以姓氏族群的形式,存在于大理的各個地方。

大宋稱他們為大理三十七蠻部。

事實上,三十七蠻部只是勢力較大,最為有名的,實際上大小土官還要更多。

但是這些大理貴族當然也有實力高下之分,目前大理實力最強的三大姓,是為段氏、高氏和楊氏。

楊連高就是大理楊氏一族的嫡房少爺。

正是因為大理是由這么多大大小小的勢力組成的類似于聯盟的一個帝制國家,實際上皇帝權柄遠不如中原王朝,因此內部的政治斗爭也遠不及中原一般慘烈。

失敗的就如角逐聯盟長失敗了一樣,下臺就是了,不至于太過血腥。

比如幾十年前,大理權臣高升泰就廢了保定帝段正明,自己做了大理國皇帝。

而段正明呢?

他出家為僧了。

他擴建了一處寺廟,帶著他的親信文武官員上百人、侍衛五百多人,還有三十多位妃子出家了。

三十多位妃子各有庵堂,這寺廟說是寺廟,仍舊猶如一座宮廷。

因為大理此時興起的佛教是密宗阿吒力教,他們出家不改俗姓,不用“釋”字為姓,仍然保有家眷。

被奪了皇位的段正明不但依舊錦衣玉食,妃嬪簇擁,他悶了還能出國游玩。

段正明經常攜妃帶眷,往中原游玩,每次出行,至少用二十匹馬馱運金銀,供他用。

大理盛產金銀礦,權貴人士喜歡把金子打造成片狀或條狀進行交易使用。

這也是方才楊連高直接送給楊府門子一根金條的原因。

一個被奪了江山的廢帝,沒有性命之憂,依舊待遇不變,不會派人看守,還能攜帶大量金銀出國……

這個所謂的帝制政權,可不就相當于北方游牧的部落聯盟么?

而且高升泰過了兩年皇帝癮,就大限已至。

臨死他又覺得對不住段家了,所以叮屬他兒子,還政于段氏。

段正明已經出家了,于是,高氏把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接來,重新做了皇帝。

謀朝篡位的高氏呢?

高氏繼續是大理第二大氏族,掌握相權。

如今,段正淳已經去世,他的兒子段正嚴(又名段和譽)在位三十九年后,因諸子內爭外叛,現已出家以求清閑。

現在在位的是段和譽的兒子段正興,宰相則是高家的高量成。

楊連高則出身于和段氏、高氏可以分庭抗禮的大理楊氏。

大理段氏一族掌握著皇統,大理高氏掌握著相權,而大理楊氏則掌握著宗教權。

在崇信佛教的大理,楊氏甚至可以爭取到段氏、高氏一些人的服從與擁戴。

楊連高是大理楊氏嫡子,又是大理高家的外甥,所以,野心勃勃的楊連高也想效仿高升泰,過一把皇帝癮。

為此,他內外勾連,謀求國內國外各方勢力的支持。

大理國內,他鞏固楊家的基本盤,努力拉攏其他氏族大家。

大理國外,他屢次前往播州拜會世襲播州的安撫使楊選,并拜為義父。

吐蕃方面,則與錯那、墨脫、波窩等大部落頻繁接觸,通過經商貿議建立密切聯系。

之前,他正在吐蕃活動時,偶然得知大宋商人蓬州吳淵頻繁同吐蕃各部接觸,想要大量購買西北馬。

一心想要謀國的楊連高馬上發現了其中的玄妙之處。

西夏剛剛通過吐蕃借道襲擊了西川,聽說宋國又在兩淮大勝了金國。

現在宋國突然加大戰馬的購買力度,這是要對西夏用兵了吧?

馬也是有壽命的,如果不是戰爭在即,正常的防備和備戰,宋國沒道理突然加大戰馬的收購力度。

如果大宋對西夏開戰,那就是他圖謀大理皇位的最佳時機。

因為大理就是從段和譽時期成為大宋藩屬國的。

楊連高為了帝位已籌劃很久,他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到時候宗主國大宋突然出手干預。

可如果大宋忙于同西夏交戰,那么自然無暇顧及大理。

這樣的話,他甚至可以向播州的義父楊選求助,向吐蕃與之交好的錯那、墨脫、波窩等部落求助,一舉奪取帝位。

等到木已成舟,大宋也就只能冊封他為大理國王了。

為此,原本還只是局限在大理國及其周邊地區努力經營的楊連高都沒有回國。

他直接從吐蕃北上,繞道來了利州,為的就是拜訪結交西軍諸帥臣,掌握第一手的情報。

楊連高對于利州三帥臣,只是想要建立一定的聯系,以便及時掌握大宋對西夏的軍事戰略,方便他在大理發動政變。

孰料,此來南鄭,竟得知潼川府路已經易主,而且潼川府路經略安撫使至少能做利州中路半個家。

潼川府路可是直接與大理國接壤的,他義父楊選的播州,也在一年前從夔州路劃歸潼川路了。

如果,我能拜這楊沅為義父……

大理楊、播州楊、潼川楊、利中楊由南至北,一線貫通……

真是天助我也!

從大理跑去吐蕃轉悠了一圈兒,又從吐蕃繞過橫斷山脈,從川峽四路的最北端來到大宋的楊連高,根本沒有想過楊沅與他年紀相仿。

他知道大宋升官有多難,你以為都能像吳家的人一樣,剛剛二十歲,就有人成為一軍統制?

再說了,那不是楊政太尉的族弟、利中楊家的叔老太爺么,年輕一定不小了。

“表哥,楊太尉不肯見你么?”

車中,忽然傳來一個清麗悅耳的聲音。

楊連高收回遐想,微笑道:“楊太尉已經過世了。”

車中傳出一聲輕呼。

楊連高道:“現如今楊府當家的,是楊太尉的族弟,潼川經略安撫使楊沅。

楊家剛剛料理完喪事,咱們明日再來拜訪吧。”

“哦,那,咱們現在回客棧么?”

“不急,方才來時,路上見一禪院,名叫伽藍院,頗顯壯觀,我帶你去游覽一番。”

“好呀!”

車中傳出雀躍歡喜的聲音,一行人便掉轉馬頭,往伽藍院而去。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