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不夜侯  第799章 神兵天降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作者:月關  書名:臨安不夜侯  更新時間:2025-02-25
 
劉锜下山了。

分駐在柔狼山脈六座山峰上的宋軍,傾巢出動。

此戰,若能成功,獲得大批給養,他就合兵一處,固守待援。

再分兵已經沒有意義了。

如果確是西夏軍的陷阱,那么他就集結全軍,與敵死戰。

這一次,或許會全軍覆沒,但再捱下去,一樣是死,還不如殺個痛快,至少這負死一搏也能給西夏造成重創。

行動時間當然是白天,日上三竿時,今天沒有風,天氣不錯。

想必,西夏人自發或由官方暗中催進形成的這個貿易大集生意一定很紅火。

六路大軍分別下山,按照劉锜的作戰意圖,或突進、或穿插、或迂回、或阻擊,其唯一目標,就是能給他們帶來生存物資的貿易大市場。

那貿易大集,各種氈帳貨物行商坐賈牛羊駱駝,形成了一個方圓五里的移動型城鎮。

宋軍如此規模的行動,當然不可能瞞得過西夏人。

西夏各軍司馬上開始行動起來。

劉锜所部在下山之前,已經吃光了所有能吃的東西。

所有人都清楚,此戰不成功,就唯有赴死一途,所以作戰意志異常堅決。

憑著他們堅韌的戰斗意志和瘋狂的不計犧牲的打法,硬生生在西夏軍布防的連綿陣營中撕開了一道口子,并且不斷擴大著戰果,向著他們的目標前進。

劉锜部就像黑夜里的一盞明燈,吸引著無數夜間狩獵的猛獸一般,西夏軍利用他們的騎兵優勢,迅速包抄,圍攻、突破、穿鑿起來。

茫茫雪原上,廝殺聲震天動地,隨著一個個士兵的倒下,鮮血染紅了大地。

西夏兵相較于曾經的遼軍、金軍,并不精于騎射,但西夏兵更擅于沖撞闖陣。

已經失去了馬匹的劉锜部,用當初運糧的車充作簡陋的車陣,再佐以弓弩、長槍,抵擋西夏兵的沖陣。

然后再悍不畏死地撲上去,攫取近戰肉搏的機會,不叫西夏軍脫離戰斗。

這種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戰術,成功地拖住了西夏軍,使得陸續包抄圍殲過來的西夏軍喪失了沖陣優勢。

因為宋軍和已經接戰的西夏軍形成了一個湯圓,劉锜部是餡,已經接戰的西夏軍是皮兒,如果要沖陣,就要先把他們自己人沖個七零八落。

不過,西夏軍并不著急,畢竟,窮途末路的宋軍已經選擇了下山。

他們唯一的憑恃也消失了。

后路已被切斷,前路伏兵重重,宋軍在玩命,他們當然看的出來。

而占據了絕對優勢的他們,根本不需要與宋軍搏命。

現在這支還有數萬人的宋軍,完全可以耗著,只消耗個一兩天,不戰自潰。

劉锜很清楚,他已經耗不起了。

此番,他親率主力,頂盔掛甲,一路只管向前。

三軍將士,只管望著中軍那桿大旗,隨著他一路前進。

只要他能成功突破,殺到西夏人的那座大集市上,西夏軍絕對不會任由如此眾多的物資在戰斗中損毀。

相對于大宋,以西夏薄弱的經濟基礎,是禁不起如此重大損失的。

到那時,他們也就有了一線生機。

但是,當西夏軍三大王牌,鐵鷂子、步跋子、潑喜兵出現的時候,饒是意志堅如鋼鐵的劉锜老將軍,也不禁陷入了絕望之中。

鐵鷂子,重裝騎兵。

步跋子,重裝步兵。

潑喜兵,是西夏的“移動火炮部隊”。

一頭頭高大敦實的雙峰駝駱,背上安裝著扭力拋石機。

鞍袋里拳頭大小的一塊塊石頭被拋射出去時,強大的動能就算是宋軍引以為傲的步人甲也禁受不住。

步人甲抵得住飛矢長槍、利刃尖刀,可也同樣禁不起鈍器的打擊。

而人力使用的鈍器,還未必能對步人甲一擊產生致命傷害。

可是潑喜兵從駱駝上用扭力拋石機發射的石頭卻可以。

西夏一共也不過四百余騎潑喜兵,三千鐵鷂子,四千步跋子,大多駐扎在西夏王都附近。

沒想到這一次,西夏連三大王牌都能派出來,足足派出了一半的王牌部隊。

“決死一戰吧!”

劉锜慘然一笑,下令道:“升血色大纛旗!”

難怪西夏人敢用如許之多的物資作誘餌,原來前路有西夏三大王牌軍。

對如今缺衣少糧,缺少遠程重型武器,缺少騎兵的宋軍來說,前路已經成了不可逾越的天塹。

所以,一切生機已經斷絕。

他們最后的使命,就是盡可能的消耗西夏的兵力。

一換一就不虧,兩換一、三換一,也比白死了強。

血色大纛緩緩升到了最高處,正在左右沖蕩猶如劇烈搖晃的一盆水的宋軍隊伍,稍稍停頓了那么一瞬,然后就濺出了那個“盆”,以讓人驚恐的瘋狂,向前當面之敵猛撲了過去。

這一次,沒有人再試圖保存戰力,亦或躲避敵人的攻擊,只要有一絲換命的機會,他們就毫不猶豫地撲了上去。

拓跋黑衣的騎兵是在與宋軍接觸戰中被纏住的。

他們已經與宋軍混淆在一起,無法脫離戰斗,無法再度發揮騎兵沖擊優勢。

而且因為他們的纏斗,使得陸續包抄過來的西夏軍也無法進行沖陣。

不過拓跋黑衣并不慌,他正在盡可能地收攏部隊脫離戰斗。

宋軍已經沒有退路,只能決一死戰,但他不需要啊。

宋軍現在退路已被切斷,深陷重圍當中。

此處一片坦途,無險可守。

前路有大白高國三大王牌精銳,擋在突擊往方圓五里、物資堆積如山的貿易大集的必經之路上。

這個肥的流油的餌,已經不可能被宋軍吃掉,但宋軍卻已上了鉤。

大夏軍完全可以最小的代價,用區區幾天功夫,生生耗死這五萬宋軍。

而此時,在他身后七里開外,楊沅的大軍已經開始發起了攻擊。

柔狼山脈西陡東緩,山坡傾斜足有六七十度,哪怕春夏亦難攀登,更不要說冬天了。

但是,由上而下,卻可以滑雪而下。

成千上萬的士兵齊刷刷坐在雪坡上,向著山下滑下來的時候,那氣勢宛如雪崩。

他們在宋軍大營發現了因為傷重被留置于此的一些宋軍。

如果劉锜傾巢而出的大軍不能達到既定戰略目的,這些傷重的宋軍就只能自生自滅了。

或者等到戰后,被上山來清掃戰場的西夏兵發現。

大概率因為要治好他們的花費,還要大過把他們充作奴隸,那時也只能被西夏兵清理掉。

柔狼山面臨平川的一面一共也就六座山峰,每座山峰上原本都有劉锜的一部駐扎。

所以,倒也不是楊沅走了狗屎運,而是不管他從哪座山頭翻過來,都能看到宋軍的營地,找到宋軍的傷兵。

從這些傷兵口中獲悉情況后,楊沅先派出了斥候探聽消息,同時清理西夏游騎斥候。

隨后他就開始緊急整頓三軍。

楊沅的近六萬大軍在七天六夜翻山越嶺的過程中,共減員六千余人。

這些人倒也不是全都死了,其中還有很多是體力不支掉了隊,或者是患了風寒、腹瀉等疾病,只能脫離大隊。

最后成功抵達柔狼山的,約有五萬人。

楊沅將五萬大軍,迅速分作三路。

他自帶中路軍,以楊壽的瘋魔軍為先鋒,周程和周無翼左右翼,由楊萬里領中軍,筆直地殺向前方。

利中西路副都統制郭棣領左路軍,潼川路副都統制周程領右路軍,各率大將數員,穿插于西夏軍后路。

甘泉所領火器兵部隊,如今已經發展出火銃兵和火炮兵兩大系統,共三千余人,三路大軍各分得一千余人的火銃火炮部隊,投入了戰斗。

瘋魔軍團一貫的血腥、殘忍、瘋魔。

他們的生命力也像野草一樣異常的頑強。

楊沅在柔狼山下整軍時,整個過程歷時約兩個多時辰。

在此過程中,大部分軍士的體力都是在吃飽喝得,直到準備出戰才徹底恢復了元氣。

而瘋魔軍團的大部分人,在下山僅半個時辰之后,就已經活蹦亂跳的了。

瘋魔軍隊在楊壽的率領下陷陣沖鋒,仿佛一口尖刀,直接插進了西夏軍的后陣。

這支西夏軍以步兵為主,他們不是西夏軍的精銳主力,所以承擔了相對輕松的事務。

他們正在冰天雪地中挖筑工事,以徹底切斷劉锜部宋軍退路,防止劉锜殘部突圍,再度上山。

不過說他們是挖掘工事倒也不恰當,莫如說他們是在構筑工事。

他們用土石、積雪堆砌在一起,再用化開的雪水澆筑在上面,不消兩刻鐘功夫,就能變成一堵寒冰為表的墻壘。

可是忽然之間,從他們的后路又冒出了黑壓壓的一支宋軍,仿佛神兵天降一般。

西夏兵的意識一時間竟有些恍惚,仿佛劉锜部宋軍繞了個圈兒,回到了柔狼山上,然后重新下了一次山的感覺。

楊壽提著兩口大錘,瘋魔一般越過西夏軍的工事,雙錘揮舞,挨著死、碰著亡,幾無一合之敵。

他沖的實在太快,把他的親兵嚇的著實不輕,緊緊護在他的周圍,唯恐小將軍出了差池。

楊壽的狗皮帽子已經被他扔掉了,大雪寒冬的天氣,腦袋上白氣蒸騰。

楊沅的中軍趕到時,此處戰事仍未結束,但是楊壽已經領著瘋魔軍大部繼續沖上前去了。

小叔爺說過,救援要快,莫要戀戰,一根筋的楊壽都記著呢。

楊沅看的興起,摘下得勝鉤上的長槍,就想提槍躍馬,殺一個痛快。

還沒等他動手,楊萬里領著幾十個親兵,就把他團團圍在了當中。

看著楊萬里一群人如臨大敵,馬上就要沖上來動手綁人的架勢,楊沅只能訕訕地抖了個槍花,把他的大槍又掛回了得勝鉤上。

楊沅不無悲哀地想:“人生啊,真是寂寞如雪。我的大槍,難道再也沒有了用武之地嗎?”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