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這孩子打小就聰明  第477章 歐維,不要大意的上吧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作者:一切以大橘為重  書名:文豪:這孩子打小就聰明  更新時間:2025-03-12
 
.la擺事實講道理,這國家地理位置的重要程度還是可以的,只是在國際上存在感不算強,文娛領域最著名的當數三千多支金屬樂隊。

換句話說,文學領域是不行的。

相應的,文學氛圍也并不濃烈,可今天有點——例外?

芬蘭國家博物館,就那個尖尖的猶如高塔一樣的建筑,藍色屋頂。這地兒是赫爾辛基的標志性建筑之一了,放著重要文物。

今日國博居然有一個挑戰活動。

世界文學問答挑戰!

有各種相關的問題。比方說:“《百年孤獨》為什么會出現大量重復的名字?”“《浮士德》創作了多久?A5年、B10年、C20年……”“以下哪一位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女性作家?”等等。

以上問題都比較正常,那么不正常的是什么呢,是下列的一些問題。

請問誰是當今銷量最高的華夏作家。

A莫言、B顧陸、C閻連科、D殘雪

為什么顧陸被毛熊國著名作家尤里·布依達稱之為最了解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家?

題庫共有五百道題目,每位參賽選手會隨機抽選50道,每一位至少會涉及到顧陸相關的四五道題目。

“真可惜,這道題目答錯了。”工作人員會在路人參加完活動后,根據答對的題目數量頒發獎品。

“莫言先生雖然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但書籍銷量是不如顧陸的。顧陸很多本書在各國市場的銷量都非常好,目前累計銷量已突破兩千萬冊。是當代華夏最暢銷的作家。”

工作人員還會對選手們答錯的題目進行詳略得當的講解,其他問題是略,有關顧陸的問題是詳。

世界文學問答題,是路人都能夠免費參加的,獎品還不錯,有工藝品,也有實用的米面糧油。

芬蘭國博本來就在市中心,人來人往,所以很多人參加,想著來都來了。

“之前看新聞上多個國家爭搶一個華夏人的友誼,感覺就像圣誕村一樣奇特。沒想到顧陸居然在十五六歲就寫出了在全球都有名氣的《小王子》,以及福爾摩斯最強的續作。簡直像是上帝變成了華夏人,這樣的天才,對國家有好感——還真值得期待。”

“就像是音樂領域莫扎特,很難有音樂家再超越他。莫扎特的友誼的確是值得爭搶。二十五歲就是當代銷量最好的華夏作家,未來會成為什么樣,簡直是難以想象。”

“只有真正了解他,才知道三國爭搶的深度。不過……為什么世界文學問答題和顧陸相關的題目這么多?”

路人七嘴八舌。

第一日只是嘗試,緊接著后幾天,芬蘭藝術委員會發起活動——“芬蘭與世界文學”。全芬境內興辦類似的問答活動上百起。

讓芬蘭人,甚至比法蘭西和大嚶,更加清楚顧陸到底有多天才,到底在文學領域是什么地位。

效果十分喜人,芬蘭版的推特上,討論顧陸的話題,呈指數級增長。

有芬蘭網友在推特上留言:“人類很容易出現像外星人的天才,遠一點的有高斯,近一點的就是顧陸,為了人類發展,能不能把他解剖了?看看天才的身體和普通人類到底有什么區別。”

“顧陸熱”好比一股暴風,強勢襲來。

畢竟艾麗薩家族背景的關系就是芬蘭教育文化部,所能用的手段也是相關的。

太陽底下無新事,他張屠夫不對,他法國佬(迪博)能用,她艾麗薩憑什么不能?

都不敢想,面對天上掉的披薩,芬蘭的駐華大使艾麗薩,是使了多大的勁兒,反正全國的活動只是第一步。

剩下的第二步第三步,不用大視角,用個人視角來表達。

以一位芬蘭人若拜·伊達蘭塔為例,她是歐洲著名評論家、戲劇顧問和作家。好吧,即便名氣二流,可在芬蘭地界也算是扛把子了,所著作品《水的記憶》獲得多項芬蘭國內及國際大獎,并被譯成十幾種語言。

對了,同時伊達蘭塔是今年芬中建交七十周年,文化交流團的芬方團長。

“若拜,《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這本書,你有沒有關注?”

芬蘭藝術文化委員會的主席佩爾托拉先生打來電話,他也是芬方文化交流團的直接負責人。

“當然有關注,準確說是不想關注也不能,昨天路過書店,就瞧見了華夏作家顧陸的新作宣傳。好久沒見過這么瘋狂的宣傳了。”伊達蘭塔比照自己去年出的書,明顯感覺宣傳勢頭落后了。

但她認為是正常現象。伊達蘭塔的書籍都由沃納出版社進行出版,這出版社是芬蘭最古老的存在,大概在光緒四年1878年成立,它所翻譯出版的作品,比整個大嚶的出版社翻譯的作品還要多,就這么拉風。

但很遺憾的是,芬蘭宣傳渠道方面,最大的反倒是國外出版集團,沃納排不上號。

“佩爾托拉先生這樣問,是?”伊達蘭塔問。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是顧陸寫給芬蘭的書籍。”佩爾托拉說,“若拜,之前聊天你說想創作一部發生在亞洲的故事。如果可以,最好選在華夏。”

說著佩爾托拉還補充,“作為我們國家最優秀的作家,我認為你一定不會比顧陸的作品差。”

那倒是,伊達蘭塔寫作三十余年,獲得了許多獎項,和天才作家比肩應該沒問題。

關鍵就是定下了目標,伊達蘭塔不喜歡寫作受到限制。

“如果題材合適,我試試。”伊達蘭塔回應。

畢竟是雙方國家表達友誼的作品,負面題材什么的肯定就不好。

“那好,準備什么時間去華夏。”佩爾托拉問,“文化交流團的事務處理好了嗎?”

中芬建交70周年的文化交流地點是在四九城,因為六十周年在赫爾辛基,前文說過,主場地是一邊一次。

身為團長,時間肯定是她來安排的,再加上伊達蘭塔也挺細心,這點特質和她作品相同,感情細膩,善于捕捉很微小的東西。

伊達蘭塔簡略地對安排進行了一些講解,佩爾托拉聞言也很滿意。都是大忙人,事情說完,兩人就掛斷電話,沒有寒暄。

有幾秒鐘的晃神,伊達蘭塔收回看著書櫥的目光,“顧陸對芬蘭能有什么感覺?”

伊達蘭塔決定過兩天去買來看看。

四十八小時轉眼即逝,伊達蘭塔來書店,她注意到和自己目的相同的顧客不少。

“看互聯網上那么多夸獎顧陸的,就想知道他到底作品如何”、“我看過一篇他寫的西班牙的文章,第一部芬蘭語長篇,一定要看看。”、“看書腰有好多歐美的作家推薦”……

書腰上的推薦語,全部都是人情世故。

伊達蘭塔在最醒目的位置拿到書,到自己了才往前走兩步抵達收銀臺。

排隊長度……確實有點距離。

北歐國家排隊都挺遠的,比較注重個人空間。

買單回家。

價格25歐元——別覺得貴,這個價格事實上是非常便宜了,芬蘭的書籍普遍都昂貴。

伊達蘭塔開車回家,她看著車窗外形單影只的行人,即便雪在四月份都停了,但也能從街道上的氛圍感受到國家的寒冷。

到家了,她馬上給自己煮上了一杯咖啡,伊達蘭塔縮在在沙發上。

“馬提尼,別蹭了,我知道了,馬上去給你放吃的。”伊達蘭塔拿起書的動作被家里的狗子打斷。

狗子不停地過來蹭一蹭。

養了四五年的伊達蘭塔就知道,狗子是沒吃的了。過去在狗盆里也放下小零食,伊達蘭塔才安安靜靜地開始看書。

一個上了年紀的芬蘭人,妻子離開,并且還遭到了工廠的解雇。

歐維離開了恪守了幾十年的工作崗位,是個正常人都會不喜歡。

將心比心,伊達蘭塔寫作三十余年,如果現在讓她放下筆半年,也會不習慣。

劇情也是開門見山,就像標題,這叫歐維的芬蘭人就要去死。

“還真是刻板印象中的芬蘭人性格,不善于言辭,內向。”伊達蘭塔看外國作家寫本國人,感覺到一點點別扭。

芬蘭有個笑話,就是大多數芬蘭人聊天都會看著自己的鞋子,少部分聊天會看向對方的鞋子,沒錯,后者就是芬蘭的性格外向。

書籍閱讀到三分之一,伊達蘭塔都沒覺得書中的芬蘭人有多好。

緊接著是一個個故事填充……

在自殺途中,一個煩人的鄰居帕爾瓦娜,是外國人。所以沒有本地人的距離感,經常麻煩歐維。

反正伊達蘭塔都感覺這鄰居非常沒距離感。

還有老朋友魯尼,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癥,如果是按照政策送去療養院,那么人生就沒有尊嚴了。

當然還有非常好的妻子索尼婭,正是因為這些角色組成了非常鮮活的芬蘭居民社區。

不知不覺,就深入其中。

但伊達蘭塔依舊認為歐維塑造得……不叫扁平,是人物弧光較為平淡,但也想他繼續活下去,健康地和領居們一起生活著。

可惜,書籍結尾:看上去歐維只是睡得很沉的樣子,帕爾瓦娜從沒見過他如此安詳。貓咪躺在他身邊,腦袋小心翼翼地擱在他的掌心。看到帕爾瓦娜后,它慢慢站起身……

還有那封遺書,具體是關于自己遺產劃分,歐維曾經和妻子有過孩子,但懷孕時遭遇車禍,孩子沒了,妻子也癱瘓了。總的來說,怪老頭歐維是沒子女的。

財產方面伊達蘭塔的代入感并不強,讓她觸動的是遺書中的一個細節,“貓每天吃兩頓吞拿魚,它不肯在陌生人家拉屎,別逼它。城里有個律師,重要文件都在他手上。”

關于自家貓咪的安排,甚至連貓咪拉屎的情況都有說明。這就是在刻板印象中的角色安排之中,慢慢地描寫出角色魅力。

“一個人有孤獨,就有多眷戀這個世界……”伊達蘭塔承認,她被這個惡鄰居治愈了。

很快,伊達蘭塔臉上的感動凝固了,因為想起了兩天前答應佩爾托拉先生的事,好像太沖動了。

“顧陸確實能夠寫出芬蘭人的魅力,這就是芬蘭人,他真的懂。”伊達蘭塔不得不承認。

沒有錯,就好像算命說一個籠統的優點,大多數人都會對號入座一樣。

其實歐維身上的善良,以及面冷心熱,還有對工作和生活較真,這種性格在任何國家都是存在的。

可——借用伊達蘭塔的讀后感“這就是芬蘭人。

你想想,連著名作家都不能避免的這么想,遑論普通芬蘭讀者。

所以《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瞬間引爆了芬蘭這北歐國家,那是把冰雪都可以炙烤的熱度。

“赫爾基辛冬天的街道很難忍受的寒冷,但最后讓我留念的也是它。就像歐維,讓他留戀的就是曾經難以忍受的生活啊。”

“一個芬蘭人決定去死,但因為要幫鄰居倒車、修暖氣、出借梯子、收養流浪貓、收留被逐出家門的青年,所以自殺沒成功。作者是個華夏人,我想他一定是被一個善良的芬蘭人幫助過吧,看完后我也希望能成為歐維這樣的芬蘭人。”

“只有冰天雪地的芬蘭,才能蘊育出歐維這樣的老人。本以為是東方氣息濃烈的作品,沒想到卻是一部讓暖心的作品。我開始明白為什么顧陸能夠被全球那么多國家的讀者喜歡了,我現在也喜歡他!”

等等,第一批看完的讀者成為自來水。

再加上前幾日,“芬蘭與世界文學”的活動,本身就讓顧陸被多數芬蘭人熟知。

兩兩相加,顧陸和作品的熱度,甚至都快摸到“熱舞風波”的傳播了。

那么熱舞風波是什么呢?其實也沒什么,就是女總哩經常在夜店熱舞的視頻被曝光引起嘩然了而已……

繼續說,芬蘭文化藝術委員會自豪的向全世界宣布,“原來顧陸最懂的是芬蘭!”

情況是這樣的,本來法英俄誰也不服誰,都鬧到了人身攻擊的地步。

可你現在跳出來,還拿著長篇說事兒,那么戰局發生了變化……

芬蘭人一覺醒來,發現自己成為討論中心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