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爺爺朱元璋  第111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作者:西湖遇雨  書名:我的爺爺朱元璋  更新時間:2024-05-14
 
時序漸入盛夏,隨著一紙捷報如野火般席卷,捕魚兒海之戰大捷的消息震撼了整個大明。

這勝利仿佛一縷久違的清新之風,拂去了蒙古人統治華夏百年的陰霾,讓京城內外處處洋溢著喜慶和振奮。

就連秦淮河畔那些慣于談笑逢迎的妓子們,此刻臉上流露出的光采,似乎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明媚照人。

妓子都有這種頗為與有榮焉的感覺,足見被蒙古人作為“南人”統治了上百年后,此時的明朝人究竟是何等心態,恐怕也正是因為這種心態,大明才能鼓足了勁兒北伐,而非像南宋一般偏安茍且。

這份情緒,不僅僅局限于被蒙古人稱作“南人”的百姓之中,在那些曾經被蒙古人視為“北人”的人們心中,這份喜悅更是如同壓抑了許久的洪流般洶涌澎湃。

特別是當藍玉率領大軍班師,押解著俘虜,緩緩行進到開封城下的時候,那種激蕩人心的場景,直讓無數人為之熱淚盈眶。

自從北宋末年靖康之恥以來,這座古老的都市幾經易主,歷經風霜,而它的子民卻是代代相傳著被異族凌辱的歷史記憶每當回想起當年那些皇室貴胄、帝姬大臣如同牲畜般被俘虜、侮辱的往事,開封百姓的心中總會涌起一種難以言喻的憤懣。

然而如今,因果報應,這一日終于到來了。

正如當年韓侂胄北伐時李壁所撰寫的出師檄文中所言:“天道好還,蓋中國有必伸之理,人心助順,雖匹夫無不報之仇。”

此刻,開封城中萬人空巷,百姓們爭相涌上街頭,只為一睹那些被押解的北元宗室與公主等人的模樣,地保奴、必里禿妃、吳王朵兒只這些曾在漠北耀武揚威、不可一世的貴族,如今卻如喪家之犬般被押解游街,對于開封百姓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揚眉吐氣的絕佳方式。

而在這場盛大的慶典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周王朱橚了,他慷慨打開王府庫藏,將絹帛布匹綢緞等物悉數取出,用以慶賞百姓、裝飾街道。

朱橚雖然不敢直接勞軍以免觸犯父皇朱元璋的忌諱,但在這種數百年才得一見的盛大慶典上,他的所作所為卻無論如何都算不上是邀買人心,相反,這更像是他與民同樂、共慶勝利的真情流露,而那些河南布政使司的官員和河南道的御史們自然也不會在這種時候煞風景地提出異議參上一本——畢竟這樣的慶典對于他們來說也是極為罕見的盛事。

而借著捕魚兒海之戰大捷的東風,不僅藍玉晉爵涼國公,而且在輿論和政策上鋪墊、準備了一年后,朱元璋親自為制定的海禁國策,也開始了小小的轉向,打開了一個缺口。

朱元璋以效仿南宋經略海洋為由,命戶部公開發行了月息為兩厘(即月利息0.2,年利息2.4)的航海券,以供造船之用。

由于事先做的鋪墊實在是太足,士林輿論討論了大半年,都在爭要不要開海,要不要搞大規模的官方海外貿易,所以從勛貴到平民百姓,都以為造船是用來搞海貿的.事實上在朱元璋的規劃里,也確實有這個用途,畢竟“下西洋”也挺掙錢的,但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組建征日艦隊做準備。

因此,既然心中已經篤定這肯定是個賺錢的買賣,再加上這時候又沒有存錢利息一說,去店里存錢反而要交錢,故而貴族百姓認購航海券都相當踴躍。

當然了,航海券是要用銅錢來購買的,朝廷自己都不收自己發的寶鈔不過已經事先聲明了,本金和利息在未來的兌換中,都用工部寶源局鑄造的同等質量洪武通寶中的當十大錢(明代銅錢五等制里的最高等,重量為明制度量衡一兩,換算到現代世界直徑約4.6厘米,重34.4~37克)。

所以,既然朝廷許諾不會干出來買的時候用銅錢,兌的時候發寶鈔的事情,百姓就都還算買的放心,畢竟百姓也沒有發印子錢的能力和渠道,明初金融業又處于欠發達狀態,拿航海券來理財已經相對靠譜的方式了。

很快,戶部的傅友文就募集到了足夠新建船廠的資金,而有了航海券募集的資金,在不增加當前財政負擔的情況下,大明就可以先期進行新建船廠、招募船工、購置材料等造船工作了。

你問航海券到期了怎么辦?

辦法當然是有的,其一是這幾年抓緊多鑄造些銅錢,大明雖然缺銀缺銅,但相比于白銀銀課每年幾萬兩的可憐產出,銅礦還是相對較多的,所以只要多鑄些銅錢,那么通貨膨脹就足以抵消掉利息了,跟借未來的錢到現在花沒區別,好處就是現在可以先把事情干起來至于什么通貨膨脹、貨幣貶值之類的事情,管他的呢,反正寶鈔也是這么玩的,先把事情干成再說其他的。

其二就是繼續發新的航海券,而且新的航海券利息比舊的更高,舊的兩厘,新的就三厘,還是會有大批貴族百姓來購買,這樣新債還舊債,四舍五入之下約等于沒債。

同時,在朱元璋的堅決推行下,考成法也從去年年中開始在京城的各部、寺衙門實行。

初時,官員們對這等嚴苛的法子尚存抵觸,但考成法推行不久,京城的各級部、寺衙門中,便開始彌漫開來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緊迫感,官員們不再像以前那樣悠閑度日、敷衍塞責,而是紛紛投身于政務之中,在考成指標的督促下勤勉盡責地處理著各項事務,沒辦完的事情則是直接就上皇帝的案頭所以官員們也很明白,自己的政績將直接關系到個人的升遷與降黜,因此誰也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隨著考成法的深入實施,其成效逐漸顯現,朝堂也因此暫時煥然一新,在考成法的激勵下,京城各部、寺衙門的行政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原本積壓如山的公文,現在都能在規定的時限內得到迅速的處理,各衙門之間推諉扯皮的現象也大大減少了。

而朱元璋也在大明世界的這種改變中,迎來了新一次陰陽炁海的開啟,而這次開啟,也意味著兩界之間的溝通,開始進入了倒數。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