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爺爺朱元璋  第112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作者:西湖遇雨  書名:我的爺爺朱元璋  更新時間:2024-05-14
 
在春寒尚未褪盡的時節,朱雄英挑了個沒課的周四下午,約沐錦月一起去看展。

因為是正在全國各大一線城市間巡回展出的航海展,所以票還不太好搶,很多都是團票,散票數量并不多。

不過好在是在省展覽館舉辦的,地方離學校只有幾公里,不算特別遠。

省展覽館作為城市的文化地標,就這么靜靜地佇立在這里,等待著每一個懷揣好奇心的訪客。

朱雄英靠著倒車影像,揉了兩次才將車規規矩矩地停入車位,而后與沐錦月一同走下車,迎著微風,踏上了通往展覽館的寬闊臺階,當他們踏上臺階頂端的時候,展覽館那扇自動感應的大門緩緩地向兩側滑開。

“先檢票吧,后面人好多。”

朱雄英看著后面密密麻麻的黃帽子,拉著沐錦月快步走了進去。

一踏入展覽館,他的目光便被那映入眼簾的展覽標題所吸引——“揚帆破浪:近代航海探險與全球化的誕生”。

就在他們來到檢票員的面前驗票的同時,一群戴著黃色帽子的小學生也歡快地涌入了展覽館,看著那些孩子們純真的笑容,朱雄英和沐錦月也不禁微笑起來。

展覽館為這群小學生們安排了一位專業的女解說員,她戴著耳麥,腰間系著一個小小的方形擴音器,聲音很清晰.沐錦月靈機一動,拽著朱雄英的袖子,決定跟隨著這群小學生,蹭一下講解。

“各位小朋友,歡迎來到我們的航海展覽。”女解說員的聲音溫柔而富有感染力,“在這里,我們將通過展示天文鐘、六分儀等上百件珍貴的航海相關物件,帶領大家穿越時空,回到那個充滿探索與冒險精神的大航海時代。”

她指著那些擺放在展柜中的物件,繼續解說道:“這次展覽,我們按照航海的流程,分為了計劃、觀測、航行、信號、潛水五大分展區,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大家更全面地了解人類航海事業的發展和變化。”

隨著女解說員的講述和屏幕上3D動畫的播放,參觀的人們仿佛也被帶入了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看到了航海家們如何在茫茫大海中尋找方向,如何憑借智慧和勇氣征服未知的海洋,展臺上每一件展品都仿佛是一個小小的故事盒,打開它,便能窺見那段輝煌歷史的一隅。

在最前面的“計劃”分展區,擺放的基本都是航海日志,其中不乏看起來非常陳舊的那種,因為有玻璃罩子的保護,所以是不能翻閱的。

但是在旁邊的一個看起來跟醫院叫號機差不多的斜向固定屏幕上,卻有一個被轉換成pdf電子版的航海日志。

朱雄英用手指劃了劃,發現是1924年在蘇格蘭出版的《卡蒂·薩克號航海日志》,這艘船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活躍于中英兩地的運茶船,后來又改做英澳之間的羊毛生意,而且這艘船目前還保存在英國的博物館里。

航海日志后面就是海圖的發展和變遷,原始海圖都是波特蘭型海圖或者是墨卡托投影法海圖,前者跟中國古代利用牽星術制作的海圖區別不大,都是描繪港口和海岸線的,在局部海域比較精準,后者則是大航海時代以后制作跨大洋航行海圖的辦法。

朱雄英用手機查了查,所謂墨卡托投影法,其實就是把地圖切成了一個個由經緯度組成的正方形小格子,原理是設想一個與地軸方向一致的圓柱切于或割于地球,按等角條件將經緯網投影到圓柱面上,將圓柱面展為平面后,得平面經緯線網。

朱雄英默默地記下了這一點,這些簡單但好用的航海知識,或許對爺爺的海貿生意有幫助。

“觀測”分展區主要是望遠鏡和氣壓儀這些東西,沒什么特別好看的。

“航行”分展區的展品就比較多了,陳列在最外面的,就是航海的時候幫助計時的日晷儀、沙漏、六分儀、船鐘等儀器。

“在大航海時代以后,人們已經有了全球時區的概念,船員們會在航行中觀察太陽,來確定船只所在時區時間,并將船鐘調快或慢這是一座在辛丑條約簽訂后曾經來到過中國的美國貿易貨船的船鐘,該船鐘除了計時外還具備了溫度計、氣壓計等功能,底座下方還加入了錨、泳圈等航海元素裝飾。”

講解員小姐姐不經意間提起的一句話,卻讓朱雄英起了興趣:“而令很多人都想不到的是,經過了一百多年以后,許多當年生產這些航海儀器的老牌公司至今仍在經營。據了解,此次展出的展品不少都是前往北美地區所收購的。”

朱雄英記下了這個船鐘后面標注的生產公司,愛德森航海儀器公司。

而同樣由這家公司生產的,還有磁羅經和天文鐘。

現代航海肯定不需要這些東西了,但在近代以前,這兩種東西還是航海必需品。

所謂磁羅經,指的是利用地球磁場引力作用而制造的一種能夠指示地理方位和船舶航向的儀器,由羅經柜和盆組成,羅經柜是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立柜,其頂上有一個放置用的萬向平衡環,而柜上面有盆,置于盆內的刻度盤是一個三百六十度刻度盤,并在8個等向點上刻有方向標記,在刻度盤下裝有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磁針可以帶動整個浮子和刻度盤指示地理方位天文鐘就沒什么好說的了,用來計時的。

后面還有一件展品,19世紀英國皇家海軍船用航海儀,是一個由望遠鏡、羅盤、水平儀組成的銅制復合船用航海儀,下面的小標簽,寫著“寬16厘米,高38厘米,重3.5千克”。

在手機上翻了翻,他發現這種類似的古董還是不少的,而且價格普遍不算貴。

不過,在“航行”分展區最為吸引他注意力的展品,還是這個分展區的壓軸展品。

僅次于后面壯觀的戰列巡洋艦模型,一套完整的前蒸汽機時代的風帆戰列艦圖紙。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