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閑生活  第四百五十四章 貞觀到如今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作者:張九文  書名:大唐太子的悠閑生活  更新時間:2024-11-11
 
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現在的陛下不喜在殿內用飯,總是喜歡將桌案搬到外面,在殿前用飯。

陽光下,李承乾站在桌前,看著皇叔走來。

隨著河間皇叔一起來的還有江夏皇叔。

兩位叔叔走到近前行禮道:“陛下。”

李承乾笑呵呵揣著手道:“兩位叔叔,這新年剛過,宮里的準備也不多,不知是否合胃口。”

李孝恭抬眼看去,桌上已經放好了一條炙烤好的魚與面條,“臣是來與陛下說宗室諸王的事。”

“先用飯吧。”

兩人再次行禮。

李孝恭坐下來,從一旁的鍋中撈出面條熟門熟路的又倒了一些肉醬,伴著吃,而后又倒了一碗羊肉湯,一口面一口湯的吃著。

看著正狼吞虎咽的兩位叔叔,李承乾自顧自吃著餅干。

正吃著面,李孝恭與李道宗又開始吃起了桌上的一大條烤魚。

一邊狼吞虎咽吃著,也不知道吃了幾碗面條,李道宗再抬頭看去,見到李孝恭不知道什么時候已站著端碗吃著,又問道:“你是坐著不爽利了?”

李孝恭剛將口中的面條咽下,又順了順氣,再深吸一口氣,看起來像是為了讓肚中的食物早點順下去,留出空間繼續吃。

見狀,李道宗看著鍋中為數不多的面條,頓覺壓力巨大,又看向陛下,正吃著一碗面,看著一卷書,很是淡然。

這頓飯對內侍太監們來說是最漫長的,他們需吃力地煮面,已烤五條魚了。

現在的桌上,就擱著一桌的魚骨頭。

李孝恭將最后一口魚肉吃完,終于擱下了碗筷,大聲道:“痛快!”

李道宗也吃不下了,擱下碗筷,背靠著椅子良久說不出話。

見到陛下點頭,內侍安靜地上前,將桌上收拾干凈,再將鍋碗還有爐子搬走。

陛下面前的桌子與周圍很快就恢復得潔凈一新。

叔侄三人安靜小半刻時辰,內侍再將茶水倒滿,李孝恭飲下一口茶水,才開口道:“這么多年了,許久沒有吃得這么暢快了。”

李承乾道:“看到皇叔能如當年那樣,朕很高興。”

這句話是真心的,看著當年的老師也好,舅舅也罷,父皇也好,都是暮氣沉沉的,雖說兩位叔叔也都有些老了,好在還如當年一樣。

李道宗道:“陛下,李元昌過世了。”

李承乾神色了然道:“朕想起來,近來宗室的叔叔們時常會想著往朕的宮里塞女人,他就是其中一個。”

看陛下神色平靜地飲下一口茶水,用平淡地語氣說著,李道宗坐得稍稍端正了一些。

陛下對李元昌沒有印象,李道宗仔細想著,說來也是,陛下對李元昌的確不需要有印象,宗室諸王這么多。

李承乾又補充道:“是朕疏忽這些老叔叔了,他是怎么過世的?”

李孝恭冷哼道:“這個李元昌還能是如何過世的,整日放浪形骸,把他自己害死了,說是暴病而亡,地方州縣還在等著陛下的安排。”

李道宗頷首道:“崇義這孩子得到消息,帶著人已親自去封地看望了。”

不過李元昌其人就算是要作亂也翻不起什么風浪。

換言之,他沒死在朝中那些彪悍的臣子手中都算不錯了。

若是處置這件事的人是舅爺,恐怕會說將尸首丟去喂狗,舅爺的脾性大抵如此。

見陛下忽然笑了,李孝恭與李道宗蹙眉不語。

李承乾又道:“這件事就交給宗室處置,一切低調安排。”

李道宗接著道:“陛下,近來還發生了一件事。”

“說。”

“長廣公主殺了她的孩子,并且讓趙節繼任家業,前些天送來的消息,楊師道也悲痛而亡。”

近年來李唐的宗室總體上是凋零且混亂的,更不要說諸多叔叔早早離開人世,現在看起來是一團亂。

李承乾道:“讓御史臺與宗正寺的人走一趟,詢問各路諸王,能處置的就都處置了吧。”

李道宗回道:“陛下圣明。”

其實自登基以來,李承乾與諸位叔叔的走動就并不多,且不說有兩位叔叔軟禁至今,一位被流放西域,還有一位死在了流放的路上。

李承乾聽罷兩個叔叔的家事,身為當今皇帝,也是如今天家的主事人,這些事總不能去詢問父皇,便道:“有勞兩位叔叔處置。”

“喏。”

臨走前,李承乾又讓人拿來了一些綢緞與金銀,將裝有金銀的兩個木盤放到兩位叔叔的面前,道:“收下吧。”

李孝恭不解道:“蔥嶺有很多金子嗎?”

“嗯,裴行儉他們帶來了滿滿十車,少府監的爐子這些天一直點著,不過朕還是希望中原的錢以銅錢為主。”

李孝恭與李道宗倒是不敢推拒陛下的賞賜,畢竟陛下還說了有勞兩位叔叔處置。

如此,兩人都覺得陛下要清理宗室。

李承乾道:“這些財富都是大軍帶來的,若消息傳遍了中原與關中,應該會有很多想冒險的人出關,去尋找財寶,與玄奘那樣。”

李道宗道:“陛下,蔥嶺路途遙遠,恐怕沒多少人能如玄奘那般。”

“無妨,朕只是希望能夠有越來越多的唐人走出去,想回來又隨時能回家,畢生所愿,如此足矣。”

聞言,李孝恭與李道宗神色凜然,再一次行禮。

李承乾道:“兩位叔叔近來一定要注意身體,切莫如今日這般暴飲暴食。”

聞言,李孝恭慚愧一笑道:“某家向來吃得多。”

李道宗心中懊悔,心說與這廝吃得每一頓飯都十分痛苦。

兩位叔叔帶著賞賜的一籃子面條離開。

老內侍上前道:“陛下,是否派人暗中查問。”

李承乾站在新殿前,神色平靜,手中拿著茶碗,目視前方緩緩將茶水飲下,道:“這么多年來,朕的確疏忽了宗室之事,可朕自小與諸位叔叔姑姑都不親近,登基之后更是多年不來拜見。”

年邁的楊內侍站在陛下身后低著頭,等待吩咐。

李承乾又道:“派人去將各路宗室都捋一遍。”

“喏。”

乾慶五年,關中的三月,天氣乍暖還寒,一場春雨飄下,田地間還有忙碌的農戶。

李世民穿著一身布衣,頭戴斗笠站在雨中,聽著雨水打在斗笠上的聲音,獨自一人看著雨景。

身后傳來了雨水落在雨傘上的動靜,李世民稍稍回頭看了眼,又收回目光道:“怎么有空來看朕了?”

一旁有內侍替陛下撐著傘,李承乾揣著手也就不用提著傘了,笑道:“近來朝中諸多事較為松散。”    李世民道:“岑文本一把年紀了,就要告老了?”

“兒臣等著他的告老,都已準備好了,等他一句話。”

“想好讓誰來接替他的位置,馬周?”

李承乾站在父皇身側,遲疑道:“馬周合適嗎?”

李世民感慨道:“朕現在又不是皇帝了。”

“兒臣想讓馬周,英公,于志寧三人共理國事。”

“挺好。”李世民沒有否決兒子的想法。

其實貞觀一朝就是由房玄齡,魏征,長孫無忌三人共理國事。

李承乾道:“兒臣已歷兩位輔政大臣,一位是舅舅,還有一位是岑文本。”

李世民笑道:“你舅爺說,你如今能獨當一面了,不需要輔政大臣了。”

“這么多年了,舅爺還是如此了解我。”

“伱舅爺一生閱人無數,你還是太子的時候他就摸清楚你的心思了,他老人家不論是看朕還是看你,都沒有看錯過。”

說來有些感慨,父皇一直將舅爺看得很重,尤其是舅爺看中的繼任者。

當然了,舅爺到了這把年紀,朝中諸多事也不必再去過問,不然他老人家會煩的。

李承乾道:“父皇,漢王叔過世了。”

“朕聽說了,你的那些叔叔中,他是個較為頑劣的,此事你安排就好。”

言罷,李承乾陪著父皇走在村里。

本來李世民是不想聽兒子說現在的朝中政事安排,但聽兒子說了,也只好聽著。

李承乾又見了母后之后,才離開。

李世民回到屋中,拿下了斗笠又換了一身干燥的衣裳,穿著草鞋道:“現在的國事朕都聽不懂了。”

“承乾這孩子想做的事還有很多,他還這么年輕。”長孫皇太后坐在一旁的小凳子上,幾根銀發藏在黑發中。

李世民坐在邊上,看著外面的雨越來越大,道:“哼,他看起來還是如當年的小子那般。”

長孫皇太后笑道:“是呀,他看起來還是一個少年人,就執掌天下了。”

春耕時節,在民部的政令下,關中各縣的作坊都關閉,讓各縣的鄉民都回到田地里去耕種,任何作坊敢在這個時節私自開工都是要被罰錢的。

這些年,關中也一直按照這個規矩發展著,在這個農耕還需要靠牲畜與人力的時代,耕種的效率并不高。

但凡到了農忙時節,都需要朝中與各縣配合。

因此,京兆府的市稅也到了淡季。

一時間關中各縣的生產制造都停下,直到夏季才會重新開工。

太極殿內,李承乾聽著民部尚書褚遂良的稟報。

今年朝中的官吏都表現得很輕松,今年沒有戰爭,也沒有科舉,比起往年的忙碌眾人都覺得輕松了許多。

英公如往常一般站在群臣前,每天的早朝都是如此,就像是一棵屹立不倒的樹,定在了這朝堂上。

下了早朝,陽光就破開了烏云,終于將光芒灑在了大地上。

李承乾獨自一人走在安靜的宮中。

“陛下,應公過世了。”

李承乾道:“父皇對他有安排嗎?”

老內侍回道:“有的。”

李承乾稍稍頷首道:“應公的身后事就交給父皇安排吧,朕一概允了。”

“喏。”

再一次走到凌煙閣前,李承乾安靜地站在這里。

又有內侍腳步匆匆來報,道:“陛下,岑老來了。”

李承乾回身見到了拄著拐杖而來的岑文本,上前扶著這位老人家坐下,道:“今日怎么來宮里了?”

岑文本遞上一卷書,“陛下,這是老臣主持編撰的書卷。”

李承乾拿過書卷,這是唐文拾遺。

岑文本道:“先前臣希望陛下重國本,臣深知支教對社稷的壓力很大,每年因為支教所用的銀錢不計其數,可如今的大唐立足中原才三十余年,還望陛下重國史,重文治。”

李承乾笑道:“這也是朕所想的,如今的文吏也能馳騁疆場。”

岑文本道:“臣愿這等風貌能夠再延續百年。”

言罷,岑文本顫顫巍巍地手從懷中拿出一份奏章,他將拐杖放在一旁,雙手奉上,道:“陛下,臣前來告老。”

雖說早有心理準備了,但看到岑文本的眼神,心中縱然有想要挽留的千言萬語,這一刻也說不出了。

李承乾接過奏章,扶著他低聲道:“岑老頤養天年吧。”

岑文本再一次行禮道:“謝陛下。”

李承乾坐在岑老身邊說著國事的安排。

第二天朝野才得知消息,中書令岑文本告老了。

也在今天下了早朝之后,皇帝召見了吏部尚書馬周,英公,還有于志寧。

在岑文本正式離開朝堂之前,他還要聽著陛下交代事宜。

三人正在往新殿走去,英公李績走在最前方,腳步沉穩且有力,步子也不比年輕人慢。

而跟在后方的兩人就是于志寧與馬周。

皇城內,中書省門前,褚遂良站在門前,思量著。

許敬宗剛從中書省拿了政令走出來,道:“想什么呢?”

褚遂良抬首道:“自陛下登基以來,歷經兩任輔政大臣,如今這兩位都要離開了。”

許敬宗倒覺得無所謂,反正陛下召見了英公,馬周與于志寧,自己不在宰輔之列,他褚遂良也一樣。

在陛下登基之前就是眾望所歸的,陛下還是太子的時候,就由許國公教導,更有房相,鄭公,李衛公的照拂。

如今的陛下身負貞觀一朝的重托,而如今的大唐開明包容,且隱有盛世之象,沒人知道文景之治是如何的。

若說文景是當年的鼎盛,那么大唐也該要迎來最鼎盛的時期了。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