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將軍  第四百五十七章 天可汗將死于草原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作者:落葉凋謝  書名:大唐天將軍  更新時間:2025-01-10
 
回紇兵馬一時間首尾不能相顧。

他們既擔心唐軍突然沖過望建河,又怕前線再失利,騎兵突入營地之中。

“嗖嗖嗖……”

唐軍的羊皮筏到望建河的時候,向回紇陣營內疾射神臂弩。

雖對回紇士卒的殺傷微乎其微,但使回紇兵馬,不敢再向岸邊靠近。

更多的回紇騎兵向北而去。

現關鍵時刻,望建河畔的防守營地,也惟有放棄。

被仆固懷恩的騎兵打了個猝不及防,回紇騎兵由多族部構成,難以有效統一。

李光進令士卒開始強渡望建河列陣,配合主力騎兵對回紇騎兵進行殲滅。

回紇好不容易組織一波兵馬,再次與仆固懷恩所率的鐵騎交鋒。

仆固懷恩麾下的鐵騎,剛不過熱身而已。

他們陣型不亂,猛馳猛沖,一道道防線被沖破,使回紇騎兵聞風喪膽。

幾臨沖陣,迅速到達望建河一帶,與散亂的回紇騎兵交殺在一起。

拔野古部的酋長自恃武勇,帶著護衛與向仆固懷恩的鐵騎戰在一起,欲殊死一搏。

誰都能看出,仆固懷恩這一部鐵騎成了戰場上的異數,回紇騎兵想要穩住,必須將仆固懷恩所率的鐵騎擊敗。

“隨本將一起殺他。”

仆固懷恩見拔野古酋長連斬數名士卒,勃然大怒。

他大喝一聲,領親衛沖殺而去。

他長矛突刺,當其鋒者,無不迎刃而倒。

很快就沖馳到拔野古酋長面前。

“唐將去死!”

拔野古酋長的一名親衛想殺仆固懷恩。

“噗嗤!”

但他剛到仆固懷恩面前,就被仆固懷恩反手一矛刺死。

“擋住這些護衛,容本將去取敵將性命。”

仆固懷恩向自己的親衛命令道。

“遵命!”

親衛大吼一聲,馭馬列陣,幫助自己的將軍拖住敵軍。

即便有漏網之魚,也會被勇猛的仆固懷恩解決。

又連殺數人后,仆固懷恩與拔野古酋長只有咫尺之遙。

“來得好!”

拔野古酋長不畏懼仆固懷恩,他殺死一名仆固懷恩親衛后,持破甲長矛直沖。

欲要借助戰馬的沖力,一舉擊殺仆固懷恩。

兩馬相近,長矛破空,他的矛明顯比仆固懷恩的矛更長。

仆固懷恩知道不得硬拼,他故露破綻。

在長矛將近的時候扭身,躲過這致命一擊。

“噗嗤!”

在兩馬即將錯過的時候,仆固懷恩的長矛后發先至,直刺拔野古酋長的脖頸。

血流如注。

仆固懷恩抽出長矛,拔野古酋長落馬而亡。

“酋長死了!”

拔野古的騎兵見此情景,開始慌不擇路地逃竄。

只有少數勇士,敢咬牙切齒地向唐軍沖擊,欲報仇雪恨。

戰場已經被仆固懷恩攪亂,唐軍步兵在神臂弩的掩護下,源源不斷地通過羊皮筏渡望建河。

“轟隆隆……”

在回紇騎兵各自為戰的時候,李光弼帶領主力騎兵殺到。

主力分為兩隊。

一隊作為主力沖鋒陣容。

一隊繼續向西包抄,圍殲回紇的殘兵敗將。

大軍氣勢如虹,放眼望去,烏壓壓的一片,萬馬千軍。

“唐軍奸詐,俱倫泊已失,快傳令退回草原。”

米利達干捶胸頓足,見北方盡是騎兵后,只能下達撤軍命令。

在失去戰術主動的那一刻,人馬不如大唐,神仙來了也會敗北。

現如今,只能下令突圍,能跑回去一些是一些。

“嗚嗚……”

撤退的號角,令回紇騎兵悲涼。

他們即便能在唐軍的圍追堵截下逃走,可他們的家人都生活在望建河一帶。

老弱婦孺,牛羊牲畜,一定無法逃脫唐軍的追擊。

剛度過寒冬,沒想到是這樣的春天。

即便如此,他們也得盡量逃命。

米利達干則在數百騎拱衛下向西。

他要直接逃回郁督軍山。

回紇的騎兵有的三五成群,最多數十、百人,大部分都是面向西面。

剩余的嘗試從北方繞回去。

在撤軍的號角響起后,回紇的士氣已經瓦解,他們沒有戰心,只想逃命。

如此情況下,他們是唐軍眼中的肥肉。

在唐軍騎兵的猛烈追擊下,回紇不斷被追殺,已經到了丟盔棄甲的地步,有的甚至連武器都顧不上拿。

戰馬在慌亂中不斷地嘶鳴著,每時每刻,都有大量的回紇騎兵從馬背上跌落下來,被后面追趕的唐軍騎兵無情地踐踏而過。

戰場上,到處是回紇騎兵的尸體和殘肢斷臂,鮮血染紅了大片的草地。

連米利達干都被第二隊騎兵死死地咬住。

鏖戰之下,他身邊騎兵越來越少。

“嗖……”

一次箭矢呼嘯而過,米利達干慌張,從戰馬上摔落。

走投無路,米利達干畏懼死亡,伏地向大唐騎兵投降。

其余方向的追擊大戰,從午至夜,方才落幕。

李光弼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戰術,再次大獲全勝。

那些漏網之魚回到部族后,一個個胡人部落心驚膽顫。

有的攜老扶幼,連夜逃離駐地。

有的干脆向唐軍投降,以換得茍且偷生。

翌日天明,李光弼下令騎兵去接管望建河一帶的胡人部落。

如果逃跑,且盡追回。

在武力征服后,是設立胡州的最佳時機。

且胡州以漢人為官,加以治理。

如大唐在青海省的吐谷渾、黨項、通頰等部,全部都任用漢人官吏,逐漸設縣,改習漢語。

這是新式都護府的意義。

如果跟以前一樣,征服一個胡部,讓胡部自治,如國中之國。

一旦遇到風云突變,這些胡部隨時可以背叛中原王朝。

這是草原部落幾千年來,“春風吹又生”的原因。

歷史上也有血淋淋的教訓。

十天后,李光弼召集草原部落,包括回紇俘虜在內,準備在望建河北畔建立一座夯土城池。

畢竟城池才代表中原文明。

城池更多的是象征意義,和經濟互貿之地。

同時,李光弼將他轄區內的戰況匯報給朝廷。

請朝廷、天策府開始為此劃分區域,以及對牧民的管制方案。

在李光弼擊拔野古的時候。

郭子儀率騎出太原,攻擊北方勢力最大的仆骨部,以及駐扎在太原以北的回紇騎兵。

王難得率騎出靈武,攻擊以多覽葛為主的回紇部落。

他們都是大唐的名將,入草原周旋,勢如破竹,連戰連勝,使回紇節節敗退。

甚至還向小海(今貝加爾湖)撤退。

小海一帶的骨利干、阿特等部來援,亦不敵王難得麾下的大唐鐵騎。

這讓單于城中的移地健陷入惶恐。

“嘭!”

“可惡的九姓部族,竟不聽我的調令。”

單于城的宮殿中,移地健不斷地拍桌怒罵道。

他認為回紇東部,本不該那么快潰敗。

但是九姓部族,許多已經不聽草原大可汗的征召。

特別是米利達干在望建河大敗后。

仿佛注定回紇敗局已定一般。

九姓部族,為原本九姓鐵勒。包括回紇。

但突厥諸部、渾、契苾、思結等部落分支非常多,面對大唐的來勢洶洶,將大可汗之令當做廢紙。

這明顯是認為移地健必敗。

“我回紇王庭在郁督軍山,即將面對大軍壓境,不能輕動。待我軍勝利,再好好懲罰他們。”

莫賀達干安撫移地健。

現他們得知唐軍大量兵馬匯集在白亭海,似要出擊單于城。

是以,郁督軍山周邊的回紇主力沒有動彈。

回紇最精華的牧場在郁督軍山,嗢昆水、仙俄水、獨樂河一帶。

也就是后世的色楞格河流域。

這里方圓千里之地,水草豐茂,牛羊成群,能養良馬。

自古就是草原王庭的聚集地。

莫賀達干認為,只要這一帶保全,他們失去再多,也可以重新得到。

東部只要拖住唐軍即可。

“米利達干也是一個飯桶。這么快就一敗涂地,否則我們不會如此被動。”

移地健繼續罵道。

牽一發而動全身,移地健將東部的失敗,歸結于米利達干的無能。

“唐軍詭計多端,接下來的戰斗,我等要引以為戒。”

莫賀達干嘆氣道。

他們前腳剛收到唐軍進軍俱倫泊的消息,僅隔三天,便得到俱倫泊駐軍潰敗的噩耗。

“宰相,唐軍是否會合兵一處,齊圍單于城?”

移地健憂心這一點。

他屁股還未坐熱,局勢的低迷,使他陷入迷茫。

主要許多部落倒戈,令回紇失去數萬可調兵馬。

現在郁督軍山一帶,回紇可用之兵只剩下七萬五千。

還有一萬附屬薛延陀人、一萬附屬葛邏祿人表面上尊奉王庭,卻磨磨唧唧,援軍遲遲未到。

大唐養的惡犬葛邏祿汗國也有調兵遣將的跡象,以至于隸屬于回紇的葛邏祿人蠢蠢欲動。

“大可汗放心,東面至此數千里遠。大唐短時間內,難以長途跋涉而來。我們的敵人應是河西走廊方向的唐軍。據觀察,大唐在白亭海、休屠海建立糧倉、倉庫,大量的糧食正向那里調離。那里還有不少大型牧場,應是唐軍的后勤補給地。”

莫賀達干向移地健分析道。

他認為自己的對手可能是唐軍的武威都督府、敦煌都督府、北庭都督府,以及河西諸胡和葛邏祿汗國。

“報……探子歸來,有重要消息向大可汗稟告。”

移地健還想說什么都時候,親衛入殿稟告。

“帶他進來……”

移地健示意將探子帶進來。

“啟稟大可汗,屬下在涼州城探得消息,大唐皇帝御駕親征,率領數萬禁軍,親至武威,然后征伐單于城。現在涼州城戒備森嚴,迎接大唐皇帝到來。”

一名商人打扮的回紇人進入殿后,立刻向磨延啜稟告道。

“什么?”

移地健和莫賀達干同時心驚。

李瑄率領禁軍,御駕親征。

在回紇風雨飄搖之際,這對回紇的震動可想而知。

一定會有部落,因李瑄的到來,改變主意,向大唐投誠。

最關鍵的是李瑄!

這可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戰神。

南滅吐蕃,北擊回紇,西征大食,東平叛亂。

早在近二十年前,李瑄于雪原生擒突厥大可汗的時候,就已名震草原。

號稱在萬軍之中,如入無人之境;取敵帥首級,如探囊取物。

莫賀達干認為能戰勝唐軍最重要的一點,是李瑄不至。

因為李瑄是皇帝。

自李世民以后,大唐皇帝從未御駕親征過。

包括御宇近五十載的李隆基。

起初莫賀達干以為李瑄改革未穩,不會御駕親征。

沒想到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宰相,該如何是好?”

移地健失去主見,急忙問詢。

李瑄帶禁軍而來,加上敦煌、武威、北庭的兵馬,數量必多于回紇。

糜爛的局勢,回紇不可能再從東面征來兵馬。

“單于城不能固守,西逃不能活命。唯有與李瑄決一死戰。”

莫賀達干深吸一口氣。

單于城根本撐不起萬人守衛。

回紇若帶著部族離開郁督軍山,又能逃到哪里?

畢竟西域已經被大唐完全控制。西面又有葛邏祿、堅昆阻斷。

向北極寒,以回紇人的數量,失去肥沃的草原,恐要被凍死餓死。

回紇人也不可能如小部落一樣在游牧。

一旦被小部落舉報,引唐軍而來,他們還得崩潰。

大可汗的權力令人向往,然在天可汗的主宰下,移地健無法承受王冠的重量。

此時此刻,他們才感受到李瑄帶來的壓迫力。

其他部族面對李瑄又是何等感受?

“諸部得知李瑄到來,會軍心不穩。”

聽到決一死戰后,移地健咬牙。

“我們回紇在草原上輾轉數百年,才建立汗國。大可汗有比肩匈奴、突厥的志向,李瑄是繞不過的門檻。我們為了權力忤逆李瑄的那一刻起,便已無退路。”

“或許是神靈的指引,想讓李瑄隕落在草原上。希望大可汗能親自領兵出征,鼓舞士氣,直至最后勝利。”

莫賀達干是很畏懼李瑄的。

但堅定道路以后,他比移地健更果決。

否則葉護太子回來,一定會將他鏟除。

“好!我也御駕親征,把天可汗斬了,我就是天可汗!”

移地健握緊拳頭,心中用祖父骨力裴羅的事跡,安慰自己。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那樣我們勝算更大。”

莫賀達干建議道。

“宰相有計策嗎?”

移地健望著莫賀達干。

“容臣具體了解一番,再制定戰術。”

莫賀達干沒有立刻回答。

“汗國靠宰相了。”

移地健握住莫賀達干的手,對堂兄非常信任。

當天,一則消息傳遍單于城,并向周圍的部落、兵馬蔓延。

巫師根據星象卜卦,天可汗將死于草原!

回紇人非常震驚。

為什么會卜出這樣的卦?

果然,沒兩天后,天可汗御駕親征的消息傳遍單于城。

天可汗死于草原!

草原部落有信者,有將信將疑,也有嗤之以鼻者……

這是莫賀達干穩定人心的第一計。

他又想好一計,準備稟明移地健……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