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大可汗,縱觀李瑄的戰斗,多用陰謀詭計,或陰或陽,或柔或剛,令人防不勝防。”
“他們的鎧甲精良,弓弩強勁。特別是河西、西域一帶,唐軍引進大量大食馬、西域馬,培養的寶馬力大無窮。又有精挑細選的猛卒。”
“我軍若在郁督軍山坐等李瑄到來,不僅會消磨我軍的士氣,還會失去先機。硬碰硬下,我軍不一定是唐軍對手。”
“是已,當先派遣騎兵,去進攻居延海,吸引唐軍注意力。然后突襲唐軍在白亭海的兵馬,燒毀唐軍囤積在白亭海的糧草、掠走唐軍在白亭海的牲畜。”
“我們回紇的輕騎來去如風,一旦唐軍的糧草被燒毀。他們想要決一死戰,也會影響士氣……我軍大勝的機遇也將來臨……”
莫賀達干拿著一份地圖,向移地健道明自己的戰略。
期間可以根據唐軍的調動,加以修改。
總而言之,就是利用回紇輕騎的機動性,主動出擊,在戰場取得先機。
不要再被動,被大唐牽著鼻子走。
就像現在回紇東部一樣,局勢一塌糊涂,本質上就是被唐軍支配。
唐軍利用自己各方都督府,來回牽制回紇諸部。
“隸屬于我回紇的葛邏祿人、薛延陀人、一些突厥人、九姓部,陽奉陰違。我們能調動的僅有七萬兵馬,如此戰略,能否分兵實施呢?”
移地健思考一會后,又道出自己的擔憂。
他心中十分苦澀。
號稱“控弦之士二十萬”的回紇汗國,最終只能集部眾,擁兵七萬。
移地健已決定決一死戰,他不是害怕,只是認知中一直是七萬騎兵聯合行事。
“派遣兩萬輕騎,去突襲居延海足矣。其余五萬騎用于正面調配。”
“居延海一帶也有諸多大唐牧場。我們攻破居延海,就可以沿著張掖河(今黑河)南下,至張掖城,向西更可以進攻涼州城。唐軍不可能棄之不顧。”
莫賀達干向移地健回答道。
自古以來,匈奴、突厥等,多南下穿過山間道路,寇掠張掖、武威。
這些是河西走廊北上草原少有的道路,大唐多設立守捉、戍堡,避免商人、細作等通過。
特別是居延海方向,本來大唐在居延海重修居延城,設立同城守捉。管兵一千七百人,馬五百匹。
天寶二年,大唐又覺得同城守捉太小,改為寧寇軍,管兵八千五百人。
即便武威都督府建立,寧寇軍也始終有五千人。
可見其戰略地位。
居延海分東西居延海兩片,占地廣袤。
白亭海一帶,東面是白亭海,西面緊鄰休屠澤,也是兩片大湖。
白亭海距離涼州城北數百里。
居延海距離張掖城北上千里。
而白亭海與居延海又相隔一千五百里。其間是茫茫的沙漠。
是以,東西居延海和白亭海、休屠澤就像是鑲嵌在河西走廊北面的兩對明亮眼眸,是難得的沙漠大綠洲。
唐軍選擇將物資囤積在白亭海,是因為白亭海距離繁華的涼州城近,重新鑄城,經過發展,比較容易作為戰略要地。
而居延海距離涼州城太遠,超過一千七百里,不方便運輸物資。
但有一點,居延海距離回紇王庭單于城只有兩千多里。
很適合回紇去突襲居延海,攪亂唐軍的大后方。
涼州城是大唐第五大城市,李瑄必定會死保。
在大唐首尾不能相顧的時候,再突襲白亭海,燒毀大唐的糧草、牲畜。
莫賀達干自認為是非常美好的計劃。
七萬兵馬,有絕對的可行性。
“只有將居延海旁的居延城拿下,才能打開進入河西走廊的大門,誰可擔此重任?”
沒有更好的辦法,移地健愿意嘗試莫賀達干的計策。
“頓桑特勤可行,他曾隨兩代大可汗南征北戰,驍勇善戰,能擔當此大任。”
莫賀達干推薦頓桑特勤。
頓桑特勤是骨力裴羅的侄子,論輩份是移地健的叔叔。
是支持移地健的重臣之一。
頓桑特勤并非十分睿智,一般只是當猛將使用。
但他勇猛不懼死,信仰“重兵死恥兵終”的信條。
突入河西走廊,九死一生。
屆時將面對數倍于己的唐軍圍攻,甚至李瑄都會親自出馬。
整個回紇部落,頓桑特勤,才能肩負這次任務。
“好,就令頓桑特勤率領兩萬輕騎,進攻居延海后,突入河西走廊。此戰若勝,我封頓桑特勤為頓桑葉護。”
移地健贊同莫賀達干的推薦。
葉護,地位僅次于大可汗。
一般由大可汗的子弟繼承。如葉護太子這種大可汗的長子。
也有可能是宗族中的強者擔任。
只要頓桑特勤立功,就符合擔任葉護的條件。
關乎回紇的生死存亡,移地健只能放開限制,對回紇諸部許下重諾。
尾大不掉,是今后的事情。
現移地健要不顧一切地打敗大唐,換來安穩,并使他鞏固權勢。
“大可汗英明!”
莫賀達干離開后,開始具體的計劃實施。
東面噩耗頻頻,已有潰敗的士卒,到達單于城。
這種情況不能再持續下去。
僅僅七天后,頓桑特勤率領兩萬輕騎,南下向居延海。
移地健留下兩千近衛軍守衛單于城。
然后親自率領全部五萬騎兵,與莫賀達干、胡祿都督,以及回紇猛將由袞利、至咄,南下白亭海方向。
誓師出征之前,移地健拿出單于城中大部分金銀珠寶,賞賜給麾下士卒。
另向士卒許下承諾,只要能殺死唐軍一名將領,就能封為貴族。
殺死三名唐軍士卒,就能獲得十只羊,兩頭牛和一個奴隸。
如果大勝,必能在河西走廊劫掠一些漢族婦女,到時候全部賞賜給將士們。
在祭天大會上。
移地健親自斬殺羊、牛、馬、犬,歃血為盟。
并跪拜蒼天,立下不勝不還的毒誓。
移地健暗示巫師,再行起卦。
由于李瑄在回紇有“鷹”和“虎”的傳說。
在祭壇上,莫賀達干分別將一只猛虎和一只雄鷹囚禁于籠子中。
在眾目睽睽下,巫師卜卦后,雄鷹與猛虎突然倒在籠子之中,一動不動。
“鷹虎已死,李瑄必亡……上天容不下天可汗……”
回紇巫師神神叨叨地跳來跳去。
這種預示再明顯不過。
莫賀達干一再利用信仰,讓回紇士卒認為是上天要收走李瑄,打消士兵對李瑄的畏懼。
若宣揚與李瑄決一死戰,定有許多士卒難以承受這樣的壓力。
物質上的賞賜,加上精神上的“賞賜”,使回紇騎兵聚攏士氣。
移地健御駕親征前,再次向附屬的葛邏祿人、薛延陀人、突厥人、鐵勒人下達大可汗令,讓他們率兵勤王。
但現在的大可汗令注定要石沉大海。
草原上許多部落就是墻頭草,除非移地健這個新可汗有一場大勝。
若讓大唐勝利,他們第一時間會向大唐表忠心。
涼州城。
李瑄麾下禁軍,已在涼州城休整七天。
敦煌軍、武威軍,提前一步在白亭海的綠洲上,安營扎寨,背靠原本的白亭城。
除了白亭城中,白亭海旁還建立草料場,倉庫,儲存糧草。
在蘇武山下,有大片的牧場,可為遠征的士卒提供肉類蛋白質。
至尊駕臨涼州城,蓬蓽生輝。整個城池戒備森嚴。
但絲綢之路依舊暢通,涼州城是絲綢之路上最繁華的城池,沒有之一。
李瑄擔任武威都督的時候,治理過涼州城,在涼州城外建立大量工坊,建立涼州城的經濟秩序。又為武威修水利,更改農具。
在涼州城外,遍地都是棉花。
冬天百姓穿棉衣,這是至尊庇佑下的溫暖。
是以,百姓無不感激圣澤。
這次李瑄到達涼州城的時候,百姓萬人空巷,要再次瞻仰圣顏。
可惜李瑄不能在武威停留太久,從武威太守那里了解一番涼州城的事務后,李瑄于第八日,離開涼州城,率領禁軍北上白亭海。
大軍順著白亭河而上,于半個月后,到達白亭海,與武威都督李朱師、敦煌都督郭虛己匯聚。
雙方騎兵一共超過七萬。
河西走廊,和新建立的天山省,還要留下不少兵馬維持秩序。
特別是居延海的五千兵馬,唐軍未征調一兵一卒。
李瑄在白亭海的時候,收到從長安傳來的軍文。
是王難得、郭子儀連戰皆捷的消息。
在此之前,李瑄已知李光弼在俱倫泊大獲全勝。
在大軍休整的時候,李瑄與眾將于中軍大營內,商議下一步進軍計劃。
“朕剛得到從長安傳來的消息,靈武都督、太原都督將兵馳騁,可以確定回紇東部無援軍支援回紇中部和西部。我們的敵人是以單于城為中心的回紇騎兵,在此情況下,數量不會太多……”
李瑄將奏書交給將領們傳看。
順利會師后,擺在他們面前的是如何去打戰場戰斗。
是乘勝直搗黃龍?
還是采用計謀?
亦或者繼續調遣兵馬,用絕對的力量碾壓回紇?
“臣估計單于城已經大亂,兵無戰心。我大軍士氣正盛,應北上單于城,一舉定乾坤。”
老當益壯的李朱師起身向李瑄拱手請命。
眼看著隴右的青海軍、柏海軍立下滅吐蕃的豐功偉績,相距不遠的武威軍、敦煌軍非常羨慕。
他們日思夜盼,終等到這一刻。
以往隴右河西通常是并列,一起行動。
所以武威軍和敦煌軍不想落后于人,誓要將回紇變成都護府。
“稟至尊,已有回紇部落向西州投降。在關鍵時刻,回紇內部不團結,臣也認為是出擊的時候。”
郭虛己贊成李朱師的意見。
他只是上將,而李朱師是大將,他比李朱師更渴望功績。
李瑄能體會將士想要建功立業的心情。
但他們的兵馬是明的,一直在回紇探馬的監視之內。
在郁督軍山下與回紇騎兵決一死戰,大唐會勝,但損失必然不小。
以更小的代價獲取勝利,才是一貫策略。
現在跟以前不同。
都督府制度下的士卒生命都很值錢。
每戰死一個,撫恤會通過兵部發放到其家屬的手中。
“回至尊,移地健新掌權力,不會輕易妥協。獅子搏兔,亦用全力。應當等我們的探子探明情況,現金龍司已派遣錦衣衛說服薛延陀人和葛邏祿人,他們是回紇的西部和西南屏障,他們本就搖擺不定,一旦他們投靠大唐,北庭軍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進入回紇西面,翻越金山,直搗單于城、富貴城。”
“白亭海的糧草、牛羊,足夠七萬大軍食用一年,我們的糧草物資源源不斷地向白亭海運輸,因此不必太急。太原都督、靈武都督在東方已經對回紇形成威懾,即便他們短時間內無法行軍至此,也可以憑借威勢使回紇惶恐。”
“除非回紇狗急跳墻,主動進攻。否則我軍的優勢會隨著時間建立……”
李瑄看了兵部尚書李泌一眼后,李泌會意,立刻起身建言,阻止與回紇硬碰硬。
李泌信道,他擅長借力。
回紇如今漏洞百出,大唐有多種方法勝利,沒必要用最粗暴的一種。
李泌唯一擔心的是回紇不甘心坐以待斃,選擇主動出擊。
這樣大唐會有些麻煩。
李泌不太了解移地健,不知道他有沒有這種魄力。
“臣贊同李尚書的建議。正所謂上兵伐謀,其次伐交。若策反葛邏祿人和薛延陀人,我大唐將行上兵之計,更符合大唐的利益。”
樞密使封常清選擇贊同李泌的話。
現在李朱師和郭虛己相當于封常清的麾下,他還不忘向李朱師和郭虛己安慰:“此戰回紇必滅,立功不必急于一時。天子親征,當行王道之師。”
“臣等沖動,愿聽從至尊決斷。”
李朱師和郭虛己意識到自己急功近利,立刻向李瑄拱手一拜。
新軍制已經規定,士卒只要出征,就有共同的獎賞。
李瑄在《大唐月報》的《軍魂》上,以“一戰功成萬骨枯”,來批評古往今來,只為自己升官發財,不為士卒性命考慮的將領,包括那些古代人盡皆知的名將。
“集思廣益,兩位將軍提出的策略,不失為一種選擇。只是先試行最好的方法。”
李瑄擺了擺手,讓李朱師和郭虛己不必較真。
每一次軍事會議,都會有比較激進的將領。
“回至尊,我軍若在白亭海等待錦衣衛和探子的行動。還要以靜制動,防備回紇主動出擊,將所有危患扼殺在萌芽之中……”
李瑄在與眾將商討的時候,李泌看著地圖,向李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