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組織辯論會一事,劉協正式拍板確定了下來,并且令郭嘉向朝野公布。
這個消息一出,瞬間引起了極大轟動。
國子監開辦至今足足有四個月,朝野上下對國子監的爭議始終都沒有停過,但官方一直都沒有對此事做出過回應。
如今朝廷公然宣布開辦辯論會,就開辦國子監一事展開辯論,廣邀天下名士參加,這可非同小可。
如果說國子監開設的四門學科為新學,那么傳統儒學為舊學。天子如今欲以新學取士,這才是眾多士子反對國子監開辦的原因之所在。
如今辯論會一開,那么就不僅僅是爭論國子監開不開辦那么簡單了,而是涉及到新學和舊學之爭。
說是辯論,實為辯經!
辯經帶來的影響都是深遠的,直接關系到大漢治國的方針和主流學說思想。
上一次辯經還是章帝所組織的白虎觀會議,至今已經過去百余年的時間了,如今再度重啟。
一時間,朝野對此事議論紛紛。
天下各地的名士大儒們得知這個消息后都再也坐不住了,紛紛動身趕往長安,趕赴這一場盛會。
對于辯論會所帶來的影響,劉協倒是沒有關注。
為了給予天下各地名士們充足的時間趕到長安,所以辯論會定在六月份舉行,現在時間還早著。
目前他更關心的還是各地的的汛情。
伴隨著春季到來的春汛是不可忽視的事情,這關系到國體民情,百姓安危。
而說到汛情,就不得不說黃河。
黃河水患是歷朝歷代都需要頭疼的事情,黃河兩旁以及下游生活著無數百姓,春汛期間黃河水患更是嚴重,若是治理不好的話萬萬百姓都會遭殃。
袁熙身為大司空,水利工程都是由他來負責。
就治理黃河水患一事,他一大早就跑到宣室和法正扯起皮來,兩個人吵得臉紅脖子粗,甚至鬧到了劉協面前。
原因很簡單,治理黃河水患、修繕堤壩需要耗費很多資金,如今真正掌管大漢錢袋子的是稅務總局,所以袁熙便去向稅務總局申請資金去治理黃河,但法正卻沒有同意。
因為去年為了治理黃河水患他就給袁熙撥款了三十萬貫錢,當時修繕完后還結余了十萬貫,卻沒有退還回來。
結果如今袁熙又來找他要錢治理黃河,真當他們稅務局的錢是大風刮來的不成?
“袁司空,去年不是只花了二十萬錢就修好堤壩了么,剩下的錢都沒退回來,怎么今年又來要錢?”
法正面色不善地對袁熙說道,語氣頗為生硬。
盡管袁熙貴為三公之一,但這是公事,公事就是要公辦,他可不會因為袁熙身份就輕易妥協。
如今大漢缺錢可是缺得緊!
袁熙聞言一瞪眼,沒好氣地說道:“去年那剩下的十萬錢我們都用去修繕其他地方的河工了,哪里還有剩下的?”
“而且雖然去年修過了,但黃河至關重要,為了以防萬一自然還是要好好加固一番。”
“不然的話出了什么事誰來承擔這個責任?稅務總局嗎?還是法局長你?”
“稅務總局只負責撥款就行了,治理河工需要考慮的事情有多少,你們又豈能知道?”
說罷,袁熙對主位上的劉協拱了拱手,言辭懇切道:“陛下,臣一心為民,但稅務總局卻不肯撥款,還請陛下來評評理!”
法正聞言氣得肺都快炸了,臉色一片鐵青,梗著脖子道:“要錢沒有,要命一條!”
“袁司空看看我這條命值幾個錢,那就拿去好了,我絕無二話!”
其實如果袁熙好好說,法正未必不會不撥款。
畢竟黃河的重要性他也清楚。
但袁熙今天來了宣室后就直接質問他為什么撥款的請求被駁回了,態度這么差,他自然沒有什么好臉色。
治河要錢,其他地方也還要錢呢!
眼見著兩人紅著臉對罵,一旁處理政務的官員們都在偷笑,但更多是感到習以為常。
劉協心里雖然也是覺得好笑,但他自然是不能笑的,出言勸說道:“顯奕,孝直,你們都冷靜一下,吵吵鬧鬧的成何體統。”
劉協發話,法正和袁熙才各自收聲。
但仍是互相瞪著對方。
勸下了二人后,劉協才說道:“治理黃河確實重要,這關系到萬萬百姓的安危,孝直你便撥款吧。”
天子都發話了,那便是蓋棺定論,法正自然不能違背,只能有些不甘地點頭道:“臣遵旨。”
接著劉協又對袁熙道:“顯奕你也是,孝直他一心為公,也不是刻意不給你撥款,有話好好說。”
“都是同朝為官,何必針鋒相對。”
袁熙老老實實地拱手道:“臣謹遵陛下教誨,剛剛是臣失言了。剛才我言語有失,還請法局長多多包涵。”
錢都要到了,說幾句好話也沒什么。
法正是個小心眼的,自然沒這么快消氣,但伸手不打笑臉人,于是便悶悶地“嗯”了一聲。
但不管怎樣,這事兒算是翻篇了。
劉協繼續對袁熙道:“今年黃河的汛情比之以往如何?派人關注了嗎?”
提到此事,袁熙來了精神,說道:“陛下,今年黃河水汛要比往年小很多,而且還有一件十分奇異的事情。”
劉協好奇問道:“奇異的事?什么事?”
袁熙說道:“啟稟陛下,今年根據下方稟報,今年黃河的水變得清澈了無數,甚至可以看見底。”
“古語云黃河水清則圣人出,這是不折不扣的祥瑞之兆啊!”
聽到袁熙的話后,其他殿內其他人的注意力也紛紛被吸引了過來,畢竟黃河水清這種事還是極為少見的。
司馬懿當即附和道:“想當初陛下祭天之際,出現紫氣東來三千里的異象;如今我大漢剛剛一統,千年渾濁的黃河河水就變得清澈。”
“此等異象,正說明陛下乃是不世出的圣君!”
拍馬屁司馬懿是極為擅長的。
要想進步,馬屁必不可少。
其他人雖然有些鄙夷司馬懿這種諂媚天子的行徑,但對這番話倒是十分贊同,畢竟天子的功績是有目共睹的。
“黃河水清?”
劉協聽完袁熙的話后,非但沒有感到高興,反而神色為之一變。
“顯奕,你剛剛說黃河水變清了?這是什么時候的事情?”
劉協劍眉緊皺,神色極為嚴肅。
天子的這一反應讓袁熙愣了愣,他本想將黃河水清這一祥瑞說出來取悅一下天子的,卻沒想到天子聽完后居然一下子變得嚴肅了起來,這讓他心中有些疑惑。
不過他還是如實回答道:“啟稟陛下,此事確為真事,臣沒有半分虛詞,是黃河一帶的官員幾日前稟報上來的。”
“黃河河水自古渾濁,如今變清,乃是千年難見的奇觀。傳聞孔圣人出生時黃河河水就一夜之間清可見底,故而有言圣人出,黃河清。”
“陛下仁心為民,可見這黃河水清正是上天對陛下功績和仁德的認可!”
袁熙以為天子是覺得他說假話,于是出言辯解道,搬出了種種典故。
但是劉協聽完之后,臉色卻有些難看,什么黃河清圣人出,全是一派胡言!
他前世無意中看過相關資料,歷史上也有過黃河水清的例子,但隨之到來的就是周邊千里大旱!
大旱乃是大災,無數百姓要受難!
后世明朝的時候為治黃河,還專門創立了一種稱水定天象的方法。
所謂稱水定天象,就是讓汛兵去黃河取水,以水的輕重,來與往年對比。
若是取來的黃河水重,那么當年則需注意防汛,若是黃河水輕,那么需注意防旱,這一方法的預測準確度極高。
若真的發生百年難得一見的大旱。
那么簡直是一場災難!
不過現在很顯然還沒有這種方法出現,想到這里,劉協當即說道:“不,黃河水清并非是什么祥瑞。”
“而是將要千里大旱的征兆!”
此言一出,眾人紛紛一驚,將目光投向天子,臉上都帶著不解之色。
黃河水清,大旱之兆?
劉協明白他們不能理解,于是解釋道:“爾雅有云,河出昆侖虛,色白。因所渠并千七百一川,故而色黃。”
“漢書又有云,河水重濁,號為一石水而六斗泥。黃流最濁,以斗計之,沙居其六,若至伏秋,則水居其二矣。”
“以二升之水載八斗之沙,由此可知黃河河水之所以渾濁是因為水中攜沙所積,而水中之沙乃上游各川所攜。”
劉協將有關黃河水濁的典故一一道出。
后世黃河的水清,那是因為后世治理得好,現在哪里有后世那種條件?
但眾臣聞言都有些愕然。
雖然在座的眾人都是飽讀詩書之輩,這些典故他們也全都知道,但這和又和大旱有什么關系
劉協緊接著說道:“黃河常年渾濁,因為泥沙所致;而今年黃河河水之所以變得清澈,是因為上游所渠各川的水枯竭,泥沙不得隨流而下,故而才會變得清澈。”
“黃河上游各川水竭,是因為雨水不豐,而雨水不豐,則必有大旱!”
劉協這番篤定之言令眾臣無不吃驚。
黃河水清,難道真的代表著百年難得一遇的大旱將要到來了?
魯肅原本也以為黃河水清是祥瑞,但聽到這話后也不由得震驚,于是忙道:“若真是如此,那么應該速速令黃河沿岸各地糧倉中多加備糧,以應大旱!”
“此事當要慎重!”
魯肅的話音落下,法正便立刻開口了,只見他神色嚴肅,朝劉協拱手道:“陛下,防旱一事非同小可,需及早知會國內各郡縣,僅糧倉里的儲糧就要增加五成以上!單單這一項就至少要耗費數百萬貫錢!”
“黃河水清雖然罕見,但往年也曾出現過,可卻未聞發生過大旱,陛下會不會是多慮了?”
大漢如今剛剛一統,若要大規模防旱的話,那真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需要消耗大量的錢財物資不說,這對于國庫也是很重的負擔,尤其是目前的情況。
雖然清丈田畝能讓國庫增加很多賦稅收入,但這些錢還沒收上來啊,再者說朝廷的開支同樣很高。
農業補貼、烈士撫恤、興建公共圖書館、興建公共學塾……一條條一項項全都是吃錢大戶,消耗恐怖。
現在的大漢就像是一棵剛剛經歷過風雨的大樹,需要大量的養分來修復創傷,維持生長。
所以現在的大漢說有錢也有錢。
說窮……那也窮。
法正掌管著稅務總局,對大漢如今的財政情況最清楚不過,所以他才會站出來勸說天子不要輕舉妄動。
“陛下,您是不是過于謹慎了?黃河水清會大旱這種事,臣也確實沒有聽說過。”就連賈詡也出言勸說道。
“往年水清為何沒有大旱朕不知曉,但此番黃河水清,絕不能忽視!”
劉協的神色無比嚴肅,“朕身肩社稷之重,絕不能拿百姓們的性命去賭,朕寧愿花費這一筆錢,也要保百姓一份平安!”
根據歷史記載,東漢末年是旱災頻發的一段時間,在中平元年之前就有連續多年的旱情。
在漢獻帝登基后的興平元年至二年,更是有連續兩年的大旱,關中沃野白骨千里。
雖然最近這幾年天下總體來說沒出現過什么較大的自然災害,但決不能因此而忽視。
所以,劉協才會這么重視這次黃河水清的情況,因為實在是太過于巧合了。
劉協尤記得自己當初出行在外時,看見百姓易子而食,衣不蔽體的慘狀,他不希望這樣的事情在自己登基后再大規模出現。
旱災是最嚴重、對社會造成影響最大的自然災害,要是沒有做好準備,那么千里荒蕪、尸橫遍野、易子而食可不是說說而已,那會變成血淋淋的現實!
眾臣聽完后都不由得動容。
劉協對袁熙吩咐道:“顯奕,你即刻命人去黃河水源處查詢水量情況,得到結果后立即向朕稟報!”
“此事不得耽擱!”
袁熙心中一凜,重重抱拳道:“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