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是皇太子  第五百零五章 叛亂起

類別:  | 衍生同人 | 知否:我是皇太子   作者:冰霜戀舞曲  書名:知否:我是皇太子  更新時間:2025-02-20
 
耶律乙辛聞言沉默了一會說道:“既然朱愛卿有此自信,那朕就命你為使,出使西夏。若是成了,朕重重有賞。若是不成,你自己立的軍令狀,可就怪不得朕了!”

“多謝陛下,臣定不負陛下信任,說服西夏出兵!”朱然躬身道。

“陛下,漢人有句話叫遠水解不了近渴,西夏會不會出兵,臣不知道。可即便出兵,也需要一些時間。今日遭逢大敗,士氣低靡。而宋軍獲勝,必然會大意,可以嘗試劫營。”耶律河提議道。

“嗯,倒是可以一試。”耶律乙辛點了點頭。

劫營成本很低,此時遼國處于劣勢,急需恢復士氣。

劫營是個不錯的選擇。

見耶律乙辛答應,不少將領都主動請戰。

耶律乙辛看到這一幕,高興道:“諸位愛卿戰意高漲,并沒有因為今日之敗,受任何影響,朕心甚慰,我大遼必然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只是耶律乙辛并沒有高興太久,他這邊剛選定劫營的人選,監視宋軍大營的探子回報,說宋軍大營熱鬧非凡,正在慶功。

大營防守十分松懈。

“陛下,這可是天賜良機。”被選為劫營人選的武將高興道。

原本他對于能不能劫營成功,還是有些缺乏底氣的。

此時聽到宋軍在慶功,大營防御松懈,當即大喜。

不少將領看向他的目光都帶著羨慕。

一旦劫營成功可是大功一件,要是在確定人選之前得知這個消息,剛剛的競爭怕是更激烈幾分。

“不對!”

耶律乙辛卻沒有任何喜色,說道:“大宋這個英國公朕有些了解,此人老成持重,性格穩重。不可能犯這種錯誤,這必然是個圈套,劫營之事先取消吧。”

“陛下英明!”

一個漢人官員起身道:“從今日之戰就足以看出英國公之才能。勝不驕敗不餒,乃是將領的基本素養,大宋軍營如此松懈,必然有詐。”

遼國這邊商議對策的時候,趙興也接到了英國公的捷報。

得知首戰告捷,趙興也松了一口氣,命人送一些肉食前去犒軍。

趙興來到沙盤前,仔細觀看了起來。

若是能拿下西京,就能和幽州城連成一片了。

哪怕不足以徹底將遼國趕回草原,也可以以西京和幽州城構建防線,和遼國僵持下去。

趙興甚至萌生遷都幽州城的念頭。

幽州城后面還有一個稱呼,叫北平。

明朝朱棣就是遷都到了這里。

遼國定五京,但是主要的國都還是上京,幽州城只是作為陪都。

等金國滅了遼國后,最開始也是以上京為都,后面才會遷都幽州城,立為中都。

后來元滅金,又成為了元朝的國都。

遷都幽州城的好處就是能夠更好的抵擋北方游牧民族。

若是定都南方或者中原,為了防止武將擁兵自重,就不可能在北方囤積太多兵馬。

定都北方則不同,光是拱衛京都的兵馬,就足以防備北方了。

不過趙興仔細想想,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定都幽州城,雖然有很多優點,卻也有兩個巨大的弊端。

一旦后面皇帝不爭氣,很容易被打到都城來。

明朝能出一個于謙,力挽狂瀾,大宋可就未必了。

另一個弊端則是距離南方和中原太遠,對于北方和中原的控制力度就降低了。

后世對于朱棣遷都,一直爭論不休。

有人認為利大于弊,也有人認為弊大于利。

每一種說法,都有理有據。

但是在趙旭看來,凡事都有利弊的,這是無法避免的。

遷都北方,雖然需要南方運輸物資供養北方,消耗極大。

可若是不遷都北方,以當時北方的情況,很難快速恢復過來,北方就不足以抵擋住游牧民族的襲擾。

明朝未必能持續那么久,最好的結果就是北方丟失,和南宋一樣,偏安一偶。

雖然趙興認同朱棣遷都,覺得他做的正確。

可是大宋現在的情況和明朝的情況并不同。

明朝時期,北方被元朝破壞的太嚴重了。

大宋雖然丟失了燕云十六州,可北方并沒有完全丟失。

而且遼國和元朝不同,遼國其實已經慢慢被同化了,同樣在發展農耕,燕云十六州并沒有遭到破壞。

可元朝不同,元朝是想反過來同化漢人,這么說也不貼切,用奴役更貼切一點。

元朝完全把北方給變成了牧場,導致大量天地荒廢,人口稀少。

朱棣遷都北方,除了抵御游牧民族,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恢復北方的經濟。

大宋就沒有這方面的困擾,只是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就把國都定在幽州城,就有些不值了。

趙興搖了搖頭,還是打算按照原來的思路來,等將來遷都到洛陽。

“陛下,汴京急報!”

三水腳步匆匆的走進屋內,打斷了趙興的思緒。

趙興接過急報,打開看了起來。

當看到其中的內容,趙興臉色一沉,怒聲道:“這些人都該殺!”

急報是父皇親筆所寫,說巫師教在中原地帶,蠱惑百姓謀反。

中原乃是國都所在,巫師教很少在這邊活動,影響力極小。

但巫師教突然攻破幾座縣城,然后大量裹挾百姓,一時間聲勢浩大。

趙興這次北伐,不僅抽調大量禁軍,讓汴京兵力空虛,還從中原各州抽調了許多廂軍,導致整個中原的兵力都不多。

巫師教宛如蝗蟲過境,一路裹挾百姓,往汴京方向匯聚,京師震動,人心惶惶。

朝中一時間甚至有人建議父皇離開汴京避難。

父皇并沒有采納,在調派兵馬平叛。

只是中原兵力不足,且巫師教裹挾了大量百姓,需要從其他地方調兵。

父皇擔心江南廂軍戰力不足,平叛耗費太久,讓他調一部分兵馬回汴京。

否則一旦拖久了,不僅會生出別的變故,最重要的還會導致糧草無法運送過來。

近六十萬大軍北伐,別說北方了,就算加上中原也難以供應。

糧草都需從南方調運,如今中原出現這種變故,南方糧草根本無法運送。

雖然急報中沒有提及其他,可趙興不用想就知道,這次巫師教發動叛亂,朝中肯定有人在背后支持。

否則以巫師教的能力,不足以掀起這么大的叛亂。

趙興現在恨不得回汴京,查清楚誰參與其中,把那些人都殺了,不過他還是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

“傳魏國公曹安過來!”趙興冷冷道。

“是!”

三水應了一聲,連忙吩咐了下去。

沒多久,曹安就匆匆趕了過來。

不等他行禮,趙興就擺手,把汴京的情況說了一遍,道:“你帶兩萬禁軍立即趕回汴京平叛!”

此時兵力都投入了戰場,他根本抽調不出兵馬,只能派殿前司的禁軍回去了。

雖然只有兩萬,可都是騎兵。

在中原地帶,兩萬騎兵對付一些裹挾百姓組成的叛軍,還是沒問題的。

“陛下,太上皇命臣保護陛下安慰,臣豈能…”

“夠了!”

趙興打斷了曹安的話,冷冷道:“如今兵力都投入了戰場,正是關鍵時刻,不能撤兵。京師有危,卻不能不管。而且叛亂不盡快平定,不僅軍中糧草不能按時運達,就連軍心都會受到影響。朕再說一遍,你立即點齊兩萬禁軍,趕回汴京平叛!”

軍中將士大多都是中原之人,若是知道中原混亂,擔心家中安慰,軍心都會受到影響,這一點才是趙興最擔心的。

“是!”

曹安聞言不敢多說,匆匆而去。

雖然趙興的命令和太上皇的有沖突,但是此時情況特殊,要是他再敢廢話,趙興真的會殺人。

他也是將領,知道此時趙興如此安排,是最好的辦法。

前線兵馬不是不能抽調,而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緊急抽調兵馬,不僅會影響原本部署,一個不好還會被遼國給算計,遭到大敗。

若是全線退兵,之前的勝利全都會化為烏有。

曹安走后,趙興又命人擬詔,送給英國公,告訴他中原出現叛亂的事。

讓他自己根據情況,決定是繼續和遼國決戰,還是先休兵。

消息肯定是瞞不住的,要不了幾日就該傳來了,到時候軍心肯定要受影響。

趙興擔心被遼國抓到破綻,不過他也知道,貿然干預指揮,影響更大,因此讓英國公自己根據情況來決斷。

遼軍遭遇大敗,次日直接高掛免戰牌,待在大營內不出。

英國公見狀,干脆派出武將前去邀戰。

曾公亮對此很擔心,大宋此時占據優勢,和對方斗將顯然不劃算。

贏了對宋軍的士氣提高,微乎其微。

可要是輸了,士氣卻會遭遇打擊。

不過他最終還是被英國公給說動了。

因為英國公派出去的是左強。

左強是武舉的兩位武狀元之一,而曾公亮就是主考官,親眼見識過左強的武藝。

左強在武舉的武藝比拼中,不僅難逢敵手,而且最多只是十余回合就能獲勝,勝的很是輕松。

這次北伐,趙興把武舉選出來的人全部充入軍中,參與北伐。

那些靠著武藝被選中的,不少人都戰死沙場了,也有人表現的十分亮眼。

其中就有左強。

左強參與數次攻城,每次都是第一個沖上城頭,殺敵過百,自身卻沒有絲毫損傷。

不僅進入了英國公的視線,因功已經升為了指揮使,掌管著五百兵馬。

之前在和遼國僵持的時候,英國公也讓人和左強比試,無人是其對手。

曾公亮到底是文人,只知道左強利害,卻不知道厲害在何處。

可英國公本身就是練武的,看出左強乃是天生神力。

天生神力,加上從小練武學得的不俗武藝,不說遼國無人能敵,但是全身而退還是沒有問題的。

英國公也知道斗將對于大宋來說,利大于弊。

可是他想逼迫遼軍劫營,必須極大的打擊遼軍士氣。

只有這樣,遼軍才會在沒有萬全的把握下,選擇一博。

不過他也看出左強自持勇武,缺少謀略,只適合做一個沖鋒陷陣的武夫。

擔心他上頭,不敵還死戰,特意叫來叮囑了一番。

左強得知英國公讓他去挑戰遼軍將領,十分激動,連連保證。

然后興奮的帶了一小隊騎兵,去遼軍大營外邀戰。

因為昨日遭遇大敗,耶律乙辛才避而不戰。

可如今宋軍派人上門提出斗將,他若是拒絕,那臉就真的丟完了。

再說了,遼人身體強壯,向來看不起漢人。

見到有人上門挑戰,不僅軍中將領想要應戰,就連普通士卒也紛紛請戰。

這要是拒絕,對士氣打擊太大了。

不過耶律乙辛也沒大意,先選了幾個低級軍官出戰,想試試左強的武藝。

結果派出去的人,第一個大意之下,被左強一槍挑落馬下刺死,后面的哪怕小心謹慎,也沒有一個是左強三合之敵。

“哈哈,都說遼軍勇猛,難道都是這種貨色?”左強策馬在遼軍大營數百步外,哈哈大笑道。

身后掠陣的騎兵,見狀也興奮的跟著大喊了起來。

耶律乙辛臉色陰沉,選了一個將領出戰。

這次倒是沒有快速被擊敗,遼軍見狀也大喝為其助威。

結果不到二十回合,再次被左強挑落馬下。

“何人愿意出戰?”耶律乙辛看到士氣低靡,臉色陰沉道。

在場的遼將聞言都微微低頭,無人說話。

剛剛那個出戰的將領,他們都認識。

在場有不少人能勝過他,卻不能勝這么快。

出戰敗了丟人不說,還有可能丟了小命,自然沒人愿意去。

耶律乙辛陰沉道:“剛剛你們不都叫著要出戰么?怎么現在啞巴了?”

面對耶律乙辛的目光,眾人頭低的更低了。

就在耶律乙辛準備點將的時候,大宋那邊鳴金收兵了。

耶律乙辛松了一口氣的同時,心里又充滿了疑惑。

左強連戰連勝,大宋卻突然把人召回去了,怎么看都透著古怪。

別說耶律乙辛了,就是左強都很疑惑。

要不是出征前,他大哥交代過他,軍中一定要服從命令,他未必都會聽令撤兵。

回到營帳,本想去見英國公詢問緣由的,卻被告知英國公有要事處理。

宋軍中軍大營內。

曾公亮看完趙興命人送來的旨意,說道:“英國公,現在應該先退回城內,否則等消息傳來,士卒必然擔心家里,士氣大減。”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