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把陳登調來下邳,使其兼任下邳郡國功曹。
在陳氏知無不言把十七縣豪族的詳細情況介紹個遍后,劉備也稍微了解知道該從哪方面入手拉攏。
這便是當地士族主動投靠的好處,還是下重注幫忙那種。
“使君,下邳三十余家豪族,只有五家與陳氏數代有姻親關系,實力不強不弱,耕地不過三四百頃,可以引為援助。”
“度田事關重要,應該先在豪族最少的彭城施行,然后再到瑯琊、東海、下邳與廣陵,只是瑯琊賊寇甚多,下邳廣陵又和揚州相鄰,容易使外界介入,而且彭城……”
陳登言語頓了頓,望向劉備不知有些話該不該說。
為什么當年黃巾四起,就是因士族豪族在不斷鯨吞土地和役使百姓,平定張角叛亂后,天下士人并非沒有人看出禍亂根源所在。
也驟然發現光武度田至少給大漢續命百年,如再度田必然令天下煥然一新。
度田這種割豪族肉的事,使大多數豪強無法容忍,他們侵占一頃十頃良田,會覺得聊勝于無,但讓其吐出一頃十頃田地就比殺他還難受。
只要手中握有兵卒部曲,都會選擇舉兵反抗。
對有些豪強來說,如果要收部曲和多年侵占的田地才能挽救漢室,即便世食漢祿又如何。
聰明的豪強倘若見度田勢在必行,那干脆先投靠強盛的諸侯,舍棄田地和大量僮仆役奴,從其他方面獲得補償。
陳氏投劉備正是如此。
眼見玄德公成為天下諸侯之最,為匡扶天下挽救危局,在各州郡重新度田核查人口、田地和賦稅,收繳部曲兵卒與弓箭槍矛等武備。
拉攏少數得利的豪族士族和大量黔首百姓在青州清剿不服的豪強。
士族一家也沒動,全朝豪強下手。
還將北海儒者分為:君子經世致用之儒與小人清談無用之儒,使兩派現在還在對立。
全是陽謀擺在明面上,卻讓很多人無力反抗,首先豪族部曲和青州軍交戰一碰就碎,各家聯合起來的萬人兵卒還敵不過軍府戰兵千人。
何況玄德公還用內部分化的手段,讓豪族的旁系與直系對立,多少遭誅滅的豪強全是旁系在帶路。
陳登想著那些死抱著田地和部曲不放的豪族,不知要被剿滅多少,有些人可以殺,有些人殺了則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不過什么,元龍盡可直言不諱。”劉備笑問道。
找來陳元龍就想多聽聽他對度田先從哪開始的意見。
“使君,彭城豪族多為劉氏,若度田時他們起兵反抗,怕會對玄德公聲望有影響。”
陳登思慮說道。
沒想到劉備聽聞后,直接擺手神秘笑道:“元龍無事,對別的豪族不敢說,但對于劉氏我尚有使其放棄抵抗的辦法。”
陳登詫異的問原因,而劉備笑而不語,自家人當然有自家人的游說方法,除去劉氏諸侯王,其余一拉一個準。
大家都是親戚,你幫我,我也幫你。
要是不識趣,那就只好以告慰七廟宗親的身份,干涉當地換宗長了。
若有人敢說劉邦后人和劉交后裔無關,劉備就能直接讓士卒將他捆綁在地,面對關中太上陵請罪斬首。
十一月下旬,從北面吹來的寒風灌屋,讓人不禁想圍爐烤火。
下邳東成縣高望鄉來了一隊百余人的騎兵,使天冷出來砍伐柴草的百姓驚奇不已。
騎兵高舉著“劉”字旗幟讓百姓也不害怕,玄德公斬殺了笮融,又令下邳黔首百姓免除賦錢一年,贏得了庶民的好感。
而青州軍路過之處,對各地毫不掠奪侵犯,百姓感激同時也膽大起來,紛紛站在遠處猜測是哪來的大人物。
有百姓猜道:“有沒有可能是玄德公來此處?”
很快就被人反駁,東成縣是下邳最南邊的縣,除了魯氏就沒有什么豪族且又靠近揚州,玄德公整日公務繁忙,怎可能會來這里?
或許是軍中劉姓騎將恰好路過罷。
這番合理的縷析讓大家不由點頭。
“不對,你們看不是路過,騎兵直奔魯氏而去了。”有眼尖的百姓見騎軍沒掉頭,反倒朝田野另一方向馳去,迅速消失在他們眼中。
劉備在下邳沿河查看核對耕地,忽地想起東成縣有一名叫魯肅的人,竟然沒去郯縣拜見他徐州牧,這可不行啊。
原本從淮陵準備返回下邳,立即改變主意,帶著典韋與劉和等人繼續策馬南下。
原文在六#9書/吧看!
而正在家中休憩起身的魯肅,拿著卷竹簡還沒打開,就聽見僮仆慌張來稟報,說玄德公來訪。
信息量太強,魯肅一下子沒反應過來。
“誰?!說誰來了?”
僮仆只好走近幾步,高喊道:“有人稱青兗徐三州牧,兼領潁川太守、下邳相左將軍劉玄德路過東成縣特來拜訪魯子敬。”
這回魯肅終于聽懂了,原來是左將軍劉使君啊。
回過神來,立馬在席座騰起。
“快!快快快!!”魯肅趕忙讓僮仆幫他整理衣冠,直徑跑出去迎接,連履都忘記穿。
出了屋里頭感覺腳底有些疼痛,才發現沒有穿履,不過此刻已經顧及不上這么多了。
等魯肅氣喘吁吁跑到家門口時,見百余騎兵正在喝水歇息,為馬兒梳理毛發。
有護衛眾多圍繞在一身穿絳袍之人面前,他背身打量景色,與旁邊親衛似乎在談論,時不時在點頭。
魯肅心情難以遏制的激動,再次仔細整理頭冠,恭敬下拜問道:“敢問可是玄德公當面,徐州東成人士魯肅魯子敬拜見玄德公。”
劉備轉過來笑道:“聽聞此地有隱士居住,劉玄德不請自來,還望子敬先生見諒。”
說完拱手道歉。
“肅怎敢怪罪玄德公,公能來魯氏門前已然是魯氏蓬蓽生輝。”魯肅連連拱手。
玄德公來拜訪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榮幸,他魯肅也亦然。
“此處非接待貴客之地,劉使君請進寒舍取暖。”
魯肅躬身恭敬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