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一切  第二百四十三章 船塢和接駁

類別: 科幻 | 超級科技 | 我看到了一切 | 嶺南仨人   作者:嶺南仨人  書名:我看到了一切  更新時間:2025-02-13
 
甘省,民勤縣。

靠近西面沙漠的一大片區域,此時已經種滿了一大堆大豆。

剛剛生長了一個多月的大豆,將附近的黃沙漫漫,染成了綠意盎然。

靠近縣城的西側空地上,一片連綿十幾公里的工業區,正在馬不停蹄地施工之中。

除了工業區,還有配套的員工小區、大型儲水站等設施。

至于為什么在當地建設如此龐大的工業設施,一方面是為了靠近原材料產地,另一方面則是為了保密。

仙絲大豆非常重要,不僅僅海陸豐公司內部認為非常重要,官方也認為仙絲大豆關系到很多戰略,對于海陸豐公司打算在民勤縣打造一個孤島工業區和種植區的想法,官方是全力支持的。

這種支持包括改變民勤縣的產業結構,從明年開始,民勤縣將不再允許仙豆大豆、仙絲大豆、可以自然生長的牧草之外的其他農作物種植。

之所以不允許種植其他農作物,目的就是為了將當地的農業用水份額,轉移給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提升當地的人口承載力上限。

要知道,目前民勤縣才17萬人口,而當地的水資源年可利用量僅僅只有1.2億立方米,扣除0.3億立方米的生態補水,還剩下0.9億立方米。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既然要發展工業,那只能犧牲當地的其他農業,不僅僅是種植產業不允許,連畜牧業都不允許發展,因為養殖豬牛羊需要消耗大量淡水。

至于禁止其他的農牧業,會不會導致當地的農戶沒有了生計,這其實不需要擔心,當地農戶現在不是被招聘去農場工作,就是在城市搞服務行業。

未來整個民勤縣都將圍繞仙絲大豆,發展一系列高新技術工業。

包括豆絲布料、高強度改性豆絲纖維材料、復合材料、大豆油精煉、生物柴油提煉、高強度超輕零部件生產、飛艇制造等。

這些產業估計需要十幾萬產業工人,因此必須保證這些人的生活用水,以及這個高新技術產業園的工業用水。

在靠近仙絲大豆的種植區域,還專門保留一道寬度十幾公里的沙漠隔離帶。

隔離帶邊緣,規劃了里里外外三層的鐵絲網、哨站、消防點、無人機屏蔽塔和獨立的監控網絡。

目前這些設施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之中。

包括壓榨工廠和豆粕初步處理工廠,都在這個隔離帶內部。

畢竟仙絲大豆的價值太高了,比仙豆大豆的價值還高好多,必須盡可能延遲外國勢力獲得仙絲大豆的時間。

只要前期的技術和專利被國內控制,加上產業布局完成,國外到時候就算是獲得了仙絲大豆,也沒有辦法在相關產業上威脅到賽里斯。

目前民勤縣一共種植了80萬畝仙絲大豆,明年會增加到300萬畝,后續種植規模會根據市場變化和產業需要進行調整,但整體種植規模不會低于1000萬畝。

今年的80萬畝仙絲大豆,大概可以提煉出8萬噸豆絲纖維,改性處理之后,成差不多就是12萬噸左右的高強度豆絲纖維。

為了推進民勤縣豆絲產業園區的發展,海陸豐公司向當地銀行貸款了200億專項發展資金,同時引入了國資,用于增強整個產業的整體實力。

目前海陸豐民勤發展集團的股份構架中,海陸豐公司持有該集團51的股份和管理權,國資持股49作為財務投資,同時參與財務監督。

如此龐大的投資,讓整個產業園區宛如雨后春筍一般拔地而起。

為了趕進度,整個產業園區的建設工人都達到幾萬人。

官方為了支持這個項目盡快落地,在今年剛剛通車的蘭張高鐵線路上,臨時加入不在少數的貨運高鐵,利用高鐵運輸鋼筋水泥和各種建設材料,還有各種生活用品。

這才讓整個工程的進度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推進。

其中榨油廠和豆粕初處理廠的一期工程已經竣工,每年可以處理大豆100萬噸和豆粕100萬噸。

此時海陸豐公司自己投資的飛艇制造廠,也在如火如荼的推進之中。

不過這個項目沒有那么快,主要是幾個飛艇的船塢非常龐大,而且還需要完全密閉的室內船塢。

因為這些正在設計的新式飛艇都非常大。

藍鯨1號,最大載重量200噸,氫氣氣囊27萬立方米,長度275米,直徑48米,最大起飛重量320噸。

藍鯨2號,最大載重量500噸,氫氣氣囊67萬立方米,長度350米,直徑60米,最大起飛重量為800噸。

藍鯨3號,最大載重量2000噸,氫氣氣囊270萬立方米,長度580米,直徑100米,最大起飛重量為3200噸。

這是海陸豐飛艇制造廠目前正在設計的三種飛艇。

由于工藝的不同,為了確保飛艇骨架的強度達到最大,必須編織好骨架,再通過改性處理,讓飛艇骨架可以一體成形,避免其骨架出現結構性缺陷。

只有通過這種方式制造飛艇骨架,才可以確保最大限度的壓縮飛艇自重,提升其有效載荷。

長度方面的問題不大,關鍵是直徑產生的高度和寬度。

比如藍鯨3號,其直徑為100米,加上底部的貨物固定架、自動駕駛倉室,高度差不多要達到105米左右,加上施工區域的高度和寬度冗余,整個船塢的寬度和高度至少要達到150米。

這種大跨度的上層穹頂結構,非常考驗施工難度和建筑物的材料強度。

考慮到成本問題。

海陸豐公司并沒有采用傳統的鋼結構和鋼纜之類,也沒有采用碳纖維,而是計劃采用改性豆絲纖維。

用鋼筋混凝土建造底層的地基和基座,上半部分的墻體和骨架則采用豆絲纖維復合材料,加上內外防火涂層、外層防紫外線涂層。

負責設計這個船塢的設計團隊,經過精密計算,發現采用新材料之后,這個室內飛艇船塢的上半部分重量,會減少80左右,而且廠房整體造價可以減少60左右。

造價之所以減少了這么多,原因就是上半部分的結構輕了80,這樣一來,地基需要承受的重量也就下降了80,不同承重量的地基造價肯定存在巨大的差別。

而海陸豐的改性豆絲纖維,生產成本為每噸8000塊錢左右,在復合材料之中,改性豆絲纖維的添加量一般為30到80之間。

海陸豐民勤集團的新材料建筑構件出廠價格為每噸2萬元,每噸毛利在1.2萬到1.4萬元左右。

這個價格并不高,那些傳統的大跨度鋼材一噸也要四五千塊錢。

而且新材料的高強度,讓構件可以制造得非常輕便,這有利于運輸、裝卸和安裝。

如果是傳統高強度鋼材,鋼材廠愿意制造大跨度的一體構件,估計也沒有幾個吊車可以吊得起來。

采用新材料的一體構件,比同比例的鋼構件輕了80左右,小吊機都可以玩得轉。

不過現階段海陸豐民勤集團的構件廠還沒有建設完成,而且原材料也沒有種出來,因此飛艇船塢的上半部分只能等九月份當地的仙絲大豆收獲了,再進行生產和安裝。

與此同時。

海陸豐公司總部的豆絲實驗室,這些天也利用實驗田第二季度收獲的仙絲大豆,加班加點生產了很多改性豆絲纖維和布料、構件之類的東西。

陸豐的一個鎮里面。

公司在這邊設立了臨時的飛艇實驗基地。

近期從全國招募的五十多個航空領域工程師、飛艇設計師、技術人員,正在露天組裝一艘大型飛艇。

江淼也來到了這里考察。

海陸豐飛艇公司總經理萬高峰、技術總監侯鑫,還有豆絲實驗室負責人楊元真都在這里。

這個場地以前是一個廢棄的采石場,江淼等人站在半山腰,可以俯視采石場谷地。谷地內部設立了好幾個大型的塔吊,還有幾臺規格不同的吊車,用于輔助構件的吊裝。

“老板,目前實驗一號的龍骨已經鋪設完成,我們也將所有的氣囊安裝下去,定制的氫氣液化儲存罐和充氣抽氣設備都到位了。”飛艇公司技術總監,兼藍鯨飛艇設計師侯鑫如數家珍地介紹著各項進度。

“目前可以測試了嗎?”江淼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為飛艇公司總經理萬高峰前兩天邀請他過來參與試飛儀式。

侯鑫點了點頭:“可以了,有骨架和氣囊,加上一部分控制系統,就可以測試了,其他的蒙皮和電動螺旋槳之類,后期再測試。”

聞言,江淼也反應過來了:“也就是說,今天主要是測試有效載荷?”

“是的,老板。”

“看現在的情況,還要一兩個小時吧?”江淼估算了一下現場的情況。

“是的,畢竟要充滿270萬立方米的氫氣,需要一點時間。”

江淼拿起望遠鏡,看著距離大概一公里左右的谷地中,正在進行著充氣工作,谷地內部幾十臺大功率的工業風扇,加上管道,正在源源不斷進行換氣。

顯然候鑫非常清楚270萬立方米氫氣的威力,要是一不小心點引發爆炸,威力大概相當于八千多噸tnt炸藥。

因此他們通過加強通風換氣的方式,避免氫氣泄露之后,在谷底累積太多,導致濃度達到爆炸的臨界點。

谷底和飛艇骨架上,已經提前安裝了不少氫氣濃度檢測器,幾個工作人員正在時刻緊盯著這些檢測器的反饋數據。

而這個半山腰觀察臺,后面就是利用天然山洞打造的防爆掩體。

這也是為什么將實驗基地設置在谷地的原因,該區域的居民比較少,海陸豐公司已經出錢讓當地的幾十戶村民搬到其他地方去居住,就是擔心氫氣爆炸的問題。

時間一分一秒流逝。

不知不覺過去了兩個小時。

負責監控氣囊充氣進度的工作人員向侯鑫匯報道:“侯總監,充氣完畢,目前骨架的氫氣濃度沒有超出設定的數值,處于安全范圍內。”

“很好,繼續監控。”侯鑫拿起對講機:“配重小組,收到請回。”

“配重小組收到。”

“配重小組按原定計劃,執行1號測試方案。”

“配重小組收到。”

幾個配重小組的工作人員,將飛艇的貨架纜繩和底下的集裝箱連接好。

一共連接了50個集裝箱,每一個集裝箱的重量都是20噸,加起來一共是1000噸。

“侯總監,配重連接完畢。”

“重新檢查一遍連接。”

“是。”

半個小時后。

“侯總監,檢查完畢,連接符合要求。”

“撤離。”

隨著配重小組撤離。

“撤離完畢。”

“收到。”侯鑫緊接著吩咐道:“固定小組開始有序放松系留纜繩。”

“固定小組收到。”

8條系留纜繩一點點松開,飛艇開始向上漂浮,1000噸配重也跟著緩緩向上。

江淼的望遠鏡,看向飛艇下方的骨架,特別是那些承重梁,上千噸的重量并沒有什么壓力。

在望遠鏡鏡頭中,承重梁并沒有出現明顯的變形,這很明顯是沒有超出其承受極限。

安裝在這些承重梁上的檢測器,也沒有檢測到太嚴重的變形數據。

測試還在繼續。

工作人員不斷增加配重的重量,測試著這270萬立方米的氫氣氣囊,究竟有沒有2000噸的有效載荷。

三個小時后,配重重量終于超過了2000噸,不過配置小組還在繼續增加配置,因為配重還需要考慮后期的蒙皮、自動駕駛倉、電動螺旋槳、輔助控制設備、電池箱等重量。

直到實驗飛艇的總重量達到3250噸,飛艇才被配重重量壓在地面附近,無法繼續上浮。

但是當飛艇總重量減少到3150噸時,其又會繼續向上漂浮,顯然這和設計的漂浮臨界點3200噸基本一致。

拿到新鮮出爐的測試數據,侯鑫向江淼匯報了一下情況:“老板,最大承重量基本符合預期,在漂浮到海拔1000米高度時,由于空氣密度下降,飛艇有效載荷下降了11左右,如果未來要安全跨越海拔比較高的區域,可能需要減少一部分有效載荷。”

“嗯。”江淼摸著下巴的胡茬,他笑著問了一個問題:“侯總監,你說咱們公司的飛艇,可以用在運河接駁上嗎?”

“運河接駁?”侯鑫先是愣了一下,隨即又仔細思考起來,過了一會他拿起手機,借助手機上的ai,調查了一下目前內河運輸船的一些情況。

瀏覽了ai收集到的各種內河運輸船的數據,他抬起頭來回道:

“老板,如果以藍鯨3號的2000噸近地面有效載荷,海拔1500米的有效載荷為1680噸,是可以拉起載重噸1000噸的內河運輸船,因為載重噸1000噸的內河運輸船,加上自重和燃油,極限就1600噸左右,普遍在1400噸到1500噸左右。”

一旁的萬高峰也在分析著這個設想,他說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目前國內運河之中,還在建設的贛粵運河、贛浙運河、湘桂運河其分水嶺的海拔高度都在1000米左右,如果可以采用飛艇吊船接駁,確實是可以考慮,成本方面…”

侯鑫給萬高峰補充了一下數據:“成本方面,我剛才查了一下,長江三峽船閘的過閘費用,載重噸1000的運輸船的收費是四百多塊錢,如果說集裝箱船,價格更加低一點,一般是三百五十塊錢。”

“這樣嗎?”萬高峰知道藍鯨飛艇的載重成本:

“我們每公里每噸能耗成本是0.01元左右,假如要繞開三峽大壩,以50公里為航程,一趟下來,每噸能耗成本為0.5元,以1500噸為標準,能耗成本就是750塊錢,加上折舊費用和其他費用其,成本大概是1000塊錢,確實可以考慮。”

侯鑫微微點頭:“沒有錯,特別是南嶺和武夷山兩側的航道,由于地形的限制,哪怕是建設了運河,以后運河的通過也是存在極限。”

對于這些運河存在的通過極限,萬高峰雖然不是內河運輸行業的從業者,但是他稍微分析一下,就知道這種船閘密集的運河,通航速度和通航效率非常低下。

他又繼續說道:“我們的大型飛艇由于有大量氫氣的原因,估計沒有辦法靠近城市,只能在地廣人稀的地區作為補充運輸,老板設想的運河接駁業務,確實大有可為。”

“嗯,如果可以在運河附近規劃一條安全的低空航道,就可以考慮吊船接駁。”萬高峰又補充道:

“當然,如果可以設計一種快速吊運的集裝箱籠子,使用在集裝箱船上,或許可以直接吊集裝箱,而不用將船一起吊過去,費用還可以減少三分之一左右。”

一直默不作聲的楊元真,冷不丁開口:“其實在船閘附近尋找一條最短的低空航道,才是性價比最高的方案。”

侯鑫搖搖頭:“是呀!就是擔心水壩管理方不同意飛艇太靠近,畢竟吊運過程中,一旦上千噸物品砸下來,對水壩的破壞力太嚴重了。”

萬高峰也知道轉運距離是關鍵:“如果在船閘附近的轉運積累在20公里以內,那我們的成本很接近船閘了。”

聽了眾人的討論,江淼隨即作出決定:“那飛艇公司就和物流事業部組一個研究小組,跟進飛艇在運河接駁的項目。”

“好。”萬高峰自然沒有意見。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