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三百八十一章 決戰時刻(上)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隋朝的棋局 | 高月   作者:高月  書名:隋朝的棋局  更新時間:2025-02-13
 
七萬吐谷渾大軍出現在十里外。

幾乎全部都是騎兵,各個部落都拿出了自己戰馬和青壯牧民。

而將領全部都是鮮卑人,士兵則是羌人,主將正是吐谷渾王伏允,在這生死關頭,伏允親自統領大軍出戰。

“前進!”伏允揮刀一聲厲喝。

吐谷渾軍緩緩前進,七萬名騎兵一字排列,密密麻麻長達十里,對面則是五萬隋軍,四個整齊的隋軍大陣,還有一萬騎兵配合。

吐谷渾的生鐵極度稀缺,冶金水平低下,他們每個人配一把短刀和一副弓箭,身上穿的是皮甲,這種皮甲做工比較粗糙,可以抵擋普通箭矢,但擋不住隋軍的弩箭。

但吐谷渾軍隊也有優點,那就是騎術精湛,騎射厲害。

隊伍開始小跑起來,速度越來越快,原本集聚成束的騎兵慢慢拉開了,就像緩緩拉開了簾幔,七萬騎兵變得鋪天蓋地。

吐谷渾大軍基本上沒什么戰術,就是全部押上,全力以赴沖擊,玩戰術他們永遠玩不過漢人軍隊,他們索性就不玩戰術,就靠實力和對方拼殺,實力足夠了,干翻對方,實力不夠,大軍就撤退,

反正他們是高速殺來,高速撤退,基本上損失不會太大。

蕭夏率領的七萬軍隊是來自兩個源頭,三萬募兵和四萬關中府兵。

三萬募兵都是騎兵,步兵則由關中府兵組成。

騎兵除了裴行儼和羅士信各率一萬騎兵外,另外一萬騎兵則負責步兵兩翼安全,一旦步兵變陣,就不再需要騎兵保護,這時,騎兵就會撤退到蕭夏身邊,保護主帥。

步兵的經驗豐富,他們之前和突厥人作戰,不少人還參加過第一次攻打吐谷渾的戰斗,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他們配備著長達五米的長矛。

另外還配備了兩樣短兵器,一部分士兵配備戰刀,另一部分士兵則配備連枷。

這種連枷不再是農民的土連枷了,而是軍用連枷,做工精湛耐用,一根堅固的實木桿,頂頭兩根鐵鏈拴著一塊鐵牌,敵軍士兵一旦被連枷擊中,基本上就喪失戰斗力了。

另外還有八千弩軍,有效殺傷射程達一百五十步之遠,經過嚴格的訓練,每個弩兵在一百五十步內能發射三到四次。

另外不少隋軍又配有弓箭一副,適合短距離射擊,其次便是堅固的盔甲,他們的盔甲能抵御游牧騎兵的弓箭射擊。

只有臉部不被射中,基本上對方的弓箭射不穿他們的盔甲,而八千弩手還都帶了臉甲,這是專門對付游牧騎兵騎射。

盡管不少隋軍是第一次和吐谷渾人作戰,但他們豐富作戰經驗使他們一眼便看出了吐谷渾軍的優勢和弱點。

首先訓練就談不上,在奔跑中根本沒有任何隊形,一看就是沒有訓練過的牧民。

那種游牧騎兵特有的強悍殺氣在他們身上也看不到,遠遠不如突厥騎兵,顯然他們平時的生活沒有北方游牧民族的自信,而是處于一種世世代代被剝削被壓迫的地位,屬于溫順良民,他們身上自然就不會有殺氣。

僅從這一點,就能斷定這是一支弱旅,其次他們沒有長兵器,每人只有一把短刀和一副普通單弓,由此可推斷,他們弓箭射程比較短,絕不會超過百步,一旦沖擊無效,進入近身搏斗,他們的短刀根本就不是隋軍長矛的對手,五十厘米的短刀怎么可能和五米長的長矛抗衡?

在強大的軍陣面前,再嫻熟的馬術也發揮不出來,只能用于逃跑。吐谷渾軍隊在歷史上被稱為打不死的小強,有兩層意思,一是他們的戰斗力拉跨,容易被人一腳踩死,戰斗力拉跨的原因也很簡單,占統治地位的鮮卑人人數太少,撐不起戰場,而倍受壓迫的羌人不愿意為鮮卑人賣命。

第二層意思,吐谷渾地域廣闊,吐谷渾貴族打不過就跑,躲得遠遠的,讓敵人找不到,等敵人撤軍后他們又殺回來,這一招屢試不爽,就給人一種打不死的感覺。

對方已經沖到一里的位子了,蕭夏立刻下令道:“軍弩擺陣!”

隋軍軍旗揮動,開始迅速調整陣型,四座大方陣中各奔出兩千長矛手,他們把長矛放在地上,取過背在身后的軍弩,拉弦上箭,半跪在地上,軍弩呈直角平舉,這是事先交代過的命令。

這時吐谷渾騎兵也正疾速向前奔馳,他們手執弓箭,用兩腿控制著戰馬,等待著射擊的機會,兩軍越來越近,吐谷渾士兵嘶聲罵聲交織成一片,后方鼓聲隆隆作響,鼓舞著吐谷渾騎兵的士氣。

但隋軍卻極為安靜,安靜得讓人可怕。

三百步.....兩百步....一百五十步,已經進入隋軍弩箭的殺傷范圍,吐谷渾騎兵興奮得大喊大叫,但蕭夏并沒有下令射箭,他目光銳利的盯著吐谷渾騎兵的戰馬,仿佛看透了敵軍底牌,他之所以要做指揮主將,就是他有自己獨到的思路。

一百二十步了,蕭夏還是沒有下令,不少隋將的手心都浸出了冷汗,這是他們多年作戰從來沒有過的,竟然在一百二十步還沒有放箭。

這時,吐谷渾軍陡然加速,戰馬奔騰,騎兵呼喊著向隋軍鋪天蓋地殺去,一百步,蕭夏寶劍一指,大吼一聲:“平射!”

第一排的四千支箭平射而出,這就是百步的優勢,不須再射拋物線,直接平射,箭如勁雨,呼嘯著向吐谷渾騎兵群射去,強勁的弩箭射穿了吐谷渾戰馬的身體、射穿了皮甲,直透身體。

戰馬撲地摔倒,騎兵慘叫著從馬上摔倒,瞬間人仰馬翻,一千余人被射翻,吐谷渾進攻的勢頭為之一挫,緊接著第二輪的四千支箭也射到了,百步內,吐谷渾大軍損失了兩千余人。

更要命的是,兩千余人馬形成了一道阻擋之墻,影響了后面騎兵的速度。

這就是蕭夏的作戰思路,用平射敵軍形成阻礙物,從而降低對方奔行速度,同時也降低了騎兵的沖擊力。

蕭夏繼續下令,“繼續平射”

八十步外,隋軍第二輪弩箭射出,八千支強勁的弩矢如雨點般平射進人群之中,戰馬紛紛中箭倒地,將騎兵也摔出去。

戰馬基本上被踩死,但不少騎兵有了第一輪的教訓,他們迅速翻身爬起,一個縱身,跳上了同伴的戰馬,拔出了腰間的短刀。

與此同時,吐谷渾騎兵也進入了弓箭的射程范圍,吐谷渾騎兵紛紛張弓搭箭,數萬支箭矢交織成了一片密雨,在空中飛舞,盡管聲勢駭人,但效果并不理想。

只有前部騎兵進入了射程,而后面大多數騎兵都是在百步外射箭,盡管竭盡全力,但大多數箭矢都沒有能抵達隋軍陣地,只有最前面的數千支箭矢射進了隋軍弩軍陣地。

但隋軍士兵的盔甲頂住了對方的箭矢,他們發射了第三輪平射。

箭如雨發,密集射向敵軍,勁力迅猛地銳箭刺穿了他們的皮甲,近千名吐谷渾騎兵慘叫著連人帶馬摔倒,連續三次形成了人馬墻就像減速閘,嚴重影響了騎兵的沖擊力。

敵軍已經在五十步外,蕭夏下令道:“弩兵撤退,長矛軍迎戰!”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