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祁連山和大通山之間的廣闊地區屬于高原草甸地帶,也是非常不錯的牧區,之前是鐘留王慕容天樹和慕容寶樹兄弟地盤,兄弟二人被痛擊覆滅后,這一帶成為隋軍的勢力范圍。
隋朝對吐谷渾的國策就是拉攏被壓迫的羌人,打擊統治者鮮卑人。
在這樣的國策下,有兩支羌人部落趁機遷徙過來,效忠并依附隋朝,得到了這片廣袤的牧場,隋朝還同時免除了他們的稅賦。
不過有了這兩支羌人部落,倒也方便了駐守大斗拔谷和大通谷的隋軍。
羌人們經常用羊只來換取隋軍的糧食和日用品,隋軍將士也常常應約去參加篝火聚會,和羌人的小娘子們載歌載舞,如果能被看中,還有機會被留宿。
隋軍軍醫也常去兩個部落義診,深受牧民的歡迎。
但羌人部落畢竟是從吐谷渾脫離出來,不可能完全擺脫吐谷渾的控制,吐谷渾對羌人部落的控制主要是通過祭司。
每一個羌人部落的祭司都是由位于伏俟城大祭司部任命,為了擺脫鮮卑人的宗教控制,很多羌人部落開始信仰佛教甚至道教。
但祭司依舊是大部分部落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僅次于部落首領,他們就相當于監視人,由吐谷渾大祭司部派遣,監視每個羌人部落,如果羌人部落首領隱瞞羊只數量,少交稅賦,祭司就會向吐谷渾朝廷告發。
吐谷渾朝廷會派兵嚴懲部落首領,輕則革職,重則處死,全家沒為奴。
這就使得各個羌人部落首領都深恨祭司,但又不敢得罪,只得忍氣吞聲
另一方面,祭司同時還是部落的醫生,他們利用看病的方式盤剝羌人,為自己攝取巨大的利益。
海西部的祭司叫哈丁,父親是鮮卑人,母親是羌人,實際上就是鮮卑奴隸主和羌人女奴所生。
大部分祭司都是這種出生,雖然一半羌人血統,但骨子里鄙視羌人,自詡為鮮卑人。
而隋軍軍醫的出現,無疑損害了祭司哈丁的切身利益,原本要十只羊,哈丁才肯看的病,隋軍軍醫卻分文不取,最多收一些羊奶或者奶酪為報酬,深受牧民歡迎。
可以越是受牧民歡迎,也就越遭哈丁的仇恨。
這天中午,哈丁得到了一個重要消息,數萬隋軍從大斗拔谷出來,浩浩蕩蕩殺往大通山。
他當即寫了一份情報,綁在鷹腿上,飛鷹在天空盤旋幾圈,飛往伏俟城。
與此同時,吐谷渾王伏允也接到了湟水縣探子的消息,數萬隋軍從湟水縣開往西海。
伏允心中驚恐,這還不到兩年,隋軍又要再一次對吐谷渾動武了。
更要命是,光化公主上次回隋后便再也沒有回來,吐谷渾想求饒都沒有辦法。
好在現在是三月份,幾乎所有的名王和他們的部落都集中在西海岸,伏允當即召集所有名王緊急議事,商議如何應對這場生死存亡。
伏允要求所有鮮卑部落必須派兵參戰。
大帳內,數十名名王集聚一帳,伏允厲聲道:“有些人在這個時候還有私心,還想偷奸耍滑,不想出力,讓別人出力,他們來享受現成,我就說白了,這是我們生死存亡的時候,這個時候,所有人都必須全力以赴,否則大家都得死,子孫被誅絕,所有人都必須把軍隊派出來,膽敢再耍小心眼,我第一個就殺他。”在吐谷渾王伏允的嚴厲要求下,所有鮮卑部落都動員起來了,一支支軍隊趕往吐谷渾大營,匯聚成一支支龐大的軍隊,在短短三天內,便聚集了十二萬大軍。
吐谷渾王伏允兵分兩路,他親自率領八萬大軍迎戰河西的楚王隋軍主力,又名心腹大將慕容孝雋率四萬大軍迎戰李景率領的隋軍東路軍。
蕭夏的七萬大軍在西海北城休息了三天,讓士兵適應了高原氣候,七萬大軍便轉道向西緩緩而行,三萬頭駱駝背負著糧食補給,十四萬匹戰馬背負隋軍士兵和他們的兵甲。
為了保存馬力,隊伍走得很慢,一天走四十里,一天最多走三個多時辰。
到了夜間,大軍點燃了數百堆篝火,士兵們圍著篝火烤肉喝酒,驅趕寒冷,酒足飯飽后,士兵們又紛紛靠著駱駝休息。
中間一頂行軍大帳內,蕭夏和屈突通在商議和吐谷渾的作戰。
“目前我們斥候的距離是五十里,也就是說,我們在北岸不會遇到吐谷渾軍主力,戰場還是在西岸,按照我們的經驗,吐谷渾不會離開王城太遠,原因很簡單,他們缺乏補給,如果我沒料錯,我們的大戰還是會在海西草原上。”
“吐谷渾軍的作戰特點是什么?”屈突通問道。
蕭夏微微笑道:“吐谷渾人其實就是鮮卑人,他們的作戰方式也就是典型的草原游牧民族作戰方式,就那三招,遠射近砍,打不過就跑,咱們自兩漢以來,對付游牧軍隊什么時候輸過?只要士兵和戰馬吃好睡好,加上情報得力,我們必勝無疑!”
“裝備呢?”
“吐谷渾人極度缺鐵,每個牧民最值錢的家當就是一把刀,這是他們主要作戰武器,然后是弓箭,配皮甲,馬匹很多,基本上都是騎兵。”
屈突通點點頭道:“殿下手下還真有幾員猛將,裴行儼、羅士信堪稱天下一等一猛將,王君廓、王伯當雖然遜一籌,但也是極為驍勇之將,有他們就足夠了,殿下還是坐鎮中軍總指揮吧!”
屈突通早就知道蕭夏作戰喜歡身先士卒,但現在他可是楚王,如果還要向從前一樣身先士卒,如果他出事怎么辦?屈突通在離開長安之時,太子楊昭再三叮囑他,不要再讓楚王冒險了。
蕭夏微微笑道:“放心吧!這一次我居中指揮!”
屈突通大喜,這下他可以給天子和太子交代了。
三天后,七萬隋軍抵達了海西草原,這時,蕭夏已經得到斥候消息,吐谷渾大軍主力就在四十里外。
蕭夏下令軍隊停止前進,全軍進入戰備狀態。
士兵們紛紛披掛盔甲,摘除矛鞘,每人又吃飽喝足,后勤軍撤退,步兵歸步兵,騎兵歸騎兵。
隋軍雖然有十四萬匹戰馬,但真正上陣只有三萬匹戰馬,裴行儼和羅士信各率一萬突騎兵。
突騎兵就是槍騎兵,每人有一桿四米長的騎兵銳矛,在關鍵時刻進行戰場突擊,用以擊潰對方。
剩下五萬軍隊是主力,四萬人分成四個萬人大陣,又組成一個整體大陣,而另外一萬騎兵分成十個千人騎兵隊,他們是大陣的側翼護衛。
組陣完成,兩萬突騎兵都向南北方向埋伏,五萬大軍列隊成四個大方陣,在原地休息,靜靜等待著吐谷渾大軍的到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