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正月后,春天的腳步開始近了,河水解凍,綠柳發芽,楚王府的池塘也沒有冰面,一條條鯉魚在水中游蕩,年輕的少女們一片歡聲笑語給魚兒喂食。
大都督府參謀堂上,蕭夏注視著桌上的吐谷渾地圖,這是張亮的情報署用了整整四個月時間繪制出來的軍事地圖,把很多細節都落實了。
旁邊,剛成立的情報署第一任署令張亮正在向蕭夏和副將屈突通匯報情報收集情況。
“回稟殿下,我們一共走訪了六十余名商人,包括粟特商人、羌人鹽商、漢人貨商等等,收集了大量情報,一些情報有矛盾,我們又繼續走訪,比如伏俟城的駐軍情報,有人說三萬人,也有人說五萬軍隊,后來我們走訪了好幾批人,才掌握準確兵力,三萬是最初的兵力,但去年九月,吐谷渾王又將駐扎在大非川地區的兩萬軍隊撤回到伏俟城,所以才是五萬軍隊。”
旁邊屈突通眉頭一皺道:“張署令的意思是說,吐谷渾改變了策略,將零散分布各地的軍隊集中起來了?”
張亮連忙擺手道:“屈突將軍有所不知,并不是改變策略,而是他們的一貫習俗,四月上旬到九月中旬是分散期,各部落分散各地,軍隊也分散各地,隨著寒冬到來,分散各地的部落和軍隊都要重新返回伏俟城和鄯善城兩地,時間是九月中旬到四月上旬。”
屈突通點點頭,“原來如此!但為什么只集中在伏俟城和鄯善城兩地?”
張亮笑道:“回稟將軍,吐谷渾很特殊,它是兩個民族組成的王國,鮮卑慕容氏和羌人,統治者是鮮卑人,被統治者是羌人,鮮卑人大部分生活在伏俟城,還有一部分鮮卑人生活在鄯善城,而各部落的首領都是鮮卑人,他們在伏俟城或者鄯善城有自己宅子。
秋冬時節部落首領們要回家,享受窮奢極欲的貴族生活,他們的部落也會在都城附近過冬,四月份以后,天氣漸漸轉暖,這些首領又會帶著各自的部落前往各地,軍隊也要重新部署。”
蕭夏負手來回踱步,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情報,之前他一直忽略了,吐谷渾真正的貴族不僅是吐谷渾身邊的人,還有各地的名王,也就是各鮮卑部落首領,他們一樣至關重要,如果不消滅他們,一旦吐谷渾王被消滅,很快另外一個吐谷渾王又要崛起,不斷吞并,不斷壯大,再次成為大隋王朝后背上的毒刺。
“殿下,時間上有點緊張啊!”屈突通小聲道。
蕭夏想了想道:“還得來及,我們只要在三月上旬時出擊,現在二月中旬了,還有二十幾天時間時間,來得及部署!”
“還有什么重要情報?”蕭夏又問張亮道。
“卑職前天拜訪了一名粟特商人,叫做康懷禮,他也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吐谷渾情報,關于從伏俟城到鄯善城的補給。”
“詳細說說!”
蕭夏很有興趣,從伏俟城到鄯善城的補給一直是重中之重,可以說取得完全勝利的關鍵,吐谷渾軍隊走過的路,他們必須也要走一遍,否則他們沒法全殲敵軍。
“殿下,這個康懷禮說,沿途有二十幾個大大小小的湖泊,但其中有四個湖泊是淡水湖,淡水湖周圍不止一個部落,也不全部都是鮮卑部落,也有羌人部落。”
蕭夏眼睛一亮,沿途居然還有羌人部落?
吐谷渾的部落有很多,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鮮卑部落,一類是羌人部落。
這兩個部落其實都是羌人為主的部落,它們的區別就是鮮卑人控制的部落和羌人控制的部落,就像后世的國營企業和民營企業一樣。
秋冬時節回伏俟城和鄯善城的部落就是鮮卑部落,它們享受最肥美的草原和最豐沛的水源,而羌人部落主要生活在高寒貧瘠之地,冬天他們也只在附近的山腳背風處過冬,而不會返回都城。
一般鮮卑部落會隨著軍隊撤退,提供補給的也是鮮卑部落,羌人部落只會躲著吐谷渾軍隊。這個情報確實很重要,這就意味著他們還是能在沿途找到補給,而且地點很明確,四座淡水湖。
“知道是哪四座湖泊嗎?”
“回稟殿下,卑職已經地圖上標注了,是哈拉湖、庫里湖、蘇干湖和薩毗澤!”
蕭夏仔細看地圖,果然都有標注。
他當即對張亮道:“這份地圖復制五份,要盡快!”
“卑職保證三天內完成!”
蕭夏當即進行軍隊部署,他命令陰世師率兩萬軍隊西去敦煌郡,走絲綢之路南線前往鄯善城,討伐鄯善城的吐谷渾勢力,他交給陰世師的原則是,鮮卑人中除了婦女和孩童不殺,其余鮮卑人一概斬盡殺絕。
五天后,從姑臧縣到湟水縣的數十座烽燧點燃了,這是即將進行戰爭的準備,雖然和之前約定的三月上旬相差二十天左右,但烽火就是命令,李景和長孫晟立刻開始整頓大軍,準備作戰糧草物資。
三天后,蕭夏的八百里加急命令抵達了湟水縣,這時,兩支大軍已經準備完畢,看完了命令,李景和長孫晟各率軍向赤嶺以及黃河九曲方向而去。
蕭夏和屈突通率領七萬主力大軍進入了大斗拔谷,此時是二月下旬,相當于后世陽歷三月下旬,河西走廊的冰雪已經消融,雖然還是頗有寒意,但不影響出兵了。
大軍帶著三萬頭駱駝和十四萬匹戰馬而行,每個士兵配兩匹戰馬,一匹戰馬騎行,另一匹戰馬馱負兵甲、干糧和水。
三萬頭駱駝主要是馱負糧食和其他軍用物資,糧食可不光是士兵吃,戰馬也要吃黑豆,光吃草不行,另外還有十架大型投石機零件。
實際上,他們攜帶的后勤還是不夠,但有上一次對吐谷渾戰爭作為基礎,這次討伐就容易多了。
不僅整個大斗拔谷都是隋軍地盤,而且隋軍的土地到了大通谷的南面,也是西海北岸,大通城和西海北城兩座軍城都成了隋軍的駐兵點,不僅各駐扎五百士兵,城內還有大量糧草物資。
所以大軍一路到西海北岸,都不缺補給。
東線和南線也是一樣,都有上一次對吐谷渾作戰的戰果作為底子,隋軍在西海東南岸修建了西海東城,駐軍兩千,囤積大量糧草物資。
南線的樹墩城和曼頭城都被隋軍拿下,駐扎士兵,囤積糧草物資,都是為了第二次吐谷渾戰役做準備。
蕭夏和屈突通率領七萬大軍一路浩浩蕩蕩而行,十天后的三月初六,七萬大軍抵達了西海北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