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袁術  二百零二 宮廷大清洗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我不是袁術 | 御炎   作者:御炎  書名:我不是袁術  更新時間:2025-02-18
 
作為此番行動中最為重要的袁氏外援之一,段颎立下了很大的功勞。

因此,袁樹事前已經允諾給予段颎諸多利益作為回報和獎賞。

現在大事已成,袁樹當然要兌現諾言、讓段颎獲得他應該得到的東西。

三公之位、以及車騎將軍的頭銜,還要給他萬戶侯,給他諸多錢財尊榮。

段颎對此激動不已、非常滿意,直接就向袁逢行禮道謝,接著也不忘記向袁樹行禮致謝。

且對袁樹的行禮明顯更加莊重,這讓不少人對段颎和袁樹之間的關系有所猜測。

接著是段颎的弟弟段煨,他也是立下重要功勞的一人,于是被任命為新任司隸校尉,執掌監察百官的重要權力,成為段颎之后的第二任段氏臥虎。

段煨顯然沒有預料到自己會被任命為司隸校尉,大喜之下,趕忙向袁逢、袁樹道謝。

段颎對此顯然也很滿意。

因為太尉和車騎將軍地位雖高,卻沒有了日常實權,只有在大事的時候才會得到任命、擁有重要權力。

對于尋常人來說,這無異于明升暗降。

但是段煨接任司隸校尉這個事情打消了這種猜忌。

司隸校尉的權勢不需要過多的描述,段颎的親弟弟接下兄長的位置繼續做司隸校尉,這用意再明顯不過了。

段氏兄弟的心算是被徹底的安撫了下來,在接下來的袁氏專政時代,段氏兄弟必然會成為重要的外姓成員,并且為袁氏專政的格局竭盡全力。

接著,袁逢提議由董宣擔任虎賁中郎將,由王寵擔任羽林中郎將,至于統領他們的光祿勛一職,則交給了原執金吾袁惃。

這一點也很容易理解。

作為皇帝身邊最重要的兩支禁衛軍,虎賁軍和羽林軍是此番袁氏大軍進入皇宮的最大阻礙,虎賁軍一部甚至死守南宮不投降,逼得袁逢放火燒宮,這讓袁逢十分惱火。

所以袁逢充分意識到了這兩支軍隊的重要性,遂決定用全袁氏班底執掌這兩支軍隊,將這兩支軍隊打造為袁氏私兵,由袁氏家族的鐵桿死忠統領。

他自己的鐵桿王寵統領一支。

另外考慮到袁樹的功勞和需求,另一支交給了袁樹的鐵桿董宣。

他們各自帶領自己在北軍中的班底來重建虎賁軍和羽林軍。

反正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爹和兒子之間不需要分得那么清楚。

最后,這支軍隊總管的光祿勛也被袁氏家族自己人接掌。

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

保護(監視)皇帝,將所有未經允許試圖接觸皇帝的人全部排除在外。

至于原先的光祿勛劉寬……他根本不在場,已經被軟禁控制了,自然就沒了這個職位。

一位九卿級別的大佬就這樣輕描淡寫的失勢了。

而這只是一個開始。

此番袁氏進軍皇宮的第二大阻礙——衛尉統領的宮廷衛士系統也面臨著大清洗級別的換任。

衛尉統領的宮廷衛士主要負責守衛宮門,皇城內的所有宮門都是衛尉的責任區,所以此番袁氏大軍進攻的時候也接連攻破了不少宮門,殺死了不少反抗的宮廷衛士。

當然,這和衛尉袁滂本人沒有太大的關系。

和光祿勛麾下軍隊一樣,衛尉統領的宮廷衛士也基本上都是宦官親信,袁滂就是一塊橡皮圖章,旗下重要的南宮衛士令和北宮衛士令都是宦官安插來的,他根本指揮不動。

但也算是因禍得福,袁滂為此超脫事外,不需要為抵抗的行為承擔任何實質責任。

盡管他這個衛尉的職位是一定會失去的,他不能再擔任衛尉的職位。

在袁氏父子的策劃之中,光祿勛和羽林軍、虎賁軍是監視、控制劉悝的第一道封鎖線,衛尉和宮廷衛士們就是監視、控制劉悝的第二道封鎖線。

未來的皇宮與其說是大漢皇帝的住所,不如說是劉悝這只老家雀的鳥籠,這幾個重要的掌兵職位必須交給絕對值得信任的人選來擔當。

所以袁逢提議由自己的故吏韓馥擔任衛尉,成為九卿之一。

而衛尉手底下最重要的南宮衛士令和北宮衛士令,則由袁氏故吏孫元以及孫元的副手趙然分別擔任,承擔起重要的職責。

至于從始至終一言不發、眼觀鼻鼻觀心的袁滂,自然而然的失去了衛尉這個重要的職位,被袁逢提議調職為大鴻臚,原來的大鴻臚徐正徹底失去了政治前途。

對于袁滂,看在同宗的面子上,袁逢算是給了面子,還是九卿之一,但是沒有重要的兵權了,成為了漢帝國對外交通的代表人,不能算沒有實權,只是地位大大下降了。

對此,袁滂十分平靜的接受了,他一言不發地點了點頭,對此沒有發表任何看法——誠然,他這個衛尉本來就是有名無實,一兵一卒的調動都要受到宦官的鉗制。

陳郡袁氏也是素來不和汝南袁氏有什么密切的來往,盡管當下這個局面已經很能看出點未來汝南袁氏的輝煌意味了,但袁滂還是不為所動。

袁逢倒也沒有太在意袁滂的態度,轉而開始對第三個軍事系統搞操作。

城門校尉系統。

對于控制雒陽各城門的重要職位,袁逢也算是比較看重的,但是這個職位在政治斗爭中的地位明顯不如衛尉、光祿勛重要,所以袁逢就把這個職位交給了袁樹來安排。

袁樹則推薦由盧植來擔任城門校尉這個職位,然后任命廉達為城門校尉司馬,為盧植的副手,接著將十三太保中的其余十二人全部任命為城門侯,各自統領一支人馬看守雒陽各城城門。

這一點為袁逢所認可,于是袁樹麾下最初的十四名核心部下全都得到了封賞,正式踏入了仕途之中,從此不再是白身。

除此之外,原本擔任執金吾的袁惃現在是光祿勛了,所以這個說重要不太重要、說不重要又有點重要的職位就交給了原長水校尉于邈。

然后是北軍五校尉和管制五校尉的北軍中候。

原本的五校尉全部升職了,接下來的五校尉則被袁逢任命了五個往來密切的袁氏故吏擔任,北軍中候則被安排給了和袁氏家族以及袁樹本人都有密切關系的馬日磾。

到這里為止,京師雒陽城的合法駐軍全部都落入袁氏系統之中,由袁氏勢力全面掌控京師兵權,京師雒陽的命脈自此落入袁逢之手。

除了軍事層面,政治層面袁逢也沒有落下。

他首先動手的就是被稱為東漢行政中樞的尚書臺。

尚書臺地位雖然不高,名義上還是少府屬下,但是其職權很重要,距離皇帝很近,把持的好了,能夠就此壟斷皇帝的聲音,在袁逢的布置中有重要地位。

而在袁樹的建議下,將為袁氏立下重要功勞的賈詡提拔起來,令賈詡擔任尚書令。

另一名袁樹重要的部下程立則被袁樹推舉為尚書仆射,為賈詡的副手,兩人一同掌管尚書臺。

除此之外,太常卿繼續由唐珍擔任。

少府繼續由楊賜擔任。

廷尉繼續由郭鴻擔任。

宗正繼續由劉祖擔任。

原大司農梁正被免去職位,由袁氏故吏毛陽出任。

袁逢打算自己退下太仆之位,把這個職位交給原城門校尉陸紆,以示拉攏。

至此,整個中央朝廷的行政基本格局被確立,袁氏本家、門生故吏群體和合作者把持了九卿的三分之二,且重要職位基本上都在袁逢的把控之中。

尚書臺和九卿在袁逢的把控之中,這就意味著袁逢已經基本上控制了中央朝政,再加上雒陽駐軍的袁氏化,則整個雒陽都能算是袁逢的自留地了。

緊隨其后的,當然還不止這些。

袁逢沒有立刻決定自己登上三公之位,而是宣布會議就此基本結束,留下了很大一片空白沒有正式公布。

而受到震懾和控制的群臣也不敢隨意打聽,只能按照袁逢的要求各自回家,閉門休息,等待接下來的大朝會和進一步的公布。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