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硯沒再離開船隊,帶著李小囡,每天都是一大早就下船,騎著馬,逢會趕會,逢集趕集,看完集會,或是沒有集會,就仔仔細細看農事。
這么一路到杭城,李小囡只覺得就是一眨眼,這趟行程,前一半太慢了,后一半太快了。
船隊是清早泊進杭城別業碼頭的,在到達前一個時辰,整個船隊就已經燈火通明,沿途來往于船隊和岸上的小船穿梭不停。
船泊進碼頭,顧硯和李小囡下船就要祭祀,杭城別業的祭祀一向比京城王府隆重講究。
大船穩穩的靠進碼頭,寬寬的跳板從碼頭搭到船上,李小囡跟在顧硯身后下了船,顧硯腳步微頓,等李小囡趕上一步,兩人并肩,跟著前面導引的別業總管事往前。
“就在那座小山,得走過去。”顧硯低低道。
李小囡那身大禮服居然比他這一身重了不少。
“臘月里那一趟也是這一身,我已經練出來了。”李小囡一副淡然模樣。
“咱們先到山腳下祭祀先祖,再到山上祭祀了先祖母之后,就能歇一歇。”顧硯和李小囡說起了閑話。
這禮服不管多重都得穿著,這是他和她要承擔的東西的之一。
“怎么一個山腳,一個山上?”李小囡問道。
“有段閑話,應該是真的。說是那位先祖母說,她和先祖相知相伴了整整一輩子,沒有任何遺憾,下輩子肯定要換個活法,也要換一個人相互陪伴,先祖覺得先祖母說的很對,兩個人就沒合葬。
“先祖母葬在山上,是因為兩人約定,誰先走誰就只能在山下。”顧硯壓低聲音道。
“真是豁達,咱們……”
“咱們得合葬,下輩子還在一起,下下輩子再換人。”顧硯打斷了李小囡的話。
“一輩子呢,還不夠啊?行吧行吧。”
“一輩子太短了。”顧硯聲音里透著說不出的意味。
“嗯。”李小囡抬頭看了眼顧硯,伸手握住顧硯的手。
從山腳祭拜到山上,再從山上轉著圈一路祭拜下來,已經是午正過后了。
顧硯和李小囡換下厚重的大禮服,匆匆吃了中午飯,顧硯去見早就等候著的兩浙路諸官員,李小囡坐了亮轎往別業另一面的迎云堂。
符太太和三位尉娘子已經在迎云堂等了很久了。
亮轎在迎云堂前落下,符太太上前一步,伸手去扶李小囡。
李小囡邁過轎桿,急忙屈膝,“多謝六舅母。”
“世子妃客氣了。”符太太側身讓李小囡先走一步,跟上笑道:“世子妃和世子從大清早祭拜到現在,照理該好好歇一歇,可我們不趕著過來,只怕要生出閑話。”
這樣解釋的話要不要說,符太太來來回回掂量了一上午,還是決定說出來。
世子妃不是他們這樣的人家出身,有些他們這樣人家從小耳濡目染的做法道理,世子妃不一定知道,也許想到偏了,這份姑娘大氣聰明,這話說出來,她知道這個道理,也不過就是多說了句話,她要是不知道,這話不說也許就埋下心結了。
“世子原本要打發人跟六舅母說明兒再來,我不知道這中間的講究,是沈嬤嬤勸住了。”李小囡示意跟在后面的沈嬤嬤。
沈嬤嬤急忙屈膝跟符太太見禮。
“我剛才掃了一眼,像是沈嬤嬤。”符太太先驚訝一句,剛才看到亮轎時,她就掃見跟著后面的沈嬤嬤了,“我還以為自己看錯了,實在沒想到,王妃怎么肯把你放出來?”
“王妃說我念叨了幾十年想到南邊看看,之前沒有合適的機會,王妃說她不放心我,這趟我們大奶奶過來,王妃總算有了能放心的人,就讓我跟我們大奶奶過來見識見識。”沈嬤嬤忙笑道。
“這是你的福氣。”符太太笑道。
李小囡進了迎云堂,在上首坐下,符太太和三位尉娘子依次坐下,丫頭送了一趟茶水點心,符太太就站起來笑道:“禮數夠了,我們就告辭了,世子妃好好歇一歇,或是明兒,或是后天,我們再過來說話兒。”
“六舅母等一等,有點事兒請六舅母幫忙。”李小囡跟著站起來。
尉四娘子帶著兩個妹妹出去,沈嬤嬤示意屋里侍立的丫頭退出,自己垂手站在迎云堂門口,晚晴遞了個長紙條給李小囡。
李小囡靠近符太太,把長紙條遞給她,低低道:”這上面的人家是世子想讓我見一見,有點兒來往,這事兒得請六舅母幫忙,怎么才能跟他們自自然然的扯上來往。”
“是世子的公務?”符太太也壓低聲音。
“應該是。”
“瞧我這話問的,我回去好好看看。”符太太把長紙條塞進袖袋里。
“多謝六舅母。”李小囡微微屈膝致謝。
“這是份內的事,那我先告辭了,世子妃好好歇一歇。”符太太屈膝告辭。
符太太帶著三個女兒,出二門上了車,從袖袋里拿出長紙條,展開,看著上面一排十七八個人名,有三分之二都是她聽說過的,符太太再看了一遍,眉頭微蹙。
這些都是江南頗有名氣的有真才實學的人,為什么要和這些人家女眷扯上來往?
世子這一趟的公務還是海稅司,就算要兼查地方政務,也不至于扯上這些人,王妃的信里一直抱怨世子妃心心念念在格致不在家事,和這些人家女眷來往,只怕不是世子的公務,而是世子妃的想法吧。
世子知道必定是知道的,大約也很愿意給世子妃做支撐……
這位李家女真是不簡單,上次見她離現在也就半年,這一趟看起來就是一副十足的睿親王府世子妃的氣度了。
照王妃信里說的,世子和她好得很呢,這一趟,王妃讓沈嬤嬤跟過來,看剛才沈嬤嬤那樣子,對這位世子妃尊重的很呢……
想遠了,這些人家分布在江南各地,要想都扯上來往可不容易。
說起來,世子妃的格致功夫確實稱得上天縱之才……
符太太捏著那張長紙條,一會兒想想這個,一會兒想想那個,一直想到車子進了自家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