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血  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蠻王

類別: 架空歷史 | 歷史 | 趙石 | 將血 | 將血 | 河邊草   作者:河邊草  書名:將血  更新時間:2013-09-17
 
而在麟州的木華黎,其實也在猶豫,是不是現在南下,在天狼原上,跟西夏左相神武軍司戰上一場,以徹底完成對大帥的承諾。

但與李刑等人商議了一番,無論李刑,還是越來越為木華黎看重的魯烏爾阿拔,都覺得,留在麟州,威懾左廂軍司,比揮兵南下,與左廂軍司決戰來的妥當。

這里面當然存在著一些保存兵力的意思,但最重要的,兩人都認為,既然約定為夏末進兵,那么就應該等一等。

若冒然決戰,重創左廂軍司還好說,但如果一戰之下,左廂軍司大軍云集而來……天狼原雖然開闊,但畢竟不是草原,就那么點大的地方,容不得草原騎兵盡情閃展騰挪,若是戰事失利,多數會被逼回麟州。

而草原部族戰士,又不善守城,決戰失利,士氣大損之下,能不能守得住麟州還真不好說。

加之一路南來,看似輕易,卻途經千里,又在勝州,豐州經歷兩場激戰,人馬都很疲憊,不如借此機會,修整一番,等待南邊動靜,來的妥當一些,畢竟,數萬草原鐵騎陳兵在側,又有麟州在手,實際上,已經牽制住了左廂軍司。

戰于不戰,盡皆在我,先機既然在手,又著急個什么呢?

兩人的話,木華黎深以為然。

而脫黑脫阿,不魯黑臺兩人都沒什么話說,忽難到是急于建功,不過有木華黎。李刑兩個人在。卻都能死死的將他壓住……

木華黎遂決定。駐軍于麟州,觀望時機,之后,令人傳書于河東種懷玉,報之軍情。

種懷玉領河東宣撫副使,掌河東兵權,本來這人就沒有多大志向,幾年間。卻宦途順遂,身居要職至此,也算是個異數。

聽得這個消息,除了為同窗高興之外,卻也沒什么爭功之意,現如今,國武監出來的三個人,之后同入猛虎武勝軍為官,一起隨大將軍趙石征戰至今,卻已都各居顯位。被人稱之為國武三雄,是大秦年輕一代中拔尖的人物了。

不說這些。種懷玉并沒有任何出兵參戰的念頭,接信之后,只是按照約定,準備往麟州運送糧草輜重,一邊則派人,將消息急報京師。

不過離著京師太遠,從京師再到西北軍前,這一圈繞下來,估摸著早已時過境遷,沒什么用處了。

但他也不管這些,覺著只做好份內之事便罷。

實際上,這個時候趙石已經到了慶陽,這也預示著,大秦已然做好了戰爭的準備,比趙石料想中的要快的多。

這不但因為大秦早有準備,而且還在于大秦國庫充盈,加上從景興年間開始,西北道路就是不停的修繕,到了如今,也未曾停止過,這般一來,糧草輜重轉運之事,遠不如當年那般艱難辛苦。

但就算如此,民夫聚集之下,今年的春耕也算是耽擱了不少,只是相比于覆滅西夏之功,這些也就都不算什么了。

在平涼耽擱了一段時日,聚集人馬,整頓軍紀,在大秦成武五年五月初的時候,趙石已經啟程往慶陽。

他走的時候,平涼已經徹底成為了一座大兵營,城中內外,聯營密布,旌旗招展,伐夏大軍,漸漸成型。

在他走的時候,平涼大軍,兵力已經突破十五萬。

除了平涼守軍,猛虎武勝軍之外,其余大部皆是殿前司禁軍轄下,其中還有六千漢中府蠻兵。

等他到了慶陽,平涼方向傳來消息,蜀中南蠻諸蠻王,派了五萬蠻兵出蜀,助大秦攻夏,可以說,只這一下,大軍便已超過了二十萬眾。

這就有點超乎預料之外了,按照趙石的盤算,大軍應該保持在二十余萬到三十萬之間,最好是二十萬出頭便可,多了途耗糧草罷了。

多了五萬蠻兵,加上陸續到來的殿前司禁軍,還有慶陽鎮軍,延州鎮軍,兵力已然超出三十萬。

這當然怪不到蠻族身上,還是得說對蠻族無法控制如意而已,蠻族出兵多寡,都要各洞蠻王商議決出,大秦并無法指定。

派出五萬戰士來,對于南蠻來說,已經是差不多將蠻族戰士派出來了一半,可謂是盡心竭力,只能贊許,無法加以苛責。

當然,這其中少不了成都府知府寧向岳的功勞。

順帶著,寧知府還讓趙飛燕密報于趙石,蠻王博薩年紀漸老,有意傳蠻王之位于幼子,請問于大將軍意下如何?

而且,蠻王博薩除了想取得趙石的支持之外,還想讓幼子娶一皇家貴女……

趙石一聽,差點就惱了,他現在軍務纏身,不知道多少事在等著,哪里顧得上這個,再有,蜀中蠻族王者傳位,卻要聽他這個大將軍的,實在是有些不妥。

要知道,南蠻這里和吐蕃低地以及草原部族完全就是兩碼事,歸義王與他多年相交,天下皆知,而草原部族,克烈部桑昆是他的安達,韃靼諸部的汗王不顏惜班是他的妻侄,以此等事情相詢,還說的過去。

但南蠻……可真沒那個交情。

而且,要娶皇室貴女,怎么還問到他這里來了?難道真當他這個大將軍沒事干,盡是給人當紅娘了不成?

本待訓斥來人,將話傳回去,卻為孫文通所阻。

趙石這里軍務繁忙,顧不得細想,但孫文通旁觀者清,與蜀中很是熟悉,又多有往來,知道這事怪不得蠻族那邊。

要知道,大將軍趙石當年率軍伐蜀,在成都城下,一場大戰,不但擊潰了亂匪無數,而且,連蠻族兵馬,也被殺的落花流水,遺尸處處,連蠻族的蠻王,都被他砍了好幾個。

蠻族驚懼之下,根本沒用秦軍怎么征伐,就臣服在秦軍戰旗之下。

那一戰,不但鑄就了大將軍趙石西秦名將之威名,而且,也讓蠻族上下,懼之如虎。

南蠻說起來很怪,也許是當年諸葛武侯那會兒留下的習慣,越是畏懼之人,反而越能得其崇敬。

趙石威名震于蜀中,蠻族各部族聞之,知道漢人又出了一位大英雄,也正是他們所畏之人,反而額手相慶,皆道難怪能戰勝蠻族勇士,博薩未升任蠻族蠻王那會兒,就已經有蠻人村寨,將大將軍畫像一掛,焚香禱告,當做了神仙來拜了。

等到博薩當了蠻王,卻只有更甚從前,與其他蠻王相比,他可是親眼見到過秦人裝備之精良,作戰之勇猛的,所以,如今趙石名聲越顯,在蠻族中,得人信奉越多,到得如今,蠻族從蠻王博薩以下,已經沒有人再敢起什么反心了。

可以說,也許大將軍趙石以及他的子孫只要在一天,蜀中南蠻便再無起兵之日,若是出了什么事故,趙石只要修書一封,立即便能消弭禍患,比朝廷的圣旨或者蠻王的命令都要好使的多……

如此這般,傳位這樣的蠻族重事,可不就要問問趙石的意思。

其要求娶皇室貴女,也是蠻族中了不得的大事,不問計于大將軍,才怪了呢。

而選在這個時候,也不奇怪,一來,蠻族派出如此眾多的兵馬,算是送上了一份禮物,二來,領兵的,可都是博薩成年的幾個兒子和心腹洞主,估摸著,他也怕幾個兒子在趙石麾下日久,一旦有誰得了大將軍喜歡,豈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在如今的蠻族,傳位于誰,若是大將軍趙石不知道也就罷了,若是傳入大將軍耳朵中,立誰不立誰,也只是大將軍趙石的一句話罷了。

可以說,大將軍趙石威嚴最盛的地方,既不是在漢人這里,也非是草原部族之中,而是在蜀中蠻族,那里有著眾多的年輕強壯的戰士,是拜著大將軍趙石的神像長大的。

大將軍趙石一句話,就足以讓蠻族多數的戰士為之效死,比佛祖現身都管用。

所以說,世事之奇,莫過于此,也可以說是,無心插柳的結果了。

這樣的情形,趙石不甚了了,但孫文通卻很清楚……

他在心里琢磨了一圈,抽空便向趙石建言,蠻王博薩向來對朝廷忠心有加,不能寒了其人之心。

而蠻族戰士兇悍善戰,強于攀援,乃攻城之首選,可為大帥臂助,不如答應下來,以收其心。

如今,蠻王博薩還在盛年,等其百年之后,若其幼子不合心意,廢之即可,大帥何必因些微小事,便遷怒于人?

趙石如今身邊就只孫文通這個將軍府司馬,對他的意見,自然看重,不過其中細節,還要思量一下,遂命來人回報于博薩,等戰事過后,再予他答復,為了讓其寬心,趙石還道,若這五萬蠻兵,建下功勛,他在皇帝陛下面前,才能更好說話,實際上,話語中已經透出了答應的意思……

略過這些不提,趙石既然已經來到慶陽,大秦的戰爭意圖便再無遮掩之必要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