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長城  238 錫蘭雜記 上

類別: 軍事 | 抗戰烽火 | 海上長城 | 流水夜帳   作者:流水夜帳  書名:海上長城  更新時間:2014-06-24
 
四月份開始,海抗軍的海軍還是一邊練兵一邊承擔護航任務。陸軍經過索馬里一戰,開始了擴軍。

去年的十月份,海抗軍從石像島轉移到唐港時還只有幾個不滿編的營。

經過半年的新兵訓練,陸軍的人員得到了大幅度的增添。李廣的感慨是兩個方面的,一是海抗軍的陸軍終于達到了他的目標,一線戰斗力過萬。二是,中國這樣的人口資源大國,即使海抗軍身處海外,陸軍還是最容易擴建的。比起海軍和空軍來說,要容易的太多了。

李廣根據目前的發展態勢,對海抗軍的陸軍進行了調整擴編。

首先是野戰營,擴編成了野戰團,兵力整整翻了三倍,總人數達到五千人(到年底將會滿編)。

其中三個三連制步兵營(暫時不滿編)一個三連制火力營,一個三連制輜重營。一個兩連制的工兵營。一個團部(連級)。

山地營也正式擴編成為一個團,不過這個團除了三個步兵營之外,只有一個輜重營和一個團部。沒有火力營和工兵營。總人數接近四千。

叢林營則正式擴編成叢林團,只有三個步兵營和一個輜重營。總兵力只有三千人。

而白崇福的兩棲連則獨立出來,,擴充為三連制的一個營,配備四十八艘登陸艇。經過是索馬里一戰,海抗軍發現了登陸戰的又一個要素,第一批登陸的兵力絕對不能少,彈藥也不能少。經過工程師們的研究,這個兩棲營有了一個特別裝備,專門配置了不少人力獨輪車,其實就是國內農村常見的那種獨輪車,不過這種獨輪車為了適應沙地通過,專門采用了寬寬的小汽車的橡膠輪胎。

技術兵種的發展在這幾個月時間里,發展速度超過了過去的一年多。海抗軍在去年得到了兩千名理工科學生,這些學生一到石像島就被瓜分了。其中身體條件適合參軍的有近一千人,海軍占了三分之一,潛艇部隊,炮兵,裝甲兵,空軍瓜分了其余。

而一千多沒有能夠進入軍隊的理工科學生,迅速被各個單位哄搶一空。

現代社會,大學生滿地走,李廣根本意識不到兩千理工科學生的珍貴之處。

在唐港,海抗軍已經開始面向東南亞的華人招收學生兵,其中的重點就是理工科學生,李廣希望能在日本發動對美國的戰爭之前再招收到兩千學生兵,那樣的話,他計劃中的艦隊和空軍陸軍將會真正齊裝滿員。

但是這個愿望沒有能夠實現。即使海抗軍的宣傳已經遍及了東南亞華人的圈子,仍然只招收到了不足四百人。要說在東南亞,華人的生活水平比起國內要稍微高一些,教育水平也稍微好。但是實際上,這個時代的教育,一個大學生就完全能稱得上是高級知識分子。而中國人在這個年代的教育,由于千年以來的科舉制度,以及根深蒂固的觀念,學習文科的大學生比例高達九成。

李廣從招收理工科大學生的難度,才真正的意識到了國家的落后。也真正的認識到了,這兩千學生,即使對于整個中國來說也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而蔣委員長如果不是被戰局逼急了,也是不舍得組織如此多的人才提供給海抗軍的。

這個年代,理工科大學生對于中國來說簡直是寶貝中的寶貝,精英中的精英,這些學生即便是搜盡國內一個相對發達的省份都不可能有這么多的,這是中國未來發展的根基。

李廣在意識到了這批學生的寶貴之處后,他甚至感覺到如果真的把這些學生送上戰場,那他李廣不是在為國家做貢獻,而是在犯罪。他很是迅速的做了很多調整。各個軍種,除了必須的崗位,都盡量的不使用大學生。

大部分大學生被李廣迅速分配到了海抗軍下屬的各個工廠,尤其是船舶,潛艇,魚雷,炸藥,火炮,柴油機,坦克這些最為需要技術的部門。

除此之外,李廣還挑出了三四百名理工科精英專門從事幾項重要的研究工作,其中A計劃占用人才最多,達到了兩百四十人。

對于有發展潛力的大學生,李廣還挑出了一百多人送往美國繼續深造。

這兩千多大學生的到來,除了填補了海抗軍眾多空缺的崗位。還在以后的歲月中為海抗軍提供了更多的助力。那就是他們的家人。

在國內能讀大學的學生,家庭經濟都相當富裕。一個擁有一兩百畝土地的小地主,根本就不可能供養起一個大學生。這些學生的家庭很容易的和海抗軍發生了信息上的聯系,然后是經濟上的聯系,再往后就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兩千多戶富裕家庭的影響力是無比巨大的,這些家庭在許多地方都屬于當地的士紳名流,名門望族,他們為海抗軍提供的助益簡直是無窮無盡。

真正的參加到部隊一線的學生兵其實不多,只有不足六百人。但是這六百人對海抗軍實力的提升卻是切切實實的。

先說空軍,除了有二三十個大學生成了飛行員。有七八十個人都被安排到了飛機維修和輔助兵種上。空軍所需要的許多輔助兵種,不是大學生還真的難以完成,比如氣象參謀,比如通訊參謀。

有了足夠的維修人員,有了后勤保障,現在的空軍總算可以有計劃的產出人才了。每個月都能增加十名左右的飛行員,預計到年底,海抗軍能參加空戰的(一線精銳)飛行員數量將會達到一百五十人。第二梯隊的飛行員也將會有一百五十人上下。隨著這些新加入的大學生技術人員的熟練,這個速度甚至有可能翻上一倍。

同樣的,有了大學生的加入,裝甲營也名副其實了。不再是一個連的兵力,守著一大堆的坦克。其實裝甲營不缺駕駛員,也不缺炮手。坦克的駕駛和射擊其實不是很難,一個頭腦靈活的年輕人用不了幾個月就能掌握的非常熟練。

但是海抗軍以前急缺維修人員,根據此前的維修人員的配備,出動兩個連的裝甲部隊已經是極限了。

在獲得了六十個理工科大學生之后,裝甲營真正的名副其實。在編制中,雖然仍然被稱為裝甲營,但是已經是一個副團級的編制。該營擁有六個裝甲連,六個輜重工兵連。人數合計在兩千五百人,其中作戰部隊和后勤人員數量達到了一比一,具備了完全戰斗力。

混成炮營也是大變樣,本來只有兩個具備戰斗力的連隊。炮營的問題不是炮不夠,而是除了大炮,什么都不夠。但是在獲得了六十名大學生之后,別的不說炮術參謀足足夠編制六七十個炮排。(海抗軍一個炮排有的四門炮,有的兩門炮。)這些大學生們在知道了炮兵技術的內容之后,幾個月時間就可以勝任炮兵參謀的角色,對于制定計算射擊諸元,以及圖上作業等炮兵參謀必須的知識已經掌握的相當有水平,假以時日,這些人必將成為炮營的中堅力量。

炮營的五個炮連,在其他條件具備之后,成為五個炮營根本不是問題。將來如果成立五個炮團,甚至五個炮師都有了人才基礎。(順便說一句,蘇聯在二戰中,大規模的火炮使用戰術,實際上也是因為炮兵人才的缺乏,一個成熟的炮兵指揮官往往要指揮數十們火炮,一個團只有一個能夠制定射擊諸元的炮兵參謀一點都不稀奇,其炮手只是負責裝填炮彈等體力活動。)而實際上,海抗軍這個炮營裝備的火炮比起德國或者蘇聯一個炮兵師都不差。

至于海軍方面,像航海長,魚雷長,輪機長,炮術參謀等必須高學歷的部門,現在儲備人員一下子就多了起來,不少軍艦上都是雙崗,甚至四崗。

這一切都是值得的,按照海抗軍的造艦計劃,這些人員還遠遠不夠。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