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  第一百三十八章 圈地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重返1977 | 鑲黃旗   作者:鑲黃旗  書名:重返1977  更新時間:2019-02-03
 
大喜之下說干就干,第一步必定是先要圈定未來置產的重點范圍。

因為俗話說,好鋼要花在刀刃上嘛。

再多的錢那也不能見什么房都要啊,投資總得有的放矢才行。

于是洪衍武就買了張京城地圖開始在上面畫了起來。

而他因前生既知道未來會如何演變,這一世又屢受父親的啟迪和教誨,那做出判斷自然再明智不過了。

最終定下的核心區域就在長安街以北,安定門往南,西至西單西四,東到東單東四這個范圍之內。

至于為什么這么圈?

理由相當充分。

首先就是因為這個范圍里的房子最好。

要知道,在城墻被拆之前,京城是呈“凸”字形的,分成內、外兩部分。

內城在北,平面呈東西較長的長方形。

外城在南,亦稱南城,東西各寬余內城五百米有余。

而內城又分為三重,也可看作是三個同心圓。

中心是紫禁城,第二重是皇城,第三層為圍繞皇城的大城。

過去人們常說“內九外七皇城四”,即內城九門、外城七門和皇城四門。

說的雖然是城門,卻也很好地概括了京城的輪廓。

另外,傳下來的老話兒又有“東富西貴”一說。

這話的意思指的是,內城城西多是天潢貴胄的“府門兒”,內城城東多是官僚政客,巨賈富商的“宅門兒”。

至于為什么會有“東富西貴”的現象產生呢?

這是由京城昔日的布局決定的。

一來,長安街是內城唯一直通東、西城的緯線。

而它的中段卻因皇城的存在而被封閉了。

因此在清亡之前,京城東西的交通非常不便。

必須往南繞行前三門,或往北繞行地安門外。

明清兩代一直如此。

這就造成了同系一城,東西兩邊卻相對隔膜的局面。

二來,府門兒,即王府。

里面住的,是愛新覺羅子弟中最上層的部分。

他們的這些府第可以不受本旗地界限制,選擇的都是環境較為安靜和宏敞的地方,許多是依明朝的宅第改建。

最標志性的例子,就是京城西北的什剎海周圍與積水潭以南,這片京城最風光旖旎的地帶,成了他們定居的首選之區。

而像洪衍武外祖母家居住的“半畝園”,雖然在旗人堆兒里,已經算比較煊赫的府邸了。

但仍在身份地位上與真正的親王貝勒沒法比。

所以完顏氏才會住在城東,從地段上就彰顯著地位的距差距。

如果有誰再有心去查看一下統計數據,那就更可以說明這個問題了。

因為京城的清朝王府,在西城有十分之七,東城只有十分之三。

而東城的十分之三中還包括一些蒙古王公的府第。

這就足以說明,“西貴”是具有實際意義的,并非泛泛空談。

反正總而言之吧,洪衍武現在圈定的地方,那目標定的絕對的穩、準、狠啊。

說白了就是過去的皇城范圍,又大了那么一圈兒。

但這一圈兒可不是白大的,額外把“積水潭”、“什剎海”、“國子監”、“簋街”全都囊括其中了。

絕對是京城除了紫禁城以外,最核心的中心地帶了。

不用多說,這個范圍之內,自然有著京城最好的宅邸。

估計隨便找一個規整點兒的院子,最少也夠區級文保級別的。

其次呢,洪衍武圈定這個區域,還因為這個范圍里的房子是可以永久保留下來的,不會遭遇拆遷的風險。

他和一般人不同,絕對不缺錢,沒有一點惦記借拆遷發財的意思,也沒這個必要。

他更看重的是這些核心資產的升值與利用。

在他的眼里,這些房子如果買過來都是帶著房契的。

那是可以作為基業一代代傳下去的,和那些文玩字畫沒什么區別。

如果有,就是更具實用性和商業應用性。

總不能他好不容易買了房子回來,又費了半天勁修好的房。

沒美上幾天呢,等九十年代政府一聲令下,再給扒了。

那他不是賠本兒賺吆喝嗎?搗這個亂干嘛。

有這工夫,還不如多收幾件字畫古董或者珠寶玉器呢,對不對?

當然,具體范圍圈畫好之后,洪衍武也不能光自己得意啊,他還得讓他親爹給掌掌眼呢。

這一是為了挨幾句夸,二也是需要老家兒的支持。

想想看,買這些房,那過戶總不能都用他的名兒吧?

實在太招眼了。

那好,家里人從上到下誰也甭跑。

從爹媽到兄弟姐妹,那都得挨個把身份貢獻出來,過戶當地主。

可這事兒,要沒老爺子首肯,那怎么能成啊?

就說大哥吧,那肯定堅決反對啊。

不說被“運動”嚇成了耗子,他不敢置產,也會說買這老些房沒用,是糟踐錢玩。

全家人除了懂得經濟之道的父親,恐怕誰也不明白這些房子的價值,誰也不明白他為親人們謀劃的苦心。

果不其然,洪衍武的想法是對的。

洪祿承看了他的地圖,聽了他的打算之后。

確實大體上認同了他想趁著私房買賣政策恢復不久,價錢尚低,在京城的核心區域買房置產的主意。

也贊成他把房產分列在全家老小的名下,以避免招眼和出風頭。

甚至還覺得他肯自己掏錢買房,卻愿意劃在哥哥和妹妹名下,很有點大公無私的勁兒,值得表揚。

但老爺子唯獨不明白的是,自己明明跟洪衍武說過,清代商業區主要分布在東四、西四、東單、西單、鼓樓和前門附近。

那為什么兒子就沒在這些個最繁榮的地方動心思,弄點鋪面房呢?

反倒是以這些地方為止步范圍,擺出一副堅決不碰的勁兒呢?

難免的,就得問個究竟。

沒想到這下算是摸到洪衍武的癢癢肉了,這小子立刻眉飛色舞起來。

他把前世的經歷拿出來冒充先知先覺的本事,指著地圖,給他爸爸好一通神侃啊。

那意思是隨著經濟發展,城市擴容在即,這些主要商業大街很快就會滿足不了交通、商業上的要求了。

因此這些老的商業大街正是拆遷改造的第一批改造目標。

到時候馬路會加寬,商業大樓會林立。

既然買了房就會毀于一旦,那他又有何必要摻和其中呢?

難道為了國家給的那點補償么?

這年頭的標準……

嘿嘿,費那個事兒干嘛。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這些老的商業繁榮地區靠買房沾不了嘴,可也不要緊。

因為國家改造好了,以后還可以租下來啊,照樣可以分潤其中的利潤。

還有就是經濟發展,國門開放,外國和外地來京的游客增多是必然的。

那么在他圈定的范圍里就會涌現出靠吃景點的新型旅游商業區。

滿眼望去,幾乎是比比皆是啊。

什么故宮、北海、什剎海,南鑼鼓巷、國子監,還有景山、簋街……

哎?等等,怎么這么糊涂啊?

嘿,怎么把雍和宮給拉外面了?

不行,這必須得圈回來這個……

不同于洪衍武神采飛揚地指點江山,流著哈喇子似的盯著地圖瞎畫著。

他親爹可是一副不敢相信狀,差點聽傻了。

不過千萬別誤會,洪祿承并非是為了兒子的遠見卓識而驚訝,他驚訝的是另一件事兒。

“你說什么?你覺得這些商業大街會拆?嗯,你想的或許有幾分道理。可……可前門為什么也要拆?”

沒容洪衍武開口,老爺子接著就反駁了。

“不,不能啊。你這純屬瞎掰。拆了‘大柵欄’蓋大高樓,這怕不合適吧?那是從明朝開始就形成的商業街,它礙著誰了?幾百年來那是京城的象征啊。”

“噢,大觀樓、聚德全、馬聚源、瑞蚨祥……這些老鋪戶的小樓全給拆了蓋大樓,就那么直戳戳對著前門樓子?像話嗎?”

洪衍武趕緊解釋。

“爸,拆了不是為了擴充大街嘛,以后街上汽車多了。現在這樣哪兒行啊?由南至北得貫通才好。”

“另外您也甭急,到時候肯定不是拆了蓋大樓,而是拆了后再給挪位。路讓出來,旁邊蓋新的商業街,依然還是仿照原樣給蓋老式的小樓……”

得,這兩句話不說還好,一說洪祿承更急了。

“你這話說的太沒腦子。南北貫通?那你也不看看,前門樓子擋著呢,后面就是天安門,故宮。它貫通得了嗎?真想南北貫通,從玄武門修到新街口,從京城火車站修到東直門,兩條大路不行?非得跟前門頭嘍這塊較勁?”

“還有什么?你說挪位修新的商業街,還修舊式樣的小樓?你可真夠敢想的。從明到清,再到解放,這些老鋪那都是各家商戶自己出巨資修建的,風格有西有中,工料就各不相同。這是京城甚至全國空前絕后的商業街啊,其他任何幾條商業街都比不了。你重建?憑你行嗎?”

“再說了,你就是能重新蓋起來也不是老的了。腌菜的都知道,新缸哪兒有舊缸香啊?好嘛,到你這兒,說拆就拆,也不想想,拆了就沒了。不能,不能,絕不可能……”

好嘛,這通數落,連《鋸大缸》的戲詞兒都出來了。

給洪衍武訓得直翻白眼,又有苦難言。

因為他招誰惹誰了,真是白白替別人挨頓擼啊。

不過這話他也聽得心里一動。

他知道,歷史上有些事的解決方式未必就那么盡人意,也確實存在著更好的可能。

不說別的,按老爺子這說法,前門這地方拆的就多少有點太可惜了。

要是大柵欄的商業氛圍始終保持現狀,不沒落為低端商品發售地,不殘破的讓人慘不忍睹,不充滿了安全隱患又缺乏資金修繕。

要是九十年代之后,前門地帶能像“什剎海”區域那樣發揮出吸金效益來。

相關部門未必不能找到更好的方式改造、保存這片地區。

對對對,要是我……或許……

說來也巧,正在洪衍武有點興奮,往深一步想的時候,洪家屋里的電話響了。

洪衍武見電話就在身邊,隨手便一接。

沒想到里面登時傳來了二哥欣喜又帶著焦急聲音。

“老三,老三,你在呢?你快跟爸媽說一聲,你嫂子要生了。人已經送協和了……”

開二群了,群號:608640021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