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歷經安史之亂、西原之亂、牛李黨之亂以后,皇帝的廢立大多由宦官把持,政治腐敗,國勢由盛轉衰,昔日的輝煌不再。
各地的藩鎮趁勢紛紛擁兵自立,脫離中央,各霸一方,劃地為牢。那些節度使們一個個兵強馬壯,時常窺視唐中央政府的龍椅寶座,和中央軍對抗。為了平息藩鎮的禍亂,朝廷軍費大幅增長,導致國庫空虛,唐王朝的國運江河日下。
唐文宗開成四年(839),淮南丞楊居本加封金吾將軍,奉皇命戍守溆州。溆州府衙設在龍標縣城(今洪江市黔城鎮),在楊居本的領導下,軍民合力開拓湘、黔、渝五溪侗寨。
二十余年過去了,楊居本的夫人吳氏仍然沒有生育,父親楊臨牒算是坐不住了,多次催促兒子楊居本,盡快納個小妾,為弘農楊家續個香火。
楊居本每每口頭答應父親,可是又不忍夫人傷心,一拖再拖,轉眼間就四十歲出頭了。古語云:“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其實吳氏她比任何人都焦急,也勸丈夫娶個小妾,楊居本都搖頭:“夫人,再等等唄,說不定我們的兒女緣分還沒有到呢。”
于是乎,吳氏不再勸阻,一有空就去地母廟拜祭,希望上天賜給他們一個孩子。
也許是吳氏的誠心感動了上天,唐咸通元年(860年),吳氏終于懷上了孩子。她的肚子一天大比一天了,遠在京涼村的公公楊臨牒整天樂呵呵的,有事沒有事的不時寫信問兒媳的情況,叮囑楊居本必須照顧好兒媳婦,這讓吳氏甚感欣慰。
六月五日,從早晨開始,雨一直在下,淅淅瀝瀝的,到了晚上就風雨交加了,還伴著電閃雷鳴。
朗溪托口,楊居本書房內,燭光高照,是夜他久久不能入睡。前些日子,郎中到府內給夫人把脈,很有把握告之,夫人將在十天后生產,可是今晚今天就是最后一天了,夫人的肚子毫無任何征兆,莫非郎中是個庸醫不成?
“可是也不對呀,這么多年,我偶感傷寒,郎中都藥到病除,難道是孩子在考驗我的忍耐性?”楊居本自言自語道。“不管那么多了,只要母子平安就好。”想著想著,他就在書案上睡著了。
夢中,楊居本一個人在深山中打獵,追著一頭麋鹿,跑了六七里地,總是夠不著。追至一片茂密的叢林,麋鹿突然不見了,倏地一聲跳出一只野花豹,朝他猛撲過來,楊居本一拳打去,花豹消失了。而后又跳出來兩只大老虎,一前一后的對著他狂吼,楊居本一時無法脫身,卻不知道什么時候夫人又站在了身后。
“咋辦?快來人啦——”楊居本被嚇醒了,一身冷汗。
“老爺,夫人要臨產了——”丫鬟在門外輕聲道。
“娘的,這夢來得真及時。”楊居本喜不自勝,于是顧不上披衣就開了門。
“快去叫產婆,快——”楊居本匆忙去了廂房,未幾產婆潘氏就到了,他只好在屋外靜靜的候著,“這小子怎么還不出來,急死爹了。”
“哇——哇——哇——”屋內傳出了嬰兒的啼哭聲,干脆利落。說了奇了,這哭聲一落音,大雨就逐漸消停了,閃電也隨之停止,此刻正是六月六日寅時了。
丫鬟打開了門:“老爺,快快請進,夫人生了個小少爺。”
楊居本喜不自勝,三步并作兩步到了夫人床前,抱起兒子,左看右看,又看看夫人,道:“我終于有兒子了,楊家后繼有人了,辛苦您了,夫人。”
孩子睜開了眼睛,看著楊居本,一眨不眨的,若有所思,楊居本道:“小狗崽,才出來,就會思索,而今國家四分五裂,思家思國思社稷,就取名再思好了。”
“奶名狗崽,老爺真逗趣。”吳氏笑了笑。
“老爺,小少爺粗眉大眼,天堂飽滿,將來一定是個頂天立地的大將軍。”丫鬟眉開眼笑的。
“恭喜老爺,賀喜老爺!狗崽好呀,健健旺旺,楊家世世代代興旺發達。”產婆潘氏在一旁道。
“管家,快拿銀兩——”楊居本高興地說。
“是,老爺!”管家道......
“多謝老爺打賞——”潘氏道。
“夫人,你看我,盡顧說話,喜事就要同樂——”
“管家,快去吩咐廚房弄點好吃的來,還有明晨多備幾個好菜,酒要上乘。”
“潘嬸,您也累了,今晚就在府里住下,以便照顧他們母子。”
“多謝老爺——”
“潘嬸,就有勞您老人家了,我去書房寫封信,給家父報個喜……”說完,楊居本樂呵呵地走了出去……
母親吳氏乃苗家名門望族之女,知書達理。丈夫楊居本常年征戰在外,公務繁忙,相夫教子就成了吳氏生活的主打,后來又給楊再思添了一個弟弟再韜。
入鄉隨俗,在父親的默許下,兄弟二人的生活習俗、服飾、語言皆學苗蠻子弟,和苗蠻沒有區別了,互相稱兄道弟,親密無間。
加之父母為人寬厚善良,繼承遠祖清白遺風,愛民如子,父子、兄弟皆與當地苗蠻關系十分融洽,和睦相處,建立了魚水深情。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細節,為后來楊再思建立飛山峒寨、據拒敵于領土之外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楊再思自幼聰穎清秀,勤奮好學,與弟弟再韜在父親業余傳授下,熟讀四書五經和兵法,苦練刀槍棍法,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到了14歲那年,楊再思就長得比楊居本還要魁梧健壯了,勇猛無比,文韜武略。
公元875年6月,黃巢率眾在冤句響應起義后,起義戰爭長達十年之久。社會動蕩不安、百姓生活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五溪流域,也發生了幾次小規模的農民起義。
農民起義軍與朝廷對抗,生靈涂炭。有時農民軍為了爭奪領地和財富,互相殘殺,這一切少年楊再思都耳聞目睹,頗有感觸——“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楊居本時常告誡兒子說:“有國才有家,沒有國家何在?國家只有統一,才會太平,人民才可立命。國富則民強,國貧則民弱。”在父親的嚴格教育下,楊再思沒有偏入造反的軌道。
京涼村是楊居本初到苗境徙居之地,楊再思長到18歲那年,他奉父親之命,帶著部將回到老家募兵。
因為父親的威名,楊再思在京涼一帶,沒有費多大周折,就募集了數千苗蠻子弟,他把部隊拉近了深山老林。
在異常艱苦的環境下刻苦訓練,風雨無阻,士兵一個個生龍活虎,斗志昂揚,練就過硬的軍事素質和思想素質,以一當十。
苗款道:“爺里,火燒冬蟲風吹過,火燒眉毛話眼前。九溪陽峒的爺里,開天進地的視察。先說楊氏一代,長出楊王天子,十二周姓,十親百將,落進城步京涼橋坪,木瓜橋上好打傘,京涼橋上好走馬,停兵歇馬,停馬歇兵,鐵旗不擔自動,十鼓不打自響,白馬不騎自行,翻身上得刀,復身下得塘,十京百將,習得百般。”這就是對楊再思在京涼練兵時期軍事訓練的真實寫照。
不出幾年,京涼山窩窩里走出了一支紀律嚴明、英勇善戰的苗蠻子弟兵,首領就是楊再思。
唐中和三年(883年),楊再思23歲,隨父守護敘州,在平叛中奮勇殺敵,屢建功勛,顯現出過人的軍事才能。事后,經江陵節度使向朝廷舉薦,任敘州知州,領五溪峒。
對那些不懷好意的部落武裝來襲,楊再思毫不畏懼,率領他的楊家軍,多次與周邊的各種勢力相斗爭,保唐護境。由于楊家軍一個個武藝高強,作戰勇敢,很快幾年間楊氏集團便成為湘西南較大的軍事力量,和靖州潘金盛、邵州的昌師益、徽州的楊承磊遙相呼應,成為桂北、湘南、黔東南、川東南、渝西南幾省交匯的四大軍事集團。
在十余年的征戰中,楊再思的思想日漸成熟,認為老百姓和軍隊乃血脈相連,“民有休養生息、民有其耕、民有其樂、民有其安”才是社稷之福,人民之福。
敘州城附近有一片廣袤的濕地,方圓百里。水面寬闊,河汊縱橫,泥沼兇險,峽谷幽深,儼然一個小“毛兒蓋”、“沙家浜”。敘州城就是楊家軍的大本營,說城不妥,其實是一座水寨,它隱藏在濕地中央,連天的蘆葦遮住了視線。城外,水軍戰船在水面來往穿梭,潛伏在蘆葦叢的弓弩手時刻瞄準著。
馬殷在稱霸為王的過程,他在湖湘地區先后奪取十余州郡,鄧處納、蔣勛、楊師遠、唐世旻、陳彥謙、劉存、陳知新、蔡結、李業、李饒、可璠、曾景仁等州郡首領,都被擊敗了,無一不被馬殷擒斬,或坑埋或自殺。占據湖南全境的軍閥馬殷,勢力日益膨脹。
“鹽王馬殷”不斷派兵征伐五溪少數民族領地,不少首領懼怕馬殷的勢力,紛紛獻土“歸附”,馬殷的楚國對五溪之地實行蠶食政策,戰火在熊熊燃燒著。
夕陽西下,楊再思站在龍標城頭,眺望遠處,晚霞如火。他喃喃自語:“這世道何時才可以太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