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華路之我不為刀俎  第335章 笑傲二寶頂

類別: 賭徒 | 善行 | 蒼狼國 | 榮華路之我不為刀俎 | 修仙狂徒   作者:修仙狂徒  書名:榮華路之我不為刀俎  更新時間:2019-09-07
 
辛棄疾擺手道:“不必多禮,以后我想喝油茶,有的是機會。”于是又饒有興致和楊通文談起用兵之道來。

“馬軍的傳統做法是百騎齊發,正面從多個點沖破對方步兵戰線,直抵陣后,再勒馬回身反向沖擊。”

“騎兵反復沖擊,不在于殺傷,而是隨時截斷敵方任何兩個士兵之間的聯系,使單個的步卒產生孤立無援之錯覺,導致個體失去戰意,進而發展為群體的潰敗。”

“然。騎兵沖鋒時有如鐮刀割麥,極高的速度造成巨大的能量,單獨的步兵一旦正面被撞,不會有任何格擋或反擊的機會。”

“步卒應對馬軍的手段,在對方沖擊時,有意識地在戰線的某些位置讓出真空,引誘騎方下意識地集中向這些路線行進。待其殺入陣中之后,我陣雖破卻不散,一路上在兩邊集結固守,讓出前方空間任由敵人沖刺。”

他們兩個說著說著,就談到如何組建騎兵上面去了。

“哎,幽云十六州喪失殆盡,大宋無養馬之地也。”辛棄疾長嘆了一聲。

“大人不必如此。”楊通文道。

“有何良策?”

“雪峰山脈南段有綿延八十余里的大南山,高路入云端,崎嶇險峻,千回百轉,左右盤桓。上有四十八坪,四十八溪,坪坪芳草茵茵,溪溪清流涓涓。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既有北國草原之蒼茫雄渾,又有江南山水之靈秀神奇。23萬畝集中連片的天然草山草坡,實為牧馬理想之地。”

“那南山上可有飲馬之湖?”

“當然有。山之南端有一湖,名茅坪湖,地勢寬廣,水面廣闊,湖水清澈碧藍,兩岸峽谷奇特幽靜,爛漫山花、滿坡牛羊倒映水中。水中還有不少魚類,自由沉浮戲水,悠然自得。”

“可謂是一舉兩得啊,今日不虛此行也。”辛棄疾越說越激動,有點想去南山勘察的沖動了。

“楊某在南山牧馬之夙愿終將實現,徒以有大人也。”楊通文感慨萬千。

是夜,辛棄疾和楊通文同處一室,兩人難以入眠,于是步出中庭,星光依稀可見明滅。

夜空中,北方玄武七宿格外耀眼,西方白虎七宿黯淡失神,南方朱雀七宿忽明忽暗。

楊通文問辛棄疾道:“大人,此天象如何解?”

“天象,本使未做深細研習,愿聞將軍詳解。”

“僅我個人之見而已。西方之星代表西夏、金國,二者原本我大宋之疆域,星象顯示江河如下也,不足以吃掉我大宋。”

“南方星宿作何解?”

“南方之星乃大宋也,閃爍不定,實乃戰和不定,有一統中原之實力,卻無一統中原之決心,君王無雄才大略,成不了氣候,未來周邊永無寧日。”

“正北方無大國,為何如此異常?”

“北方之星遙遠不可及,新興之星,二十年之內,漠北蒙古將崛起于草原,黃金家族必吞我大宋矣。”

“可有破解天象之法,挽救我大宋之危難?將軍。”

“大人,天意不可違,順其自然吧。”

于是二人無話,久久仰望星空。

辛棄疾和楊通文赤水峒會面之后,在城步寨小住了幾天,去了南山和多處適合練兵的地方實地勘探,認為楊家將集團之所以興盛三百余年,得益于城步寨獨特的地理優勢、尚武傳統和忠勇愛國的精神。

宋代城步寨仍然沿襲飛山公楊再思的軍事體制,苗民亦農亦軍,以農養軍,以軍護農,多個鄉寨成了鄉勇準軍事組織,擴建了七個軍事訓練的練兵場。練兵場分別設在墻背底(大竹坪三組)、石門樓(大竹坪二組)、栗林背(大竹坪一組)、團尾定(大竹坪五組)、三門樓(大竹坪十一組)、營堡場(城步縣行政中心旁大廣場)、大巷子(大竹坪楊氏官廳),上官村周邊存有八個烽火臺,即云霧嶺、燕子山、馬鞍山、雷公尖、馬屁股、豬婆界、漏通風、白山等烽火臺為寨內哨卡和戰情觀測點。

為了更好的觀察周邊省縣的情況,楊家將集團在城步寨周邊制高點增設了更大的烽火臺:三地烽火臺(今大古管區鐵巖頂),負責掌握新寧、武岡、城步三地的軍事動向;高寨烽火臺(今梅溪與杉坊交界處),負責瞭望綏寧、武岡、赤水峒的軍事動向;虎形背烽火臺(今茅坪鎮宋溪江),負責觀望赤水峒軍事動向;兩省烽火臺(今蘭蓉鄉二寶頂),負責偵察湘、桂兩省區的軍事動向。烽火臺均以狼煙為號,一處有事,其他各處均發兵前往支援,各處烽火臺情報往來都以信鴿聯絡。

楊通文陪同辛棄疾到各處練兵場轉了一圈,辛棄疾看到苗兵整容嚴整,作風良好,一個個生龍活虎、身懷絕技,贊口不絕,對改良的諸葛弩30連發很感興趣,還親自試射了一輪。殺傷力遠遠超過單弩發射,辛棄疾大悅:“有此戰器,金兵汗顏也!”

楊通文道:“自飛山公以來,城步寨楊家將一心保民護境。怎奈朝廷自保駕都督元帥再興公殉難之后,不再重用我楊家將,此乃英雄無用武之地也。”

辛棄疾道:“朝廷之上奸臣當道,無可奈何也,楊家將已經盡力了。本使欲往二寶頂烽火臺,不知可行?”

楊通文道:“二寶頂位于武岡軍城步寨東南部的攔牛峒境內,與新寧縣、廣西路資源縣毗鄰,屬南嶺之一的越城嶺山脈,為武岡軍境內第一高峰。地形地勢高亢,群山巍峨,萬嶺參差,蔚為壯觀。”

辛棄疾道:“這么說來,那更值得本使一去了。”

楊通文繼續介紹道:“此地設有烽火臺,既有茫茫原始次森林,又有廣闊高山草甸,更有神秘莫測的云山、云海等自然景觀與天象。天氣晴朗,視線清晰之日,登上山頂,極目遠眺,四周之景可一覽無余。”

辛棄疾道:“真是一覽眾山小啊,冬日可有將士駐守?”

楊通文應道:“將士一年輪換一次。冬日之時若天氣極寒,在山上可觀落差達數百米霧凇之奇觀。”

辛棄疾道:“寒冬酷暑,苦了將士們,那本使得去二寶頂一趟慰問慰問。”

楊通文道:“多謝大人!大人如此體恤將士,乃我大宋之福也。”

翌日,早飯過后,楊通文選了一些貼身侍衛,帶上干糧和慰問物品,就出發了。他們騎著馬去了攔牛峒,兩個時辰之后就到了抱木坪寨。一行人沿著河谷的小路往山上行走,兩岸陡峭的峽谷碧水蕩漾,上山野花盛開,紅的、黃的、紫的、白的,滿上遍野,真入眼。正所謂“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蓋若此也,山上的野花不甘寂寞,在微風中搖曳,似乎要和山中的桃花媲美。

泉水叮咚悅耳,水聲潺潺。一行人在鳥語花香的山林行走,偶爾看到三三兩兩的吊腳路矗立山間,苗民們在地里忙碌著,全然不理會這些不速之客。不時傳來婉轉的山歌聲,那一定砍柴的少年郎和采藥的小阿妹在唱情歌。辛棄疾走累了,下馬捧了幾把泉水灑在臉上,涼颼颼的,又忍不住喝了幾口,清涼甘甜,感覺真爽!

上山頂的小路越來越窄,愈來愈難行。背著行李的隨從明顯體力不支,被他們甩出遠遠一大截。兩人終于到山頂了,群山蒼茫,辛棄疾往下俯視,城步、新寧、廣西資源三縣(寨)及周圍百余里的湘桂河山,一切盡收眼底。

他禁不住哀傷低聲吟道:“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楊通文還是聽得很清楚:“好詞,好詞,可否是大人所做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辛棄疾應道:“將軍好記性,此下中國四分五裂,不知何時我大宋才北定中原啊?”

“飛虎軍建成之時,就是王師北定中原日。”

“朝廷只準允本使招募二千五百步馬軍,而金國擁兵數十萬,區區人馬如何抵擋?”

“是呀,那些兵權在握的將領一個個驕橫跋扈,可是打起仗來都成了逃跑將軍。”

“一將功成萬骨枯。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將不在勇,而在于謀。如一個勇謀兼備的將軍帶一支紀律嚴明、驍勇善戰的精兵隊伍,何愁國家不統一也?”……

隨從們斷斷續續地都上來了,一個個氣喘吁吁的。看來都累了,于是大伙在一個開闊的地帶坐下來,歇息了一會。

山風吹過,帶來了不同味兒的花香,沁人心脾。此地離烽火臺還有好幾里的山路,一個隨從提出先去烽火臺,傳達安撫使前來慰問的訊息,立即被楊通文阻止了。他要來個突襲巡察,檢驗一下烽火臺的將士是不是守備松懈。

為了不讓守備的軍士發現自己,離烽火臺還有二三里地的時候,楊通文下令隨從都下了馬,牽著馬緩慢朝烽火臺方向行進。隨從在前面走,楊通文和辛棄疾則故意在后頭走著,與他們逐漸拉開了五十米的距離。

不到一盞茶的功夫,巍峨的烽火臺就出現在辛棄疾的眼前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