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沒有臨時公函,十來個隨從剛剛踏入烽火臺的地盤,二百守軍重重圍住了他們,一陣打斗之后,隨從們都被繳械了,一個個被五花大綁了。
隨從楊通甫大罵:“奶奶的,老子是陪安撫使大人和楊通文將軍來慰問你們的,竟然敢如此無理?”
一個校尉走過來,啪的一聲給了楊通甫一個耳光:“沒有公函,叫什么叫?本校尉我只認公函,不認人。”
“大哥,這家伙打我的臉,你咋不出聲啊?”楊通甫急得大喊。
“你說楊通文是吧,我不認識。軍事禁地禁止撞入,你不識字嗎?都給我站直了,今天我要問問你們為何擅入烽火臺?”校尉舉起了皮鞭,眼看皮鞭就要落下去了。
楊通文隔著老遠高喊道:“不得無禮,放下鞭子!”
守備軍的文書認識楊通文,連忙阻止了校尉:“楊將軍我認識,沒有假,快拜見將軍。”
校尉收好皮鞭:“末將見過將軍,方才冒犯,請將軍恕罪。”
楊通文拍了拍校尉的肩膀,哈哈一笑:“做得好,你何罪有啊?”
“多謝將軍!兄弟們,集合!將軍來看望我們了。”校尉說完,二百士兵迅速站成了方陣,手握兵器,等著楊通文檢閱。
“兄弟們,這位是闖入五萬金軍營中活捉叛徒張安國、威震山東的大英雄——荊湖南路安撫使辛大人。”楊通文大聲地介紹說。
“大人神武,大人神武!”
將士們對著目光有棱、紅頰青眼、壯健如虎的辛棄疾高喊。
“好漢莫說當年勇了,大宋的未來就依仗諸位后生了!”辛棄疾擺擺手。
“烽火臺我不是給你配備了300人馬嗎?還有一百呢?”楊通文問校尉。
“回將軍,還有一百人在附近的山林種地,一會半會回不來。”校尉道。
“好樣的!以農養兵,以兵護農,不愧是我楊家軍的楷模。”楊通文連連夸贊。
“辛大人,請您給將士們訓導吧!”楊通文說。
“諸位,本使想在城步寨招募飛虎軍,不知你們愿意加入否?”辛棄疾一臉嚴肅。
“抗金殺敵,絕不退縮!我等愿意追隨大人!效忠將軍!”……
隨后,辛棄疾等在校尉的陪同下,登上了烽火臺瞭望,他看到了南邊有一大片高山草原,方圓約百里以上,群山異常平坦而寬闊,儼然北方的草原,數不清的馬群在悠閑的啃著草兒。
往下看,山腰是原始次森林,植被豐茂,苔蘚、野草、灌木、杜鵑等隨處可見。
辛棄疾邊走邊問楊通文:“此處叫什么?為何有這么多馬匹?”
楊通文回道:“此乃十里平坦也,我楊家軍的戰馬基地,馬匹數以千計。此地風景奇特,因風大之緣故,上面植物大多十分矮小,部分背風區域的樹木形成了天然的盆景園。”
辛棄疾不由稱贊:“想不到楊家軍未雨綢繆,豢養戰馬藏于此山,本使佩服之極。”
楊通文道:“急天下之所急,我楊家將素來不打無準備之戰。”
辛棄疾道:“將軍所言極是,運籌帷幄,決勝于千里之外。若再辟東山為養馬場,我大宋騎兵何愁無馬焉?”
“哈哈哈——”兩人相視而笑。
“東山馬場之事,本使回潭州即修書,奏請圣上批準便是。”
“有勞大人了。”……
楊通文將帶來的豬肉、羊肉、牛肉、蔬菜、水果分發給了將士們,守備校尉執意挽留楊通文、辛棄疾等吃了早晚飯再走,楊通文堅決推辭道:“我和辛大人還要去別處巡察,就不要麻煩了!”
辛棄疾對二寶頂烽火臺的守備將士非常滿意,尋思道:若所有宋軍部隊都若此耳,大宋一統中原大有希望了。
荊湖南路匪患雖然平息,但是經過多年兵災,武備空虛的問題暴露無遺。辛棄疾在城步寨巡視后,對楊家將武裝集團的軍力、軍備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就將組建地方特種部隊的重任交給了楊通文。而后他上書朝廷,要求把這支還在籌措中的軍隊劃歸自己名下,不受其他官員的節制。
朝廷當然不會同意這樣的“無理要求”——這是典型的擁兵自重。但是,建功心切的辛棄疾看不懂朝廷的意思,他以為朝廷是因為不了解情況才駁回他的建議。
“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他就把朝廷的命令按下不發布,日夜親自督促建軍事宜,打算先斬后奏。
在建營過程中,遇到了缺少瓦片的尷尬。辛棄疾當即下令到居民家里把蓋溝的瓦取來建軍營。有了楊通文的協助,百姓紛紛捐獻瓦片。
不到兩日,瓦片就籌措完備。雖然辛棄疾到荊湖南路只有短短的一年,但他早把湖南人“霸蠻”的功夫學到了家。他行事起來雷厲風行,精明干練,事后辛棄疾得到了孝宗皇帝的嘉獎,實際上卻是多方得罪,四處樹敵。
地方官員嫉恨他斂財擾民,斷了他們的財路,威脅到了他們的勢力范圍,時不時有人向朝廷打小報告,辛棄疾依然我行我
連朝廷也開始對他放心不下了,萬一這種“先斬后奏”的行為在朝內蔚然成風,國家豈不失控更何況人心隔肚皮,如果某些人手握重兵而居心叵測怎么辦
辛棄疾這樣不諳世事大而化之的英雄為湖南官場所不能容,不少地方官員紛紛上書,朝廷大員也借機彈劾辛棄疾。當一個人不能與環境相融合的時候,就是時候離開了,在官場尤其如此。樹大招風,頗有政績的辛棄疾在荊湖南路看來是待不長久了。
正當辛棄疾在荊湖南路羽翼已就之時,準備將飛虎軍擴充、大干一場的時候,吏部一紙調令把他調到到江西,擔任隆興(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撫使,荊湖南路的官員們一個個幸災樂禍,拍手稱快,在他們看來,這是為朝廷也為湖南官場除去“一害”。
楊通文在城步寨訓練飛虎軍僅僅一年,就具備了頑強的戰力,頗有成效,飛虎軍建成后雄鎮一方,為江上諸軍之冠。
楊通文因為和辛棄疾走得太近,辛棄疾一走,荊湖南路安撫使就立即解除了楊通文對飛虎軍的直接指揮權。
楊通文忿然道:“人走茶涼,概莫如此。朝廷執意不用我楊家將,還故意打壓,還怕我楊家搶了趙家的天下不成?我楊家已經出了隋文帝、隋煬帝兩個皇帝了,做皇帝真有那么威風嗎?當今皇上是不是瘋了?”
楊通文被無緣無故地棄之不用,一下子無所適從,他對朝廷算是徹底失望了。年過四十的楊通文剛剛燃起的希望,又被一盆冷水給澆滅了。
楊通文一次次的自問:人生有多少個二十年啊?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誰不希望過和平日子?可是強敵入侵,能夠安寧嗎?若打仗是為了換來更長久的太平,也值了!屈辱的割地、求和、賠款,茍且偷生有尊嚴嗎?
辛棄疾調往江西以后,仕途并不順暢,當年十一月,由于受奸人彈劾,官職被罷。帶湖新居正好落成,辛棄疾回到上饒,開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閑居生活。他和楊通文仍有書信往來,時刻關注城步寨的軍事力量和社會經濟發展動態。
如果城步苗家商貿行有商隊去江西送貨時,楊通文總會托人給他送去一些土特產。辛棄疾念念不忘這個老朋友,只要楊通文有什么新的經濟措施,他都給予精神鼓勵。因為在他看來,楊通文不是個心血來潮的人,信任想法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辦事穩重老成,體恤百姓,深得人心。
楊通文被踢出了特種部隊,三年守孝的期限也到了,兵部要他回原部隊復職。楊通文以沒有戰事為借口,不愿意再回江淮前線,他看不慣軍中將士慵懶、死氣沉沉、一盤散沙的場面。
可在城步寨楊通文就是沒有冊封的苗王,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雖然楊家封地不及五代時期,但方圓上千里,人口10萬戶,也可以一展宏圖了。
楊通文和族弟楊通甫兩個在某一年的夏、秋兩季,親自到潭州、岳州、衡州、邵州以及金國境內考察了市場,驚喜發現城步寨的無核蜜桔、西瓜、高山河魚等土特產很是受歡迎,供不應求,經常缺貨。
經濟作物、特色養殖這兩個行業很有發展潛力,于是兄弟兩個對赤水峒的土質做了檢測,并做了試驗,土質很適合大面積發展經濟作物,種出來的西瓜皮薄肉厚、個大脆甜,改良后的南豐蜜桔色澤金黃、皮薄、少核、肉嫩無渣、甜酸爽口、清香獨特,這兩項可以大幅度增加苗民的收人,改善他們的生活。
城步寨河網密布,縱橫交錯,只要修建兩個大型水庫,有足夠的水面,特色養殖同樣可行。經過與眾人商議之后,“新經濟方案”在楊通文的腦子里基本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