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國舅  第五百三十七章 紙上談兵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寒門國舅   作者:天子  書名:寒門國舅  更新時間:2025-02-24
 
懷恩帶著覃昌,一起到了內閣值房。

進去后,兩邊互相見禮,懷恩就把那份詳細的河工計劃書給拿了出來,卻并不說是誰的意思,只是讓對面二人自行查看,并讓其給出意見。

徐溥好奇地問道:“黃河改道,如此大事,非得在這節骨眼兒上提出來嗎?為何不先拿到朝會上商議過,再行安排呢?”

顯然徐溥覺得這件事,皇帝推進得太快了。

八字還沒一撇呢,就讓人做詳細的計劃書?

看這條條款款詳盡的模樣,怕是耗費了不少人的心血,更包含著大量民脂民膏……最后怕是要讓朝廷來承擔損失。

懷恩笑道:“先找人做個策劃書,再行商議,其實也挺好。”

劉吉問道:“這是找誰做的?這用詞……也忒不準確了,好像……太過白話了些,不像是哪個大儒做出來的……”

“劉閣老,您好像很注重表面文章啊。”

覃昌笑著調侃。

劉吉聞言不由尷尬一笑,隨即看向一旁的徐溥。

意思是,你不是話多嗎?

眼前這倆老貨,我可應付不了!

反正我是“劉棉花”,別人都看輕我,對外社交等事,還得是你這個號稱忠直且鐵面無私的徐閣老往前頂著。

隨即徐溥便好像不諳世事的年輕人一般,跟懷恩和覃昌據理力爭,一時竟爭得面紅耳赤。

總的說來,就是他不支持新皇剛登基就貿然開啟大工程,尤其還是促成黃河改道這么大的事。

“茲事體大,勞民傷財。”

徐溥最后以守舊派的姿態否定河工之事。

覃昌不滿道:“可陛下所做這一切,不是利國利民嗎?過去幾年,黃河接連鬧災,如果這么持續下去,河南山東之地的稅賦持續收不上來不說,就怕來一次大的,損失可就不只是花點人力物力防治那么簡單,到時百姓死傷無數,災民流離失所,最后河道還是得修……結果不一樣嗎?”

徐溥黑著臉道:“先皇新喪,在這個時候貿然啟動涉及百萬民夫的大工程,誰能保證做得好?秦朝修長城,隋朝修大運河,導致國力衰竭江山崩塌的慘事就是前車之鑒,不得不慎。

“再說這上面講,要以李孜省為主理人前往河南等地操持此事,更屬于是……無稽之談。”

覃昌氣得干瞪眼:“說誰無稽之談呢?”

“好了、好了。”

懷恩叫停二人的爭執,但還是站在了覃昌一邊,微笑道:“黃河改道,其實勢在必行,只看是等一場天災來臨,最后被迫改道,還是像現在這樣防患于未然,未雨綢繆。”

劉吉見懷恩似乎主意已定,連忙道:“懷公公所言極是,就是這道理。”

可惜他的話,沒人會在意,好像誰都知道他說的只不過是廢話一般。

懷恩再道:“其實這件事最大的阻力,不該來自于朝堂,而應是來自于地方,不是嗎?”

“誰說不是呢?”

劉吉順著懷恩的意思往下講,“京師這幫大臣,又不用親臨一線,支持與否有差別嗎?但地方上就不一樣了,誰愿意去干那為將來著想之事?什么功在千秋……誰都是著眼于當下!就連河道從哪兒走,是否經過自家門口,估計都要爭執不休!”

覃昌好奇打量劉吉一眼。

心想,你劉吉還能說出點兒有見地的話來,可真是不容易。

本來我還以為今天我們就是三個人談事情呢。

原來你劉吉也能找到參與感啊。

徐溥仍舊在仔細打量那份計劃書,看完后不由皺眉:“這上面列出的詳細的河道規劃,甚至走哪里,都有詳細標注,其精髓就是黃河入淮……這件事不是一早就論證過,并不可行么?為何還要舊事重提?”

覃昌不解地問道:“黃河為何不能入淮?如果不入淮,如何順利東流?難道跟現在一樣,一年一小災,三年一大災,那就好了?”

徐溥解釋道:“淮水本身就水災頻繁,其下游河道根本不足以支撐黃河那么大的水量,這都是基本的常識,還用得著我詳細說明嗎?”

“別爭了。”

懷恩喝止爭執,一抬手道,“徐閣老,你的意思是……內閣不同意這份計劃書,是嗎?”

劉吉趕緊道:“懷公公,這內閣的意見,是不是先問問我?”

他心里暗罵不止,你們司禮監也太過目中無人了吧?

我這個首輔堂堂正正在這兒坐著,你卻說出這種傷人的話來?

真不給面子啊!

懷恩再道:“那……內閣對此到底意見如何?你們不要私下再行商議,現在就得給出個明確的答復。”

徐溥沉著臉道:“在下想問一句,黃河河工這一套下來,得花費多少帑幣?”

“上面不是列出來了嗎?”

懷恩道,“大頭主要是人力,至于物力,多靠人力堆砌,或是保證人力運行順暢……說白了,就是要先養活好民夫,讓民夫做事罷了。無須什么俸祿,因為本身使用的民夫就是地方上服徭役的百姓。”

徐溥問道:“那就是說,這次河工能修好的話,能確保百年以上,黃河不再發生水患,是嗎?”

“這……”

懷恩聞言皺眉。

他在想,你徐溥先前還反對得那么旗幟鮮明,現在問出這話來是什么意思?

覃昌看出懷恩的疑慮,隨即替其問詢:“徐閣老,你不會是想說,誰策劃的,就以誰來擔當,若是最后出了事,責任由他一人來背負,是這意思嗎?”

徐溥道:“在下并非此意。若是真要重修黃河河道,令其改道,那這件事就由朝廷政令所出,責任在于朝廷決策層,而非某一人。”

“那你究竟是何意?”

覃昌蹙著眉頭道,“還是說……你質疑這份東西,認為其不能實現,所以要先論證其可行性?”

徐溥正色道:“在下心中所想,過去數年乃至數十年都未曾有結果的事,怎陛下登基后,突然就拿到臺面上來講,甚至還要商議具體如何落實?這背后……會不會有何不妥?”

懷恩臉色越發陰沉了,問道:“徐閣老,你不會是想說,某些人別有用心,之前遲遲不肯拿出這份東西,等陛下登基后,突然奉上,為的不過是邀功獻媚?”

劉吉見氣氛緊張,連忙解釋道:“看懷公公您說到哪兒去了?既是為朝廷辦事,還是河工這么大的事,更是為地方百姓謀福祉,保一方安寧,也是為朝廷將來節省賑災開支,此等好事,怎能說人家別有用心呢?

“不過嘛……話又說回來,請問一下,這份計劃書到底是何人呈上的?能報個人名嗎?單說是誰領銜的也行。”

懷恩淡定自若道:“并非群策群力,而是出自一人之手。”

“一人?何人?”

徐溥聞言垮下臉來,問道,“李孜省?”

“呵呵,非也,非也,乃當朝戶部侍郎張巒是也。”

懷恩笑著說道。

“啊?”

這下劉吉和徐溥都不淡定了。

我們在這兒探討半天,都還挺當回事的……你要早說是張來瞻干的,那都不用討論,直接否定就是。

說他懂醫術,我們信。

反正我們沒法反駁。

但說他懂河工?

拜托,這可不是小孩子過家家,或是去給人請脈問診就行了,背后牽扯到的方方面面的利益,豈是張來瞻的層次所能理解透徹的?

這根本都不能算是紙上談兵,而是空口說白話,好吧?

劉吉笑道:“張國丈這么有才的嗎?連黃河改道之事,他都懂?他上任戶部沒幾天,恐怕連手頭的差事都沒照顧過來,轉眼又盯上了河道事務?看來該讓他兼個工部侍郎,不然的話,屈才了啊!”

這話聽起來就不像是什么好話。

覃昌心頭有些納悶。

他在想,你劉吉之前跟萬安不是一樣,都在拼命巴結張來瞻嗎?

怎么,當上首輔后,為了防止張來瞻后來者居上,開始把張來瞻當成政治對手,拼命打壓了?

懷恩道:“策劃書做出來了,至于出自誰之手,重要嗎?方略是否可行,在于其是否能做到面面俱到,不會出大的差錯,讓黃河和淮河短時間內不再出現大的災禍,百姓安居樂業,才是當務之急。

“徐閣老,你還沒說清楚,你先前的那番話,究竟是何意?”

徐溥黑著臉道:“如果有人保證,如此修出來的河道,能扛得住未來百年的黃河洪水,且能充分論證的話,我不介意站在同意修河這一邊。”

“呵呵。”

覃昌聞言笑道,“徐閣老,你是在言笑嗎?論證?怎么個論證法?讓老天爺突發一場水災,先試試?再說了,你新河道都沒修,就算老天爺發水,你怎么個論證法?要論證是不是等修好了再說?”

徐溥據理力爭:“黃河水災到底有多大的威力,難道諸位心里一點兒數都沒有嗎?只需要推算一下河面的寬度和深度,以及堤壩的高度和堅固程度,再配合一些推算……尤其是要加上淮河水災時的水量……這些……大致都能算出來的吧?”

懷恩點頭:“這倒是個認真負責的態度。”

覃昌卻反對:“懷公公,我可不認為這件事有論證的可能性……再說了,這么做有何意義呢?”

懷恩笑道:“在做一個決定前,至少得讓人相信,做這件事的意義非常重大。我想,徐閣老的意思便在于此。”

徐溥沒說話,他覺得自己的面子有些掛不住。

現在竟需要一個內官領袖來理解自己?

這年頭想實事求是,實在太難了。

就算他徐溥想認真做事,但官場的那些個條條框框卻實在難以容忍做實事的人……或者說,萬安和劉吉這種占著茅坑不拉屎的家伙長期竊占高位,是朝廷官場文化發展到后期必然的結果。

越是身處高位,越容易深陷泥潭,最后的結果就是大家伙兒都不做事。

不做事,那就不會出錯,就不會有責任落在身上。

這也就導致了京官中有很多人都尸位素餐,毫無作為。

徐溥道:“如果真要論證的話,朝廷就該立即派出人手前去實地考察,并將地方上的情況詳細歸納匯總,以保證其論證結果有可信性。”

覃昌驚訝地問道:“什么意思?在京師論證不行,還得派人去實地考察?”

“沒錯。”

徐溥點頭。

“那得多久?十天半個月?還是一年半載?感情徐閣老你是想把這件事長期拖延下去,非要拖出一場天大的水災來不可,是嗎?就不能先把河道修好,促成黃河改道后再去論證嗎?”

覃昌很生氣。

雖然現在仍舊是以懷恩為內官之首,但他覃昌畢竟也是做過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人。

在這種情況下,覃昌很難放平心態去跟徐溥講道理。

懷恩微笑著說:“好了。徐閣老,既然你覺得你的提議有道理,我自會跟陛下說明情況。但也請你列出個詳細計劃……如果你挑不出大毛病的話,這兩日就會把此事拿到朝會上去說。”

“可以。”

徐溥道,“不知劉閣老有何意見?”

劉吉聽了差點兒想吐血。

我的意見?

哦,你們都說完了,才想起來還要我發表看法?

你們真是不給面子到家了!

我的意見有那么重要嗎?

“哦,那就……再等等?”

劉吉繼續彈他的棉花,“哎呀,行不行的,得交給時間來驗證。畢竟黃河也不流經京師,不是嗎?”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